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78279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PPT幻灯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进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品所 国家质检总局纳米材料与产品检测研究中心,闫 妍,概 要,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纳米消费品 纳米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 各国关于纳米化妆品安全的研究与监管 小结与展望 中国检科院纳米材料与产品检测研究中心介绍,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纳米(nm)- 长度单位 1 nm = 10-9 m,纳米材料:构成材料的粒子 至少在一个维度方向上在0.1 100 nm,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寸上对客观物质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操纵物质,制造新物质的技术。,4,具有不同于体材料的奇特性能,纳米材料的应用,信息

2、产业,环境产业,能源产业,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的发展,纳米材料的性能强烈地依赖于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组装方式,民用产品,5,纳米消费品,6,7,8,9,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化妆品用纳米二氧化钛标准,10,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原子, 使颗粒出现大量剩余的悬键而具有不饱和性质, 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性和金属离子溶出性,一般这也被认为是纳米材料的抗菌机理所在。 纳米ZnO应用于防晒化妆品中, 不但使体系拥有收敛性和抗炎性, 而且具有吸收人体皮肤所分泌出的油脂的功效。 利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可充分抑制或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将大肠杆菌和纳米TiO2混合液在大于380 nm

3、 的光线下照射, 大肠杆菌迅速被杀死; 纳米TiO2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芽杆菌和曲霉等也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杀菌抗菌剂,11,近年来,纳米药物化妆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药妆”品, 其实就是在美容产品中加入某些药用成分,使其具有同类药品类似的功效。 有纳米药物做成的药膏,也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而无需注射,例如,灵芝经纳米化后添加到化妆品中,其杀灭肿瘤或细菌的成分就可以被皮肤吸收,达到预防和治疗皮肤癌等皮肤病的目的。,药物化妆品,12,光致变色是指由于光线照射使物质颜色改变,照射一旦终止,物质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近年来,日本资生堂利用光致变色型含钛颜料制成了光致变

4、色的化妆品,涂覆这种化妆品(如粉底霜),在室外强阳光下呈现一种色相,回到室内,因光线度弱,又变成另一种色相,从而在室外和室内都能获取非常适合环境的自然化妆效果。,变色化妆品,13,由于纳米科学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 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完全, 因此过去宏观物质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可能不适用于纳米材料。 鉴于纳米物质存在可能的生物毒性,众多科学家建议需要对混有纳米颗粒的化妆品和药物等跟人类皮肤发生亲密接触的物质做安全性检测。 化妆品中的纳米微粒是漂浮和运动的, 易被人体吸收,进而进入人体中那些大颗粒材料所不能抵达的区域,如正常的细胞内,而很多防晒化妆品中含有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纳米物质。科学家

5、已经提前觉察到它的潜在危险,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14,目前尽管对于纳米材料是否影响人体健康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但已有的一些研究证据都表明纳米材料的确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诱导细胞的死亡以及改变基因的表达等。 2003年以来,Science和Nature杂志先后4次讨论纳米生物效应问题。 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工程院于2004年7月29日发布长达95页的报告,建议英国政府成立“纳米物质生物环境效应”研究中心。 2004年12月5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公布了欧洲纳米战略,把研究纳米生物环境健康效应问题的重要性,列在欧洲纳米发展战略的第三位。,15,皮肤对纳米材料的

6、吸附和对皮肤的毒性; 纳米材料进入饮用水的后果; 纳米材料对操作者肺部组织影响的研究以及在通风道中纳米颗粒对动物的影响; 已经变成海洋或者淡水水域沉淀物的纳米颗粒对环境的影响; 在什么条件下,纳米颗粒可能吸收或者污染环境?,纳米化妆品的五大安全问题,16,纳米毒理学的分析手段,1 体外吸收与定位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2 元素分析(ICP-AES) 1.3 荧光光谱 1.4 新表征手段,17,2 体外毒理评价 2.1 扩散 2.2 坏死 2.3 细胞死亡 2.4 DNA损害 2.5 氧化应激 2.6 新体外毒理评价技术,18,3 体内毒理评价 3.1 生理分布与间隙 3.2 血

7、液与血清化学 3.3 组织与组织病理学 3.4 新体外毒理评价技术,19,纳米化妆品的生物效应研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共约有18000 cm2表面积面向外界环境。真皮层有大量的组织巨噬细胞、淋巴管、树突状细胞和5种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末稍及丰富的血液供应。,皮肤暴露和转运,化妆品中可能含有的纳米物质,20,研究表明,纳米材料通过细胞旁路可以渗透角质层,光学机械波能扩充腔隙而增加角质层的渗透性,从而形成一个瞬间通路使纳米材料转运到表皮。,21,Tinkle等提出完整的皮肤屈曲时如腕关节运动会使NPs渗透过表皮的假说,他们在一项实验中证明,屈曲而不是平坦的皮肤的确使1m荧光球渗透到真皮,随后被

