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3736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后达标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基础题1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解析:选D。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A、B、C三项均正确;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故其生物数量少,选项D中因果关系错误。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

2、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 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解析:选B。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解析:选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3、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0%20%。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路:其中两个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还有未被利用以及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所以。4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解析:选D。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确定A为生产者,则B、C、D为消费者,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大小可以用来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所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消

4、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图中没有标出未被利用部分),所以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5(2016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解析:选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A项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

5、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B项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C项错误;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D项正确。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选B。能量流动是逐渐减的,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AB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0/(200175875)4/25,BC之间传递效率为30/2003/20,则C增加1 kg,需消

6、耗A为:14/253/2042,B正确;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C错误;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7.(2016山东滨州检测)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D丁主要是微生物解析:选A。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2,则B、C、D错误;生产者中包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A正确。8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

7、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选C。A项和B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包括四部分: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未利用的能量;D项,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

8、式传递。9在某生态系统的调查中,得到以下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作答:(1)已知图1中A、B、C、D、E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无机环境,依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请在图中将能量与A、B、C、D、E存在的对应关系,用线段连接起来。(2)请在图2中,将能量流经D的示意图补充完整(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该生态系统中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小数点后保留1位)。(4)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输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将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9、的特点可知,图1中为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再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则为分解者同化的能量,所以对应关系为:A、B、C、D。(2)对次级消费者D来说,其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其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是其上一营养级能量的一部分。(3)食物链由具有食物关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按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其食物链组成为AC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5.9141.0100%11.3%。(4)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能量的总和,因此该生态

10、系统输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将增加。答案:(1)(2)(3)ACD11.3(4)增加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能量的总和10据图回答问题:(1)与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2)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上进行的。(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动植物的细胞呼吸、_、_等。解析:(1)图中为生产者从大气中吸收CO2的过程,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植物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直接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可以在有O2存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H2O和CO2,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氧呼吸过程。(2)过程表示植物利用H2O经过光反应产生O

11、2的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3)大气中CO2除来自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还来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人类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1)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提升题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生产者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c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

12、的能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b/a。1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解析:选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D1等于A2B2C2D2之和,故C项错误。13(2016玉溪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

13、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解析:选C。A错误,结合图形分析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

14、含在b或d中;D错误,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1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E1、E2、E3、E4分别表示流入牧草、昆虫、鸟、鹰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生物形成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基本一致B(10%)3E4/E1(20%)3C牧草的大部分能量传给了昆虫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选C。一般而言,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因此鹰从牧草处获得的最多能量为(20%)3E1,最少能量为(10%)3E1;牧草传递给昆虫的能量最多为20%E1;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制约),使其数量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15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