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9666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 2012-寒假考试) 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 1、 定义:是一门研究企业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被誉为想“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闵斯特伯格,在哈佛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他的名著为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3、人际关系学(即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者是梅奥,他进行了为期5 年的“霍桑实验” 。梅奥创立了著名的“人 际关系理论” ,其要点有: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影 响。 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两个要素:职

2、工在家 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3】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 的作用。(霍桑实验证明,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共同的兴趣、爱好、情感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它有自然形成 的规范或惯例以及领袖人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成员的行动。因此不能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4、人际关系理论创立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开拓了现代管理的新层面,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如它过多的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而 忽视群体动力学中的其他因素,对人的心理并未做全面、深入的分析,相对片面的强调职工的满意感等。尽管如此,它的问世,进一步 开阔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3、丰富了有关的研究内容,为相对成熟的管理心理学的降生注入了催产素。 5、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6、定义:运用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的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 7、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1960 年出版了名著 管理理论X 或 Y 的抉择 -企业的人性面 。他在书中提出,每一个管理 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因此,在分析一定历史时期的管理政策与实践之后,麦格 雷戈认为隐藏其中的人性假设

4、可概括为“X 理论”和“ Y 理论” 。 “ X 理论” - 该理论的人性假定是:1】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可能,便会逃避工作。2】一般 人都宁愿被监督,性喜规避责任,胸无大志,但求生活安宁。3】要使一般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必须予以强制、 监督、威胁。 “ Y 理论” - 该理论的人性假定是:1】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因为工作毕竟是一种满足的来源。人在工 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乃是及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2】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外力的控 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唯一的方法,人为了达成其本身已经承诺的目标,必将“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3】人之 所以对目标有所承

5、诺,是因为达到目标后可获得报酬,报酬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4】只 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学会争取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等现象,乃是后天习得 的结果而非先天的本性。5】以丰富的想象和较强的创造性解决组织的问题,大多数人拥有的而非少数人独有的能 力。 6】在现代产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仅仅被利用了一部分。 8、摩尔斯等的人性假设理论:摩尔斯与洛斯奇提出了人性假设的“超Y 理论” 。 9、雪恩的人性假设理论: 1965 年他在名著 组织心理学 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1】经纪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 自动人假设4】 复杂人假设。 1】 经纪人假

6、设经纪人又名唯利人。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雪恩概括的经纪人具体 来说: 1)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不管什么事,只要能过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2)因 为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总是受组织的左右。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影响人们对自己 厉害的理性的权衡。4)组织要能预计并控制人的那些偶发的消极行为,按照能控制人的感情的方式设计控制网络。 2】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有: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2)工业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 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通过工作中的社交关系

7、补偿。3)跟管理部门采取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较起来,职工们更易于对同事 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4)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可能达到什么程度,视主管者满足下级的归属需要等的程度而定。 3】 自动人的假设又叫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有: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2)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3)人有自动自发的能力,又能自制。外界的 控制可能构成威胁,但不利于行为。4)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没有根本的冲突,有机会的话,他会自动把个人的目标与组织 2 目标统一起来。 4】 复杂人假设主要内容有: 1)人的需要很复杂,

8、它与人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里,人们有不同的需要。2) 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变化是其原始需要与他的组织经历相互作用的结果。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 状况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出不同的反应,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 任何时代的管理方法。 第二节学校管理伦理学的体系 1、定义:是从研究学校管理心理现象入手,揭示学校管理心理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它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 理心理现象与规律,它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有三个侧重:1)侧重心理研究2)侧重管理研究3)侧重 学校研究 2、学校管理心理学基本问题的

9、特征:根本性、稳定性、纲领性 3、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P11 12 4、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1) 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本的心理问题。 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挫伤一般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同时还指因管理不善引起的压抑、 伤害学校成员积极性的心理现象与过程。 说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本心理问题,有以下两个原因:1】它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 的根本原因之一。2】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 P11-12) 2

