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82272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精品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 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看、掂、比、估,称、看 标签等数学活动,体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自主建构质量观念,巧设情境, 让学生在找千克的物品中感受、理解、验证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多渠道主动 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参照物有依据地估测,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体 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 及相应练习。 学情和教材分

2、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物品有轻有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质量 单位教学的起始课。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眼睛 观察得到,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缺少具体的感知,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在实 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克和千克,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活动了解克 和千克之间的关系,理解1 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 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 1 克 和 1 千克的观念 , 理解 1 千克 1000 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 渗透估测物品质量的方法 ,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看、比、掂、估、

3、验的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 增强 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 1 克、1 千克的观念 , 培养学生估测物品质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学情预设:激发兴趣,先提供大、小果冻各一个,让学生可以直接看出物 品的轻重,再提供不能直接比较出大小的一个苹果和梨,引起争议,让学生感受 到学习质量单位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 1激情:播放超市购物课件。 2猜一猜:这两个果冻(一大一小)哪个轻,哪个重? 2 3出示:无法一眼看出轻重的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哪个轻?哪个重? 4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或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 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

4、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 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看一看两个果冻 的轻重,比一比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在学生已有的轻重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让学生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以此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体验感受,探求新知。 认识克。 【学情预设:学生静静地闭上眼睛掂一个2 分硬币 ,体验到 1 克是很轻很轻 的,再通过以一个 2 分硬币为参照物 ,能在一筐物品中找出大约1 克重的物品。教 师用天平验证一粒纽扣大约重1 克时,学生能认真观

5、察天平的变化情况。 在获得 1 克黄豆有 5、6 粒的经验后,能凭直觉猜测出同样1 克重的大黑豆,个数比5、6 粒更少。 】 1感知 1 克。 师:小朋友们,这是一个2 分硬币,它有多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在课件上演示用天平称硬币的过程。得出1 个 2 分硬币大约重 1 克。 师:请小朋友们从抽屉里拿出1 个 2 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闭上 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1 克有多重?睁开眼睛说说什么感觉? 小结: 1 克的质量是很轻很轻。 2找 1 克的物品。 师:大约重 1 克的物品还有哪些呢?请小朋友们从篮子里找一找,掂一掂, 然后把它高高举起来。 3用天平验证

6、1 克的物品。 如: (1)验证一粒纽扣。 师: 这枚钮扣是不是大约重1 克, 我们来验证一下(演示用天平验证的过程) 。 (2)验证黄豆,估黑豆。 师:像这样的一袋黄豆是不是大约重1 克呢?我们可以用什么秤来验证。 师:我们把一袋黄豆放左盘,把2 分硬币放右盘观察天平,说明这袋黄豆大 约重 1 克,1 克的黄豆大约有几粒?大家来数一数。像这样的黑豆(比黄豆大一 些)1 克大约有几粒?大家猜猜看。 小结: 1 克的黄豆大约 6-7 粒,1 克的黑豆大约 23 粒。 3 4实践活动:感受二十克,一百克、两百克、几百克物品的质量。 【学情预设:能以一个已知质量的物品为参照物,通过观察,比较,掂一掂

7、, 估测出另一个物品的质量,获得相对有效的数据。体验感受二十克,一百克、两 百克、几百克物品的质量有多重。 】 (1)称一称:小橡皮的质量。 师:刚才还有小朋友认为这样的一块橡皮擦大约重1 克,你们同意吗? 师: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放到电子秤上称称看.(认识电子称及克的英文表 示) (2)对比估大一些的橡皮的质量,并验证。 师:那这块橡皮大约多重?谁来估一估(出示大一些的橡皮)。 师:到底谁估得更接近呢?请把它放上去称一称。 (3)先掂再估后验证书本的质量。 (4)指导学生通过看标签验证自己对200克、500 克重物品的猜想。 师小结:小朋友果真厉害,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8、 1 克、几十克、几百克物品的质量。 【设计意图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 ,学生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提 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掂、比、估、找、称的过程获得一克、二十克、一 百克、几百克的体验。在活动中通过设置“和一个2 分的硬币比一比,找出大约 重 1 克的物品”,“1 克的黄豆有 5、6 粒,同样 1 克重的黑豆(比黄豆大一些)有 几粒呢?”“这块橡皮重 20 克,你能猜出另一块橡皮的质量吗?”这些问题,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初步学会估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体验感受的 有效性。并主动运用方法来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认识千克。 【学情预设:学生

