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82030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烛之武退秦师(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B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D晋军函陵 军:驻军解析:选C。C项,犹:尚且。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C。A项,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

2、析:选A。A.辞:推辞。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D.敝:损害;疲劳,困乏。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D.焉:句末语气词。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C佚之狐言于郑伯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选A。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6情景式默写(任选6句,每句1分)(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

3、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将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4)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

4、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

5、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二、阅读提升(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

6、“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

7、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微。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选自左传,有删改)【注】犀:申犀,申舟之子。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鄙我,亡也鄙:以为边境B遂致其君命 致:传达C筑室,反耕者 反:造反D敝邑易子而食 易:交换解析:选C。反:通“返”,使返回。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最能体现讲信义的一组是(3分)()杀女,我伐之秋九月,楚子围宋晋师悉起,将至矣

8、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受命以出,有死无陨我无尔诈,尔无我虞ABC D解析:选C。是许诺,是托词,是盟约,在文中均无践行的体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舟出访齐国,担心自己路过宋国会被杀是因为他曾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B宋被围,求救于晋,晋侯听从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而是派解扬通知宋国投降。C解扬认为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尽管他违背了诺言,楚庄王还是放了他。D宋人害怕楚国长期围城,派华元连夜潜入楚营与子反谈判,签订盟约,宋楚讲和。解析:选B。通知的内容不符合原文。10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3分

9、)译文:(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3分)译文:(3)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4分)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昭”“聋”,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弃”“即”,第(3)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虽然”“有以”。答案:(1)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2)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3)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要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战役中得罪

10、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王后就出发了。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同它争斗。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

11、:是屈是伸,要做到心中有数。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着毒虫猛兽,美玉隐匿着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了楚国。楚庄王用重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王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背诺言,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

12、罚吧!”解扬回答说:“臣下听说过,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用臣的信去奉行君的义才符合国家的利益。谋划不丢掉利益,以此捍卫国家,这才是百姓的主人。奉行义不能有两种信,讲求信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收买臣下,就是不懂信无二命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宁可去死也不能背弃使命,难道可以用财物收买吗?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我的福分。我们国君有诚信的臣下,臣下又能完成使命而死,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楚庄王放了解扬,让他回国。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我父亲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诺言。”楚

13、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楚王按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三、语言表达(10分)11把下列一组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4、)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答: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12请仿照上联,写出下联,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进行评价。(3分)上联:攻心为上,巧舌如簧,智退秦晋纾国难下联:答案:(示例)国家第一,义无反顾,敢舍得失照古今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_,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