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883659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 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 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 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 供广大学生考生学 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 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 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 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

2、每一个学生, 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 也不是精 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 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 全面性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 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 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 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 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 发展性 素质教育是发展

3、性教育, 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 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 自我发展的能力, 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 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 工能力。 (4) 未来性 2 “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 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 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 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 生活和工作方式, 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 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 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 国

4、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生存技能,进而 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只有整个民族的综合素养提高了,才能实现整个国家 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 (2)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只有通过素 质教育把学生教育好, 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 供后续力量,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把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

5、、劳等方面全面 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只有德才兼备, 综合 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 (4) 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缺乏创新的 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教育对我国21 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素质教 育必须把创新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 力。 (5) 着重于在教师引导下, 实现学生主动、 活泼的发展, 以实现学生全面发 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 因材施教,

6、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长, 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 3 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 第二节学生观 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 统 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 人的全 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 (1)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开发学生的

7、智慧和潜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尤其是 素质教育重视全体学生,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 教育的目的。 (2)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无论 是个人还是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 良好的教育是提高个人和 社会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实施多方面的教育, 促 进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8、。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最终也要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 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 3.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 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 , 所以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 4 循学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 在教学中以学 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

9、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 学校教育 不应像花匠摆弄盆景那样, 按自己的意愿去随意剪裁学生, 而要从学生的个性和 兴趣爱好出发, 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 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遵循教育教学 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真正把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 平等的个体, 教育中具有同样 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

10、学生在其原有 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 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 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3)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 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遗传、 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教育要真正 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 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 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 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的概念

11、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 响的人。他们既可以是家庭中的父母,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其他人。 狭义上的教师 是指以学校为其活动背景的教师, 他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 我同教师法 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5 命。 2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3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职业角色主要 有: (1) 传道者 (2) 授业解惑者 (3) 管理者 (4) 示范者

12、(5) 父母与朋友 (6) 研究 者 4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复杂性 一方面,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学生在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 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包括性格、 个性方面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另 一方面,教师劳动的任务和内容是复杂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 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既要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适 应社会、改造社会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2) 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作出示范,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和感化学 生。教师只有首先把教材中的智慧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在教学中感 染学生。教师在学生获取知

13、识和发展能力的道路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 心目中往往具有神圣的地位。 教师的言论行为、 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不 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直接榜样。 (3) 创造性 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 创造 性地设计教育方法, 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要根据所教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改造, 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准确、通俗地教给 学生。这种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这是一种教师处理教育教学过程 中突发或偶发事件的特殊能力, 特别是教师面对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 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4)

14、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由于人的成长是自然发育和社会化的统一过程, 6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 反复的过程。知识的掌握需要长期积累, 技能、技巧也需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培养更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因此,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周期长、见效慢,教师的教育影响不 能马上就显露出来。 教师劳动的效果只能在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体现出来,教 育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 (5) 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 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 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学生,完成

15、自己 的教育教学任务即教师的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 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的 身心发展, 都不仅仅是不同科目、 不同年龄阶段许多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 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 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 5. 现代教师观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 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教学活动的支配者, 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教育活动 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次,教师应

16、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当以平等的 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研究,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课堂上为全体学 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再次,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行动研究者” 、成为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 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的目的。 6.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具体来说,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加深、学科专业素养的深化、 教 7 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升华等方面。 (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 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