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3136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华宁县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 1.德国外长皮洛夫1889年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该讲话表明()A 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B 德国要继续完成未竟的统一大业C 德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D 德国深怕法国崛起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 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 争夺巴尔干地区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19世纪末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A 英国外交的成熟B 英国欧洲大陆均衡政策C 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 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2、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的国家是()A 德国 B 奥匈帝国 C 意大利 D 法国5.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国际联盟形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A B C D 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著名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C 凡尔登战役 D 日德兰海战7.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巴黎公社 B 德意志统一C 普法战争

3、D 德奥结盟8.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A B C D 9.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 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 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 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 英德矛盾急剧上升10.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11.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

4、实力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了强大攻势A B C D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给美国带来了哪些机遇()扩大美国世界影响的机会插手欧洲事务的机会展示美国实力的机会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A B C D 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52分) 13.科技的发展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战争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一场战争有可能毁灭经过许多世纪发展起来的文明。在已经逝去的岁月里,人类不少伟大的发明被一些国家迫不及待地运用到了军事领域,以夺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结合下列两幅图片,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关系的理解。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

5、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两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依斯(1918年)材料三 第

6、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3)材料三说明了

7、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材料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材料三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政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就是要加入分割世界的行列。2.【答案】A【解析】本题考

8、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B项是矛盾和斗争的结果,C项是英国的对外政策,D项主要是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从总体上看,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展开争夺。3.【答案】B【解析】英国的欧洲大陆均衡政策是指英国力图维持欧洲大陆国家间的势力均衡,以利于英国维持欧洲霸权。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称霸欧洲大陆,19世纪末德国逐步强大起来,这都不利于欧洲大陆势力均衡。4.【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企图凭借其速战速决战术迅速结束西线战事,然后再挥师东进消灭俄国,但奥匈军队没能在东线阻挡住俄军的进攻,德国不得不抽调兵力进行增援。5.【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诞生了社会主

9、义制度,正确。大战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正确。属于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故排除。6.【答案】A【解析】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攻守,转入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7.【答案】C【解析】题目中“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准教德语”,表明这两处地方当时已处在德国的统治之下。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8.【答案】D【解析】英法两国只在西线作战,俄国只在东线作战,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奥匈帝国在东、南两线同时作战。9.【答案】D【解析】此题A、C两项是一战后发生的事,明显错误。B项迷惑性最大,但主要是针对法、俄的。

10、只是到了20世纪初,英德矛盾才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利益才受到了根本威胁。这样英国就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逐渐协调与法、俄的关系,组成了三国协约。可见,D项才是最重要的原因。10.【答案】D【解析】考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发展状况解析可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信息分析,1890年美国和英国的排名不能证明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从1890年后的变化说明美国迅速发展,已经超过了英国,不能证明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此后扩大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位居前列,其他国家发展出现差异,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逐渐被反超

11、,体现了发展的不平衡。故正确答案为D。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分析能力。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此题要注意关键词“一战后期”,故首先排除,因中的“施里芬计划”是战争初期发生的事件;其次,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12.【答案】D【解析】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赢家,均符合题意。13.【答案】战争形式受科技进步的影响极深,科技的发展影响了兵器的类型,更改变了战法与战略思想。反过来,不少科技成就乃至科学发现都是战争的直接产物。但纵观历史上的历次战争,武器技术的先进与落后很少能决定战争胜负。除了武器系统的火力与机动性成倍增强以外,现代的战争与古代的战争并

12、无本质区别,阵地仍然要靠人来防守或夺取。尽管战争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且在二者间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但我们决不能认为战场可以理所当然地充当新技术的试验场。发动战争是罪恶的,历史上有无数平民和士兵在无谓的厮杀中流离失所乃至失去性命,许多科学精英也不例外。战争的需要是一些技术发明产生的原动力,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造就更多的发明与发现。如果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和军备竞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舒适,而科技亦将高速发展。【解析】14.【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

13、军火和物资大收渔利。(2)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有利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乘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鼓舞和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有所削弱。(3)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战争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同时也提高了陆上军事作战的能力。如飞机、化工技术和生产管理的革新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答第(1)题时,结合材料中的“他们掠夺

14、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可知美国大发战争财,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在解答第(2)题时抓住关键语句“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可知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原因仍需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解答第(3)题时通过“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可知一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举例可从飞机、化工等方面入手。15.【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等国发展相对缓慢,且经济实力与其所占有的殖民地形成“倒挂”现象。(2)对外扩张,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经济实力超过或直逼老牌殖民帝国,但是占有的殖民地较少。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加剧与英法老牌殖民国家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以德、奥、意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