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3435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细胞呼吸一、选择题1(2016大连摸底)人体内下列反应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是()C3H6O3(乳酸)的生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氧气的生成水的利用二氧化碳的生成ATP的生成ABC D解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在叶绿体中,发生在线粒体中,故选B。答案:B2(2016吉大附中模拟)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有氧的条件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有CO2产生解析:有氧条件下

2、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只能分解形成丙酮酸,A错误。答案:A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AH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水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C以葡萄糖为底物时,若细胞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DP的消耗量最大解析:H可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A错误;无氧呼吸仅能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B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细胞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时也可能在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此时ADP的消耗量最大,D正确。答案:D4(2016淮安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呼

3、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下低温、低氧、湿度适宜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C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D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夜晚可适当降低温度解析:水果、蔬菜的保鲜应在零上低温保存,A错误;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厌氧性微生物在伤口处繁殖,B错误;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C错误;温室内种植蔬菜时,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D正确。答案:D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

4、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解析: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减少;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减少。答案:D6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过程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过程中均有ATP生成C过程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D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解析:图中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H和ATP;或过程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ATP产生

5、,B错误;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有氧呼吸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答案:C7(2016石家庄五校联合摸底)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代表生理过程,甲丁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有H产生,过程均有H有消耗B甲、乙、丁分别代表的是CO2、酒精、乳酸C发生于线粒体中,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D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有H产生,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释放大量能量,甲为CO2,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

6、基质,丁为乳酸,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乙为酒精,C错误。答案:C8(2016兰州模拟)如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表示场所,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细胞可能为植物的根尖细胞B图中、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如用18O标记物质E,则物质C中不可能出现18OD若图中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C,则过程共消耗了2/3 mol葡萄糖解析:由图可知,表示无氧呼吸,表示有氧呼吸,为细胞质基质,为线粒体,B正确;植物的根尖细胞既可发生有氧呼吸,也可发生无氧呼吸,A正确;物质E为O2,物质C为CO2,如用18O标记物质

7、O2,可通过有氧呼吸转移到HO中,然后H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转移到C18O2中,C错误;过程产生1 mol物质CO2需消耗葡萄糖1/2 mol,过程产生1 mol物质CO2需消耗葡萄糖1/6 mol,所以过程共消耗葡萄糖1/21/62/3 mol,D正确。答案:C9(2016卫辉统考)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量(mol/min)1.21.01.31.63.0O2的消耗量(mol/min)00.50.71.23.0A.氧

8、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解析: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答案:C10(2016长安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

9、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C氧浓度为c时,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当氧浓度为a时,只有CO2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为8,O2吸收量为3,所以无氧呼吸释放CO2为835,消耗葡萄糖为2.5,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3,消耗葡萄糖为0.5,B正确;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最弱,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当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答案:D

10、11(2016河南中原名校统考)“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解析:从图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变化可判断,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开始出现无氧呼吸,cd段有氧呼吸和无氧

11、呼吸并存,但bc段有氧呼吸占优势,cd段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无氧呼吸强度逐渐上升,A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虽然无氧呼吸增强,但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B错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中仍储存有部分能量,C错误;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答案:D12(2016湖北六校联考)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2、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B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C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解析:甲发酵罐中,消耗O2量为6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 mol,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物质的量相同,则甲发酵罐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8 mol,乙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为15 mol,则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241585;从曲线分析,约24 h时,甲发酵罐中存在少量氧气,但此时有酒精产生,说明氧气量较少时,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结合

13、“S”型曲线分析,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该实验证明通入适量的氧气能够提高酒精产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13下面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D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2)能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是_(填序号)。(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_(填序号),进行的场所是_。(4)发生在线粒体的过程是_(填序号),物质A的作用是_。(5)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氧来自于_。(6)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成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_。解析:

14、根据图示物质转化关系可判断: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第三阶段。物质A是O2,D是H2O;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三阶段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传给氧分子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的ATP,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第二阶段产生CO2,其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和H2O。1个葡萄糖分子形成的ATP的分子数为40%(m/n)2m/(5n)。答案:(1)O2H2O(2)(3)细胞质基质(4)与H结合生成H2O(5)葡萄糖和H2O(6)2m/(5n)14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为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D表示_。(2)据乙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图中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3)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研究者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