10、)激励与挫伤是虚线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 3)激励与挫伤是稳定的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节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 1、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观察和研究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 按时间次序做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2】调查法:通过参观、访问、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方式收 集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3】实验法:根 据研究目的,运用人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的 情况下同类对象变

11、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4】测验法:采用标 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试着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5】个案法:综合运用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 对特定个体、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以全面了解其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激励理论 (一) 1、 理论来源:是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激励上的应用。操作条件反射理 论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 2、双因素理论:全称为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创立。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有:成就、认可、工作本身、

12、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有:企业正常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属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 条件。 3、期望理论:弗鲁姆形成了激励的构想,即激励是人们对行动将取得的结果的期望与想象的那种结果的效价 的结合,转化成公式为:M vE 其中: V为激励或激励力量;E为期望或期望值,是关于特定行动将产生特定结果的可 能性的信念; V为效价,是主体感受到的客体对自己的吸引或排斥的程度。 期望理论的基本命题及其公式见P2425 1 期望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1】揭示了人们采取行动时普遍存在的心态,即期望的激励作用,并把 它与目标激励联系起来,从而扩大了人们

13、的激励视野。2】注重行动结果的层次分析,并提出“工具性” 的概念,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在激励中共同发挥作用。3】把效价与期望值统一起来分析,有利于 3 克服片面追求效价的行为。 期望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是:1】效价与期望值都是人们的主观体验,与人们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等紧密相连,如果仅仅 格局个人人的的效价与期望值决定是否采取行动,那很有可能导致与组织要求大相径庭的“不应为而为,应为而不为”的 现象。2】在强调期望值上有一定的片面性。3】期望理论倡导的是追求最高纪录水平,而实际上要求较高的工作效率,必 须使纪录水平与工作复杂程度保持适当的关系。 4、 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 世纪

14、60 年代发表对于公平的理解、 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创 立了公平理论。 1】 主要观点: 1 公平感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壁纸与一个和自己条件大致相当的人的投入和所 得的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如果不相等,则有不公平感。用公式表示分别为: 公平状态: OP Oa = OP 表示对自己所得报酬的感受;IP 表示对自己投入的感受;Oa 表示对他人所得报酬才感 受; Ia 表示对他人投入的感受。 I P Ia 不公平状态: OP Oa I P Ia OP Oa 有两种情形:对自己有利 I P Ia 对自己不利OP Oa I P Ia 上述内容可以分析推导出:A 人们

15、对报酬是否满足在较大程度上受社会比较过程的影响。即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 且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与别人做横向比较,与自己的过去做纵向比较)B 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 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 2 消除不公平感A 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B要求改变别人的报酬C 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D 要求改变他人的投 入E 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2】评价:积极意义公平理论揭示了的人们公平心态的激励功能,把一个客观存在却不大为人们注意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研究领 域。不足: 1 公平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它似乎难以激励人们2 公平的主观色彩甚浓,因此实际上很难操作,也就难 以利用3

16、 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也是激励人们的力量。 5、归因理论:海登提出,琼斯、戴维斯、凯利等人发展。包括1 一致性推理2 协变原理3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A 归因是对 一个既成事件多阶段的反应过程B 原因维度C 期望原理) 积极方面 :1 重视归因中的情绪反应,更加明确了情绪因素在激励中的作用2 比较全面的分析归因的维度,启发人们多维 度分析激励的因素3 揭示了事后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与期待、自我实现的预言之间的关系,使归因的激励机制 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4 总之归因理论说明可以通过使用和修正各种归因模型,来激励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不足:略 6、 综合激励理论:指有综合特性的激励理论。勒温的场动力论、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型、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 励模型都属于此列。 【详细内容见P 30-31】 (二)国内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 1、同步激励理论华东师范大学俞文钊创立。其基本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只有将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 综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量 =f(物质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