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8353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新-修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年级阅读方法指导就形式而言就形式而言窗体顶端一、常用的阅读方法(一)就形式而言 (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美化我们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

2、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

3、阅读同类的书籍。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

4、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二)读书方法(就过程而言)1、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朗读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可边读边思: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结果怎样?

5、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做到不盲目而有目的地读。2、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在选择课外读物阅读时,应该根据学段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习了蜜蜂一文后,知道作者通过试验后,确认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时,可以读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给学生选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3、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

6、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心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索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的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字,未受训练的学生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求。(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托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细嚼慢

7、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4、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文章,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

8、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读书时见解、感受,或爱或恨,或疑或思,用相应的符号分别标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感想,可以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圈画批注的方法。一方面圈画批注把阅读思考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地阅读;另一方面,动手又能促使我们进一步动脑,必须用心读书,否则圈画批注不到点子上。圈画批注的方法,对培养我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练习圈画批注的主要内

9、容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等。(3)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便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中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

10、”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5、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凡课文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都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不懂或值得怀疑的问题,也应当列入思考的范围之中。 6、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11、。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他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 7、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通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8、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对我们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要求,语文课本里相当数量的课文,涉及到各个时期,从事各种工作的人物,写了他们种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事迹,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此,在阅读

12、中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许多情感体验是人们所共有的。如果我们能够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方法指导1、阅读实践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为了便于训练,阅读的材料可以由去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2、畅谈收获体会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是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了阅读的,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以及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问题等。通过检查对所学方法的运用情况,不仅利于及时调控矫正,还有利于学生间的启迪、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方法的掌握和技

13、能的形成,单靠一两次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我们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三、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1、阅读的一般步骤(1)初读(2)精读(3)悟读 (4 )熟读2、阅读注意四要: (1)阅读要明确目的。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2)阅读要注意过程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阅读时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学会写读书笔

14、记的方法: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提纲式摘录。要求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自己总结、概括的能力。写读后感。阅读时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3)阅读要勤于思考(4)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一篇文章最起码读三遍,第一遍读:明白其主要内容第二遍读: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找答案第三遍读:领悟文章的主旨,一边思考未答出的问题,一边读课文四、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一)写人为主的文章写人的记叙文是以人物描写为

15、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写人与词的主要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词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等,即使写事也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因而,同学们在阅读写人类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人物的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指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作者通过描写外貌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关于闰土的外貌描写就十分生动传神,作者通过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三个典型的外貌特征,刻画出一个深受父母疼爱的海边农家孩子的形象。二、读懂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阅读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里对王熙凤的刻画,就是通过对语言的描写展现王熙凤“凤辣子”的性格特征的。譬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短短一句话就彰显出王熙凤先声夺人、口齿伶俐的性格。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