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83752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二模数学试卷[有答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满分 32 分)1的相反数是()A 2B2CD【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含义,可得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 解:根据相反数的含义,可得的相反数是:()=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含义以及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a5=a10B a6 a3=a2C(a+b)2=a2+b2D【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

2、指数相减;完全平方公式:( ab)2=a2 2ab+b2;二次根式加减, 首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计算【解答】 解: A、a2?a5=a7 ,故原题计算错误;B、 a6 a3=a3 ,故原题计算错误;C、(a+b) 2=a2+2ab+b2 ,故原题计算错误;D、2=32=,故原题计算正确;故选: D【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3如图是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A圆锥B正方体C圆柱D球第1页共 19页【分析】三视图中有两个视图为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为锥体, 根据第 3 个视图的形状可得几何体的具体形状【解答】 解:主视图和左视图

3、均为等腰三角形、俯视图为圆的几何体是圆锥,故选: A【点评】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用到的知识点为:三视图中有两个视图为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为锥体,根据第3 个视图的形状可得几何体的形状4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 AOB的依据是()A(SAS)B(SSS)C(ASA)D(AAS)【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图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作图时满足了三条边对应相等,于是我们可以判定是运用 SSS,答案可得【解答】 解:作图的步骤:以 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 C、D;任意作一点 O,作射线 OA,以 O为圆心, OC长为半径画弧,交 OA于点 C;以 C为

4、圆心, 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 D;过点 D作射线 OB所以 AOB就是与 AOB相等的角;作图完毕在 OCD与 OCD, OCD OCD( SSS), AOB= AOB,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SSS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 在 DE上, BCDE, C =45, D=30 ,则 ABD的度第2页共 19页数为()A10B15C20D25【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BC=45, DBC=30,据此可得 ABD的度数【解答

5、】 解: RtABC中, C=45, ABC=45,BC DE, D=30, DBC=30, ABD=45 30=15,故选: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 的根的情况()A无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无法确定【分析】 先根据根的判别式求出的值,再判断即可【解答】 解: x2+3x 1=0,=32 41( 1)=13 0,所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能熟记根的判别式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 O的半径为 5,弦 AB=8,M

6、是弦 AB上的动点,则 OM不可能为()A2B3C 4D 5【分析】 OM最长边应是半径长,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弦心距最短,分别求出后即可判断【解答】 解: M与 A 或 B 重合时 OM最长,等于半径5; 半径为 5,弦 AB=8 OMA=90, OA=5, AM=4OM最短为=3,第3页共 19页3OM 5,因此 OM不可能为 2故选: 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OM最长应是半径长,最短应是点O到 AB的距离长然后根据范围来确定不可能的值8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1,0),(3,0)对于下列命题: 2a+b=0; abc0;

7、 b24ac0; 8a+c0其中正确的有()A3 个B2 个C 1 个D 0 个【分析】 因为点( 1, 0),(3 , 0)在二次函数上,所以ab+c=0, 9a+3b+c=0,两式作差可得 8a+4b=0,故 2a+b=0,则正确;由图形可知,该二次函数的a0,c0,顶点的横坐标=1 0,则 b 0,知 abc 0,故错误;函数图象与 x 轴两个交点,可知b2 4ac0,故正确;由图象可知,则 b=2a,因( 3,0)在函数图象上,故9a+3b+c=0,将 b= 2a 代入得 3a+c=0,由函数图象知 a0,故 3a+c+5a0,即 8a+c0故正确【解答】 解: A因为点( 1, 0)

8、,( 3, 0)在二次函数上,所以ab+c=0, 9a+3b+c=0,两式作差可得 8a+4b=0,故 2a+b=0,则正确; 由图形可知, 该二次函数的 a0,c0,顶点的横坐标=10,则 b 0,知 abc 0,故错误;函数图象与 x 轴两个交点,可知b2 4ac0,故正确;由图象可知,则 b=2a,因( 3,0)在函数图象上,故9a+3b+c=0,将 b= 2a 代入得 3a+c=0,由函数图象知 a0,故 3a+c+5a0,即 8a+c0故正确故选项 A 正确;B因为点( 1,0),( 3, 0)在二次函数上,所以ab+c=0, 9a+3b+c=0,两式作差可得8a+4b=0,故 2a

9、+b=0,则正确;由图形可知,该二次函数的a0,c0,顶点的横坐标=1 0,则 b 0,知 abc 0,第4页共 19页故错误;函数图象与 x 轴两个交点,可知b2 4ac0,故正确;由图象可知,则 b=2a,因( 3,0)在函数图象上,故9a+3b+c=0,将 b= 2a 代入得 3a+c=0,由函数图象知 a0,故 3a+c+5a0,即 8a+c0故正确故选项 B 错误;C因为点( 1,0),( 3, 0)在二次函数上,所以ab+c=0, 9a+3b+c=0,两式作差可得8a+4b=0,故 2a+b=0,则正确;由图形可知,该二次函数的a0,c0,顶点的横坐标=1 0,则 b 0,知 ab

10、c 0,故错误;函数图象与 x 轴两个交点,可知b2 4ac0,故正确;由图象可知,则 b=2a,因( 3,0)在函数图象上,故9a+3b+c=0,将 b= 2a 代入得 3a+c=0,由函数图象知 a0,故 3a+c+5a0,即 8a+c0故正确故选项 C错误;D因为点( 1,0),( 3, 0)在二次函数上,所以ab+c=0, 9a+3b+c=0,两式作差可得8a+4b=0,故 2a+b=0,则正确;由图形可知,该二次函数的a0,c0,顶点的横坐标=1 0,则 b 0,知 abc 0,故错误;函数图象与 x 轴两 个交点,可知 b2 4ac0,故正确;由图象可知,则 b=2a,因( 3,0

11、)在函数图象上,故9a+3b+c=0,将 b= 2a 代入得 3a+c=0,由函数图象知 a0,故 3a+c+5a0,即 8a+c0故正确故选项 D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理解, 并且会巧妙的对一些式子进行变形得到想要的结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21 分)9(3 分)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提倡低碳交通,近几年某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根据规划,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明年将达62000 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2000 是6.2 104【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 1 |a| 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第5页共

12、19页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当原数绝对值 1 时, 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 时, n 是负数【解答】 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2000 是 6.2 104 【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 1 |a| 10, 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 n 的值10(3 分)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大于等于540 度而小于 1000 度,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可以是108度(填出一个即可)【分析】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大于等于540 度而小于 1000 度得出 540180(n 2) 1000,求出整数 n 的值,再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 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n,则 540 180(n 2) 1000,解得: 5 n,n 为正整数,n=5 或 6 或 7,若 n=5,则每个内角度数为 =108,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