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例(新编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8614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课例(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愁课例(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课例(新编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课例 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孙素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海外游子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自由阅读【知识链接】,走近余光中,感受古代诗人的“乡愁”情结。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 , 日落的黄昏,月圆的夜晚,古道上疲惫的瘦马,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 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柔软、最留恋的地方。今 天,让我们走进诗人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板书:乡愁余光中)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一。 (同学们围绕活动单上活动一的要求,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完

2、之后,小组聚到一起,讨 论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由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把小黑板挂到自 己区域的墙钉上。 然后去观察和比较其他小组概括的文字与本组的异同。同学们对文章主题 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上都能写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这一思想 感情。)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解读课文的能力很强。这首诗正是抒发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 对祖国的思念, 以及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好诗不厌千回读,下面就请同学们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朗读这首诗,完成活动二。 请注意通过朗读突出体现海外游子对祖国 和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同学们迅速地站立起来,小组长组织大家快速讨

3、论各人的分工以及集体展示的方法,然后 组内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朗读。对于朗读不到位的地方,小组内部及时提醒、纠正。) 师:哪一组先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 “我们”! “我们”! “我们这一组” !同学们纷纷叫道,都想第一个把自己精彩的表现展 示给大家。 首先是第三小组。前三节他们采用的是男女生分别对读的形式,第四节是男女生集体对读。 读完之后,立即有同学主动站起来作出评价。 生 1:我认为他们的朗读还可以再舒缓,再深情一些。 生 2:我觉得他们对读的形式很适合这首诗歌,特别是他们分开站立,遥遥相对地朗读,给 人以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印证了诗中的“在这头”“在那头”。 生 3: 朗读得很有感情

4、,她把诗人的感情演绎得很到位。 第五小组朗读时,设置了回声的效果。在生读到“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时,一生用 低沉的声音进行重复,以强调突出。读“浅浅的海峡”时,回声比较高亢,“浅浅的”强调 恰如其分。 第二小组与第一小组合作展示,前三节每节分别由三个男生一个女生齐读,第四节所有学生 分两批采用合唱中二重唱的形式轮读、齐读,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推向高潮。 师:听到同学们如此深情的朗读,老师也被感染了,也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老师此 时此刻的心情。 (教师的范读非常投入,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怎们样,要不要再体验一下?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 学生再次尝试深情地朗读诗歌) 师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 朗读比较有感情) 师:好极了!读诗就应当透过文字读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同时,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 象的翅膀, 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行,但是就是这样一首 诗,曾经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它的魅力之处究竟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三,自选角 度赏析这首诗。 (组长分配任务,小组合作,从结构、句式、字词、意境等方面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 小组成员或坐或站,或写或画或说, 每个人都很投入。并将本小组展示内容的关键词写到了 小黑板上,大家站到黑板前围绕关键词尝试小组合作展示。然后围着黑板,向全班展示。) 首先是第四组的合作展示: 生 1(指着小黑

6、板上的板书:“乡愁是”)我们这一组认为这首诗句式比较整齐, 全 诗都采用了“乡愁是”形式,既写出了不同时间段的乡愁,又分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 使抽象的乡愁更加具体可感。 生 2:过去,诗人的乡愁只能寄托在邮票、船票上。随着现代通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 展,人们寄托乡愁的载体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一组的同学仿写了几句小诗,请大家欣赏。 生 3: 旅行前 / 乡愁是一列长长的火车/ 我在里头 / 母亲在外头。 生 4:出外时 / 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线/ 我在这头 / 家人在那头。 生 5:暗夜中乡愁是一座高高的灯塔/ 我在航行 / 母亲在指引。 生 6:佳节里 / 乡愁是一则暖暖的短信/ 我在这端 /

7、亲人在那端。 生 7:读了第二段,我不禁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泛着微弱的光。我手中攥着一张窄窄的船票,拎着行李箱站在 码头上,翘首期盼客船的到来。寒冷的大风刮过脸庞,吹得我的衣服哗哗作响。我的身子微 微颤抖着, 不知是因为寒冷而颤抖,还是因为激动而颤抖。我的目光遥望着妻子所在的方向。 仿佛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总能看到她的快乐与悲伤。我是多么希望那船儿能快快到来,载 我回到妻子身旁,早日感受到家的温暖啊! 生 1: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谢谢! 师:你们的展示很有创意! 第五组的合作展示: 生 1、2、3、4 分别读“乡愁是”四句 生 5(指着小黑板上的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我

8、们这一组认为作者选取的这四 个意象非常具有典型性。它们不仅代表了诗人一个人的乡愁,更代表了许许多多漂泊游子共 同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所以许多人读了之后都深有感触,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生 6: 诗人通过这四个意象,将个人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相联系,把“乡愁” 上升到“国 愁” ,思乡爱国之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生 7:我觉得第三节最令我感动。余光中先生在阔别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久别的 故乡。时过境迁,一切都是那么地陌生。慈母已去,有人告诉他,母亲坟墓的位置。拖着疲 惫的身子, 快步来到母亲坟前。望着坟上杂乱的野草,诗人心中感慨万千。扑通一声跪倒在 母亲坟前,早已泣不成声。 “少小

