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83835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丹阳五中张圣上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我有比较深的教学感悟。1、首先在对“活力课堂”的认识上。我个人认为,所谓活力课堂,绝不仅仅是热热闹闹,表面繁荣的课堂。 “活力”首先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活力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有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其次“活力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个性和活力要在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培育和发展。 能够彰显学生的魅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 生成人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是衡量课堂效果的标准; 以上两点,成为我上这篇课文必须牢牢把握的坐标点。现在反思,这两点“活力”核心基本实现。2、其次在对课文和课堂的把握上。我

2、认为我没有提前看参考书、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料,而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感知文本这一做法是明智的。 在这其中,我遇到了不少的阅读难题。 我把它们都视之为学生的阅读困惑, 尝试从学生阅读的角度去备课,去思考解决问题,去布置预习作业。这些做法,为我在课堂教学中能深入学生,想学生知所想、解学生之所疑、教学生之所需,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思维活力” 、获得多元收获奠定了基础,也保证了教学内容能够在贴近学生、 比较流畅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彰显个性、体验成功。 “以生为本”效果明显。3、在教学流程的处理上,可以说喜忧参半。我先让学生回忆它们熟知的余光中

3、的诗歌乡愁,并通过朗读把学生引入到浓浓的“乡愁情结”氛围中,然后请同学思考标题听听那冷雨 ,这其中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之所以设计如此展开课堂, 是自己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反过来, 觉得这个题目很有意蕴! 学生也会有同感吧! 果然,这一环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很快解决: 冷雨一方面表示雨的季节特征, 同时写出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淡淡的思乡之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它也是作者内心凄凉情感的反映。 那么,这种情感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呢?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出了相关的语句, 让学生齐读这些语句, 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至此, 让学生初步感悟理解作者乡愁情感的环境顺利完成。 学生也有了充分的思维训练、成功体验。

4、接着,着重鉴赏听雨部分,选取第 5 段,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掌握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学会词句品味的技巧。 我首先请一个学生朗读本段, 然后让学生自由评价朗读效果, 这其间学生讨论充分, 发言积极,思维活力和品读鉴赏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但是在关于如何从“景”的角度入手去体味“情”这第 1 页共 2 页一问题的设计上, 由于我没能明确方向, 所以在课堂上有些混乱, 比如我让学生品味“滴”和“打”的意味,如何通过“读”的形式表达,没有充分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现在想来,还不如引导学生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然后通过概括这首词景的特点,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然后让学生想象“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与之的相似性,从而比较“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近义词的区别。这样效果肯定会更好!在鉴赏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这首词和作者对它的引用中,学生的朗读提升训练很不错, 思考见解也很独到, 可谓成功。但是。给学生营造充分想象的氛围等做的不尽完善。 所以鉴赏散文意境美的方法的归纳显得不充分,尤其是“充分想象, ”这一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遗憾。总之,反思听听那冷雨整个课堂教学,总体感觉是有效的,不足之处,还需在对“课堂活力”的理论认识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实践中,愈加完善。第 2 页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