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2513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威五中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若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可以求出斜率,再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详解】因为的斜率,所以,由点斜式可得,即所求直线方程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属于中档题.2.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角的值为( )A. B. C. 或 D. 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余弦定理和及已知条件得,所以,又,所以或,故选D.考点:1.余弦定理;2.同角三角基本关系.3.

2、3.若,则下列不等式不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均值不等式可知,不正确.【详解】因为,所以,这与选项C显然矛盾,故C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均值不等式,属于容易题.4.4.等差数列的前11项和,则( )A. 18 B. 24 C. 30 D. 32【答案】B【解析】,所以,根据等差数列性质: ,故选择B.5.5.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该三角形的面积为,则的值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c,根据余弦定理求a,最后根据正弦定理化简,代入所求值得结果.【详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所

3、以,因此,所以,选A.【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第三步:求结果.6.6.设.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等比中项的定义即可得出的关系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出其最小值.详解:由是与的等比中项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基本

4、不等式求最值,属于难题.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多次用或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7.7.在中,已知,那么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利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详解】在中,由可得,化简,即,由知,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内角和定理及两角和差的

5、正弦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三角恒等式的变形.8.8.已知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则 B. 若,则C. 若,则 D. 若,则【答案】D【解析】对于A,则可能相交,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命题错误;对于B,则,或与斜交,命题错误;对于C,则,或,命题错误;对于D,若,则,显然正确故选:D9.9.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2,a3,a6成等比数列,则前6项的和为( )A. 24 B. 3 C. 3 D. 8【答案】A【解析】【分析】设公差为,根据a2,a3,a6成等比数列列出方程,求出公差,代入等差数列前项和即可解决.【详解】因为a2,a3,a6

6、成等比数列,所以,即,解得或(舍去),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概念及等比中项的概念,属于中档题.10.10.若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不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直线与圆相切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斜率,再根据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其与直线的关系.【详解】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解得,因为,所以,所以的直线方程为,圆D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属于中档题.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联立方程组,利

7、用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判断位置关系,也可以转化为判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11.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视图易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和半个圆锥组合而成,故其体积为考点:三视图,空间几何体体积12.12.在圆内,过点有条弦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最短的弦长为数列的首项,最长的弦长为,若公差,那么的取值集合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设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与半径分别为,最长弦与最短弦分别为,所以,解之得,即,应选答案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别求出最大弦与最短弦的

8、长度,求解时充分借助题设条件,并依据图形的特征先算出最长弦即是圆的直径,而最短弦则是过定点与圆心连线垂直的弦。其长度的计算则是借助圆心与定点的连线的长半径半弦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计算的。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13.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和球的关系,得到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等于球的直径,结合球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因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所以,解得,因为一个正方体所有的顶点在一个球面上,所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等于球的直径,即,即解得,则球的体积为点睛:本题

9、主要考查了空间正方体和球的关系,及球的体积的计算,利用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等于球的直径,结合球的体积公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14.14.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因为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解得 或,当时,与重合,故填1.【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属于中档题. 解题时注意平行关系,要防止两条直线重合.15.15.已知实数满足,则函数的最大值为_。【答案】32【解析】【分析】先作可行域,再结合图像求最大值,最后根据得结果.【详解】先作可行域,则过点A(2,-1)时取最大值5

10、,也即取最大值32.【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16.16.如下图所示,梯形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若,则四边形的面积是_.【答案】5【解析】【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知,四边形ABCD是上底为2下底为3,高的直角梯形,利用梯形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直观图知,四边形ABCD中,ABCD,因为,所以,且,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故填5.【点睛】本题考查直观图,斜二测画

11、法,属于中档题. 解决直观图相关问题,需要利用斜二测画法联系原图形和直观图.三、解答题(本题共6道小题,共70分)17.17.设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求的通项公式;(2)设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1)an2n(2)2n1n22.【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问求等比数列 的通项公式基本方法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设出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借助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首项与公比,写出通项公式,第二问根据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公式,然后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数列的和,一组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另一组采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另外注意运算

12、的准确性.试题解析: (1)设q为等比数列an的公比,则由a12,a3a24得2q22q4,即q2q20,解得q2或q1(舍去),因此q2.所以an的通项为an22n12n(nN*) (2)Sn.【点睛】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基本方法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首项与公比(或公差),然后写出通项公式;有关数列求和问题,主要方法有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公式法等,本题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本题要根据数列通项的形式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求和.18.18.如图,在直三棱柱中, ,点为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 平面;(3)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

13、见解析;(3)【解析】(1)转化为证明.(2)设BC1与B1C的交点为O,连接OD,证明OD/AC1即可.(3)在(2)的基础上,就是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的角或为补角.解后解三角形COD求角即可19.19.已知圆:,点的坐标为(2,-1),过点作圆 的切线,切点为,.(1)求直线,的方程;(2)求过点的圆的切线长;(3)求直线的方程.【答案】(1)或;(2);(3)【解析】【分析】(1)设过点P的直线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其斜率即可(2)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PA的长(3)利用AB与PC垂直的性质求出其斜率,由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详解】(1).由已知得过点的圆的切线斜率的存在

14、,设切线方程为,即.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即,或.所求直线的切线方程为或,即或.(2).在中,过点的圆的切线长为.(3).直线的方程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以及切线的相关平面几何性质,属于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对初中学习的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灵活使用.20.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递推公式得到,得到,得证;(2)由第一问得到,错位相减求和即可。解析:当时,解得当时,所以,即,所以数列是以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则,上面两式相减,可得,化简可得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做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数列求和常用法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分组求和等。21.21.在中, 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