9、通过掂一包1 千克重的洗衣粉 ,感受到 1 千克的物品与1 克相比很重。在找 1 千克的物品时,学生可能有的用估、有的用称、有的用看标 签等不同方法。】 1介绍盘称,用盘称称出1 千克的洗衣粉,让学生感受1 千克的质量。 (出示一包 1 千克重的洗衣粉),介绍盘称,明白千克的英文表示;用盘称 称出一包洗衣粉的质量。 师:一包洗衣粉的质量是1 千克,请小朋友拿出1 千克的洗衣粉站起来和老 师这样掂一掂,什么感觉? 2实践活动:找1 千克的物品。 师:1 千克和 1 克比感觉很重,其实篮子里还藏着许多1 千克的物品呢?你 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 【学情预设:学生能用秤子称出1 千克的苹果大约 5

10、、6 个,获得一定的生 活经验;通过学生看标签找2 个 500 克、5 个 200 克、10 个 100 克的物品,从 不同角度感受、体验、验证克与千克的关系,自主探索知识,理解1 千克=1000 克。】 师:小朋友们,找好了吗?谁来说说你们组找到什么?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3教学进率: 1 千克 1000克。 出示重 500 克的食盐两包。 师:一包食盐几克?( 500 克)两包呢?师板书: 500 克+500克=1000克师: 我们用盘称称一称,指针指向几(1) ,表示 1 千克,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想,同 样两袋食盐计算得出1000克,用称子称出是 1 千克,那么 1 千克和 1000克之间

11、 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指导读:1 千克1000克 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5 个 200克是 1000克;10 个 100 克是 1000 克,也就是 1 千克。 4实践活动:掂一掂、估一估、验一验一个书包、 一个小朋友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 : 把千克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掂1 千克的物品,掂 书包、称体重获得1 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体验,建立千克的观念。提供丰 富多彩的物品,引导学生通过估、称、看标签等方法,寻找到1 千克的 物品。 在活动中自主探究,知道克和千克是有关系,建立 1 千克=1000 克的观念,从多 渠道主动获取知识。 】 三、交流体会,全课总结。 称比较

12、重的物品用千克为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为单位。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经建立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理解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为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为单位,让课 堂教学得到延续。 】 四、巩固练习,延伸拓展。 【学情预设: 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中的物品选 择合适的单位;通过对比知道物品大约的质量;准确的比较大小。最后把浓厚的 学习积极性延伸到课外。 】 1填一填。 一个乒乓球大约重3( ) 一棵大白菜约重2 ( ) 一袋大米大约重25 ( ) 一只鸡大约重 2 ( ) 一个西瓜大约重3 ( ) 5 2找一找。 回形针苹果鸡蛋小朋友 150 克

13、50 克20 千克1 克 3比一比。 2 千克2000克5 千克4000克 800 克1 千克2500 克3 千克 4估一估称一称。 你喜欢的物品估计的轻重称出的轻重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 明白根据不同的物品质量可以采用不同 的称,选择不同的单位等。】 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 (g) (kg) 1 克500克+500 克=1000克 1 千克 1000克 设计思路 1重视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 活情境看一看两个果冻的轻重,比一比苹果和梨谁重谁轻, 在学生已有的轻 重观念的基础

14、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掂 一掂或用秤称一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体验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 位,如何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掌握单位间 的进率。本节课创设了适合二年级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 不断感受体验,在体验中主动探索知识。 2 分 洗衣粉 盐 6 让学生在掂、估、称、验证等小组活动中获得1 克、几十克、几百克的感 受,在体验中建立克的观念。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在教师提供的物品中通过猜、 估、称、看标签等方法, 寻找到相应的

15、物品, 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建立 1 千克=1000 克的观念。 通过掂 1 千克的物品,掂书包、称体重获得1 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 体验,建立千克的观念。 3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教学的 起始课,学生没有什么生活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地通过掂、 估、称获得体验,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设计时, 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 让学生通过观察、 对比,推理出同样1 克重的豆子,大的个数少,小的个数多。在称出一块橡皮重 20 克后,引导学生用看一看、 掂一掂,根据参照物有依据地估一估,再用称来验 证,学生从而获得有效的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到一些学习方法,并主 动运用方法来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