9、离家老大回” ,诗人终于回来了!可是,再也看不到母亲的 容颜, 再也听不到母亲的教诲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怎样的一种悲 哀啊!所以诗人写道: “后来呵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一方矮矮 的坟墓,阻隔了一对可怜的母子。而且,是天人永隔!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沉静在这样的意境中,有很多同学在悄悄抹泪。) 第三组的展示: 生 1 (指着小黑板上的板书:小小的小的 / 窄窄的窄的 / 矮矮的矮的 / 浅浅的浅的) 我们这一组的同学认为叠词的运用比较巧妙。 生 2、 3、4、5、分别朗读带有叠词的原句和叠词去掉一字的对比句。如:“乡愁是一 枚

10、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枚小的邮票”。 生 1:这四个叠词修饰的意象都是面积小,程度轻的, 但是所表达的感情却是深沉的, 浓烈的。 生 6: “浅浅的”一词,运用更是绝佳。海峡本来并不浅,甚至可以说是“深深的”。 诗人这样说, 其实是想表达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一种信心和决心。在我们学过的郭沫若 的天上的街市里,也有这种用法。“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 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天河也不浅, 说“浅浅的”,也是想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 生 7:运用叠词,使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朗朗上口。 一生插嘴道:刚才去掉叠词,只用一个单字,听起来怪怪的。 (大家纷纷表示

11、赞同。 ) 生 8:读了第一节,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夜深了, 一个离家求学的少年,端坐在书桌前, 奋笔疾书。 他在给他挚爱的母亲写信, 点点滴滴, 写满了对家中的牵挂,也叙述了自己求学的刻苦。他要他的母亲放心,他没有忘 记母亲临行前的殷殷教导,他一直都很努力,没有给家乡人丢脸。写完信,封上口,贴好邮 票。他摩挲着这小小的邮票,轻轻地说道:“邮票啊邮票,你快些飞吧!载着我的爱和思念, 飞到母亲身边去,告诉她我很好,不要记挂着我,要保重好自己。”他幻想着母亲听到邻居 读信时微笑的样子,母亲笑得好甜哪! 第六组: 生 1(指着小黑板上的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准

12、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成长历程。从小时候对母亲的依恋,长大后对妻子的盼望,后来对于丧 母的悲哀, 到现在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盼。作者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从乡愁到 国愁逐渐升华。 生 2(指着小黑板上的板书:这头那头)我和母亲,祖国和大陆,虽然一个在这头, 一个在那头。但是我们的心相连,我们的情相同。只要心中有爱,再远的距离都不是距离, 再大的困难都不算困难。 “这头” 与“那头”之间, 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这根线就是 “乡 愁” ! 生 3(指着小黑板上的板书:里头外头)“里头”和“外头” ,隔绝我和母亲的,只 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们之间的亲情永远隔不断。但是, 毕竟永远看不到母亲了,而且

13、是在 诗人很久很久都没能和母亲见面的情况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心头滴下的鲜血。老天啊, 你为什么这么残忍啊!以前是有家不能回,“而现在”,在阔别了几十年之后,我终于回来 了,却是“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生 4:我们这一组认为,文章的四小节虽然都是写乡愁,但在朗读时,感情和语气却 不尽相同。第一节对母亲的眷恋,带有淡淡的忧伤。第二节,对新娘的思念,忧伤中又有一 丝喜悦,因为可以坐船回家与妻子相见。所以在读“新娘在那头”时,嘴角可以带着一丝微 笑,这是诗人在回忆或想象相聚的甜蜜和喜悦。第三节是最悲伤的,简直可以用悲恸欲绝来 形容。所以朗读的时候,声音要更低沉,语调更缓慢些,要真正用心来读。

14、而最后一节,表 达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声音可以高亢写,最后一句要给人以悠远的感觉,“浅浅的”也要 读好。接下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向大家演绎我向大家所介绍的。 生 5、 6、7、8 分节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的展示太精彩了!(音乐声渐起)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女士写过这样一首诗: “从别后, 盼相逢,几回魂梦皆相同! 山寂寂,水蒙蒙,今宵坐拥长江水, 犹恐长江在梦中! ” 中国人就是这样:无论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岁月,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心灵的最深处。让 我们再一次通过深情的齐声诵读,假设我们就是诗人余光中,为祖国唱一首思念的歌。 (配乐齐读。) 师:我们师生来合作展示一下。 (师生对读,最后一

15、节对读23 遍,反复渲染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怀。) 师:好的诗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就让这首诗化作我们永久的生命记忆!请同学们以 最快的速度背诵这首诗,会背了的就站起来,准备加入全班的集体背诵! (学生 快速地背诵诗歌,背完后站起来背给同桌听。因为之前的朗读训练比较到位,所 以学生背诵很快。一会儿大家就都站起来了。) 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相信两岸人民的深情,总有一 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那时, 月圆人也圆! 就让我们把对祖国的这份美好的祝愿,融入我 们的声音,全班一起背诵这首乡愁吧! (全班一齐有感情地背诵,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到淋漓尽致。) 教后感: 乡愁这篇课文

16、,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以前在苏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现在在第五 册。这堂课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上下来,感慨颇深。按照之前的上法,很简单,一会儿就能 讲完, 但朗读怎么也达不到效果。愿意举手站起来读的寥寥无几,甚至有学生在读到“新娘 在那头” 时,面红耳赤, 全班大笑, 完全破坏了应有的氛围。通过这堂课, 我深深感受到 “活 动单导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方面巨大的优越性。 “活动单导学” ,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学、会学、活学、好学、学好,学活。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活动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活动单要 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成绩。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给了每个学生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让他们在集体 的帮助下,敢说,会说,乐说,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