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4883041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稿_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双重预防性机制,创新安全科技新模式,推进煤化工产业安全建设,谱写平安济宁新篇章鲁南煤化工研究院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煤化工产业在产品种类、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相比,煤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略显滞后。国务院办公厅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分别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3号)、(鲁政办字2016168号),2016年12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均彰显了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为更好发挥我市煤炭资源优势,推动煤化工产业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建议我市大力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实施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安全科技新模式,

2、全面推进煤化工产业安全建设,谱写平安济宁新篇章。一、煤化工安全生产的意义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煤化工新型装置及规模逐渐扩大,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煤化工生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伴随新技术、新材料、新环境、新装备的不断出现,煤化工产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准备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不适应。因此,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煤化工企业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这也是一直困扰生产企业的难题。近年来伴随一些煤化工大型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由此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其安全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

3、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形势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二、济宁市煤化工企业发展安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总抓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安全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基层基础工作和保障能力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2016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共发生安全事故174起、死亡111人,分别下降9.1%和4.3%,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50%,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各项指标全部控制在省、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我市煤化工企业安全状况,整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企

4、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部分煤化工企业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却没有对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具体安排,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了一种表面化形式,安全生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二是安全意识还不够健全。有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出现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大部分企业每年都对安全管理人员、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通过提高煤化工企业领导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带动更多员工积极地去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三是安全投入不足,用于安全生产设备的资金严重不足。多数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防

5、护措施不到位,安全设施不够,或者较为简易,安全保障能力很低,有的对安全生产投入较少,相应必备的保障措施也跟不上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四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部分企业存在检查不够深入细致,只做表面工作,甚至检查后对查出的隐患不进行逐项的分析研究,不落实整改措施,这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除此以外,由于煤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还存在以下不安全的因素:(一) 工艺复杂,条件苛刻。有些煤化工过程单元需要高温、高压的生产条件,往往反应剧烈;工艺流程长繁琐工艺参数多,不易控制,操作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市煤化工产业中煤制甲醇、粗苯加工、焦油加工以及萘系列工艺都比较复杂,要求的

6、条件也各有不同。(二) 生产所需原料中危险品种类复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在生产、使用、贮运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泄露等安全生产事故。如生产常用试剂: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石油醚、乙腈等都属易燃易爆系列。(三) 生产设备大型化。煤化工生产过程仪器设备复杂、压力容器多;对于设计、管理和安全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几乎每套装置都有上万个密封点,泄漏随时可能发生;还有每套装置都有若干个排气阀、呼吸阀和地漏,随时都可能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排出或逸出,一旦发生泄漏或易燃易爆的气体大量逸出,遇明火就极易 引起火灾爆炸。

7、(四)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生产操作工人在生产第一线是安全生产的核心,面对大型化、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原料,操作员稍有疏忽,或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安全隐患或生产事故。三、济宁煤化工安全生产的建议1、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深入贯彻鲁政办字201636号文件,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明确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一是企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和排查,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

8、态化。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建立常态化排查、治理机制。二是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风险隐患,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划分风险的类别和等级;针对风险的分类和级别,明确管理控制措施,逐一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三是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四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探索适合济宁本地企业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推选安全标杆企业,引导其它企业逐步跟进。2、实施科技兴安,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资源整合,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安全健

9、康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减少意外事故。一是加大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科技兴安有序推进。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才能保证生产安全,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应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装备,加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二是加强企业自主研发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安全设备。企业可自主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或者对自身具有适应性的设备,应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和防范设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三是扩大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系统在煤化工生产上的应用。通过使用高端的安全监控设备,实现异地对现场设备实时监视,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故障的预警和诊断。四是整合社会有实力的安全科技资源,调动和利用全社会相

10、关力量为安全生产服务。积极与高校,各大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3、夯实安全基础,提高保障能力企业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只有将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搭建完善,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四步来落实:一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切实强化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固本强基的重要举措,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永续推进。二是改善生产物质条件,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

11、完善硬件设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确保工艺安全持续。三是加强设施、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各类安全设施台帐,落实安全设施专人管理;按有关规定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杜绝设备设施带病运行。四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确保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保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依法持证上岗。4、健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减少事故损失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精神,健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2、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整合现有应急管理资源,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基地、高级别的预警应急指挥机构和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是由企业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中毒事故、工伤事故、职业危害事故、爆炸事故等),并进行模拟演练对演练结果进行评审。二是设计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火灾防御体系,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消防安全监测系统,如泄漏监测、壁厚监测、腐蚀监测、视频监视等设施,及时有效了解煤化工工艺流程中设备状况,构建安全监测与消防联动网络。三是定期检查,更换不合格、失效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四是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应急教育。增强企业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具备基本

13、的应急技能,熟悉企业应急预案,掌握本岗位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的方法。5、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煤化工企业应该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并达到安全质量标准。推进技术合理化、管理先进化、标准规范化。建立安全质量标准推行与实施的信息反馈机制,推动煤化工业安全质量标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一体化建设。6、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企业要深入开展员工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要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发动全员都来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安全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保证所培训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9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