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8547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5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成本管理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pt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讨论稿) 第一条原始记录 企业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 过程。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 委托加工入库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 工具请领单等,并作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 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 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

2、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 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毛坯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 如工作命令单、加工路线单、毛坯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 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 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 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 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 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3、企业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 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 第二条计量验收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 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 点数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 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 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 规格

4、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 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 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 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应根据工艺流 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 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1,连贯性。 (三)对于外发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都应进行合格数量 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及

5、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车间完工的零部件和产成品,应由车间填制入库单,经检验合 格签证后,送交仓库点收入库。 第三条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设计成本控制,要从掌握市场信息入手,合理设计,合理选材,设 计性能优良、成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要从材料采购、价格、计量、检验、入库、领退、 下料、用料、委托外部加工、回收等方面加以控制。 1采购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成立专职的价格监控部门,作为企业物价管理和监督的常设机构,它的 主要职责是: 制订价格审批管理条例和奖惩办法; 对外购物资和外协加工进行价格监督; 搜集市场信息,掌握各种物资及外协加工的最低价格的客户资料;

6、 审批各有关部门的物资采购和外协加工价格审批单; 监督检查审批后价格执行情况。 2材料耗用的控制。 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和维修用材料的计划发料制度,严格超限额领用和补料 的审批制度,严格各项材料收发的手续,严格执行余料退库及假退规定,实行钢 材切割下料核算,提高钢材利用率,积极推广修旧利废、代用及综合利用等节约 用料的方法,保证降低产品用料单耗。 (三)劳动资料的控制。 按照加工图纸和工艺的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机器操作规程操作,控制剪板机、折 弯机、数控机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氩弧机、点焊机和切割机等机器的消 耗,严格执行各种设备、模具、工具的维护和责任保养制度,加强机器设备、厂 房的合理利

7、用,从数量、时间、能力和综合利用等几方面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劳动力耗费的控制,要控制定编、定员、保持一线生产工人的比例相对 稳定,保证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及时解决停工、窝工问题, 要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五)费用开支的控制,要实行费用指标限额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各项费用 权责归属,严格费用支出审批手续,控制按计划和限额耗费。 (六)生产投入的控制,要控制生产量的投入,包括投产周期、投产数量、予 加报废、库存扣除等,保证按计划投产,控制过量生产,确保均衡完成生产计划。 (七)企业应结合各种耗费指标与费用支出,制订具有激励作用的奖惩制度, 节约或超支

8、与工资奖金挂钩,以提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第四条成本分析 企业必须建立各级成本分析制度,按月、季、半年、年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查 找影响目标成本升降的因素,揭示节约与浪费的原因,制订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 施。企业必须在正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对一些影响成本较 大或对完成成本计划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及时组织专题分析,查明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第五条成本核算原则,2,3,(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产品成本核算,必须贯彻正确计算实际成本的原 则。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由于核算程序的需要,对材料、能源、劳务、自制半成 品和产成品等,按计划成本、计划价格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必须在成本计

9、算 期内,最终根据成本耗费的实际资料,调整为实际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 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则。企业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采用公历历月制。成本计算 期内的完工产品,要根据实际的统计资料或完工凭证,实际的耗费量和价格,按 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 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四)一贯性原则。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前后期一致, 使前后期的核算资料衔接,便于比较。不得通过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各期 成本和利润。 (五)费用确认配比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可按下列

10、三种方式 确认: 按因果关系确认。对于费用的发生与某种收入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的支 出,应在该项收入实现时,确认为生产成本,并与之配比,而在该项收入未实现 时,先作为计入存货的成本确认,例如制造产品的材料耗费和人工耗费,应计入 产品的制造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转为销售成本,并与相关的销售收入配比。 按受益期分配确认。对于支出的效益涉及若干会计年度的资本性支出 ,应在与支出效益相关的各受益期,按合理的方式分配确认为费用,分别与各受 益期的收入配比,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按发生的时期立即确认。对于既无明显因果关系,又难以按受益原则 进行分配的支出,在发生的当期立即确认,即作为期间费用与发生当期的收入

11、配 比 (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成本核算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基本内容 是,凡是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 支;凡是不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 期的收入或支出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指确认本期费用的 问题。即应正确处理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予提费用等。在成本核算时,对于已 经发生的支出,如果其受益期不仅包括本期,而且还包括以后各期,就应按其受 益期分摊,不能全部列于本期;对于虽未发出的费用,但却应由本期负担,则应 先行予提计入本期费用中,待支出时,就不再列入费用。企业不能利用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和予提

12、费用人为地调节成本,使成本计算失去真实性。 (七)严格划清成本费用界限原则 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成本 费用的归属,通过待摊费用和予提费用核算,及采用估价入帐、余料退库等办法, 划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 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生产的投入产出 管理,结合定期盘存,确保期末在产品数量准确,并按规定方法正确计算在产品 的约当成本和产成品实际成本,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的成本。 各种产品之间成本费用的界限,凡是能够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各项直 接费用,都要直接计入;凡是与几种产品共同有关的不能直接确认的费用,要根 据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

13、品之间分配。企业不得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4,间,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互相转移生产费用,以掩盖成本超支或盈利补亏。 4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 期损益,由于这两种费用与收入配比的时间不同,所以混淆两者也会影响成本和 利润的真实性。 第六条 成本核算组织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是成本管理机构,车间需有车间核算员负责车间成本管理,进 行成本核算,受企业财会部门的业务指导。 (一)车间进行生产费用归集核算和产品成本分配计算,同时负责产品投入产 出成本核算和内部结算管理,保证产成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月末将本期成 本数据报财务。上报成本数据一般应包括:(分产品、分

14、成本项目)期初在产、本 期发生、本期产成,期末在产。 (二)车间进行生产费用的控制,核算本车间生产工时量或重量的单位成 本,并进行车间资金占用的核算,至于产品成本分配核算,则集中在企业财务部 进行。 成本工作应贯彻管算结合,以管为主的方针,在成本管理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车间成本核算人员工作职责 1原始单据的填写传递,实物的核实收发。 生产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帐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产品投入产出核算,加强在产品数量和成本管理,确保在产品帐实相 符。 生产费用耗费的控制和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贯彻。 车间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组织制订降低成本措施。 在车间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

15、基础工 作。 协助车间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 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8车间财产管理。 9负责指导工段、班组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 第七条成本费用核算内容 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制造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只有制造成本 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在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当期 损益。根据新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将成本费用核算内容规定如 下: (一)制造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的总和。它们可归纳为: 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或劳务成

16、本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外购件、外协加工费、专用工具、 燃料动力等及其他直接费用。上述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费用之外的一切费用, 包括企业内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不同批次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共同费用,以及不 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发生时,应通过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 品制造成本。 (二)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 用,这些费用按规定进行汇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财务,5,费用、销售费用。 上述三种费用与成本的关系如下: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外购零部件、外协加工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 本;间接人工、间接费用、间接材料及其他间接费用通过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管 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件、外协费、包装 物、专用工装等。对于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如油漆、模型、型砂等,凡能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也可列入本项目。燃料动力如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也 可列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