8、淋巴系统和局部淋巴结摄取,进而从淋巴结转运到血液循环。大于1m的颗粒穿透健康皮肤的能力是有限的,除了一些擦伤、受伤或机械拉长的区域。,已有报道化妆品里含有的TiO2和ZnO微粒能够穿透角质层和头发的毛孔,22,关于化妆品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皮肤渗入研究,23,关于化妆品中的纳米氧化锌的皮肤渗入研究,24,关于化妆品中的混合纳米成分的皮肤渗入研究,25,防晒剂中纳米二氧化钛的体外光毒性与基因毒性测试,26,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体外光毒性与基因毒性测试,27,世界各国关于纳米化妆品的研究与监管,2009年1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化妆品指令,009/1223/EC,该指令将取

9、代之前的欧盟化妆品法规76/768/EEC。化妆品成份表中纳米材料的名称后应带有“(nano)”字样,2013年1月11日前投放市场的含有纳米材料的化妆品应在2013年7月11日前通过电子方式向委员会通报。化妆品中使用的物质必须满足REACH法规要求。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将进行评估:是否应对美容化妆品实行类似于药物产品的一套试验和许可制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说:“纳米颗粒与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几乎不为人所知。我们需要紧急研究,评估它的安全性。而且我们希望很快得出答案。” 英国最著名的科研机构皇家学会说:“我们不清楚这些颗粒是否会进入皮肤深层,也不清楚它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可能产生哪些长期影响。”

10、 澳大利亚化妆品和消费品行业贸易组织(ACCORD)近日呼吁引入化妆品行业的纳米成分标签系统,ACCORD要求在所有含纳米材料的成分名称前加上“nano”字样标记。,28,小 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对于具有防晒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 所以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新型化妆品将是化妆品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 但同时还应该关注纳米的安全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是跨学科、跨门类的, 因此将纳米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改善化妆品的功效, 提高化妆品的档次, 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29,任何技术都是有两面性的,纳米技术也可能同样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在发展

11、纳米技术的同时,同步开展其安全性研究,使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效应之前,就已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30,只有认真地对待纳米科技的正反两面, 才能真正促进纳米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开展纳米消费品的安全性研究,并不是要限制纳米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更科学地发展纳米技术。 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一直都很重视纳米生物安全性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我国纳米技术和纳米消费品也日益普及,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强纳米消费品安全研究,建立我国的纳

12、米产品生物安全标准,促进纳米技术和纳米消费品的健康发展。,展 望,31,中国检科院纳米材料与产品检测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纳米材料与产品检测研究中心于2007年8月2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复成立。纳米检测中心坐落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内,规划面积1800 m2。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财政部对纳米检测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给予了建设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截止目前,纳米检测中心已取得财政部2007、2008两次大修购2000万财政资金支持,购买了包括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材料综合物理测量系统等纳米材料检测用的先进仪器12台。在人员配备上,纳米检测中心聘用了一批国内

13、著名高校(如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的博士担当研究人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请总局、科技部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已经取得项目包括中央级科研院所科研项目4项、国家质检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开展了基于纳米技术的危险气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重金属离子检测、有害物质检测及消除、纳米消费品检测与功能评价、纳米材料风险分析等研究工作。两年多以来,已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SCI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纳米标准3项。,32,研究方向与支撑平台,33,科研组织结构,工作流程,34,纳米消费品检测方法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6IK128 商品中

14、纳米材料检测技术研究( .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 ,选择目前已投入实际生产的、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纳米化妆品产品作为代表,对其纳米成分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并将此方法推广至其它商品中纳米技术的检测,例如涂料、纺织品等,逐步建立进出口贸易商品中纳米检测技术标准,为国家管理部门对纳米材料的进出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含纳米二氧化钛的防晒化妆品的普查统计分析 市场上防晒化妆品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情况; 已有的含纳米二氧化钛的防晒化妆品的销售情况; 国内外相关的针对防晒化妆品的法律法规等 防晒化妆品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成份鉴定 晶体结构; 颗粒尺寸; 比表面积; 紫外线的吸收及反射能力。 定量分析,研究

15、内容,35,国际市场上含有纳米防晒剂的化妆品列表,36,现状 在我国,质监局负责化妆品生产环节的检查,药监局负责化妆品的生产条件、生产批号、标签、包装等。两方尚未开展过针对纳米防晒产品的检查。 原因 生产商在纳米化妆产品上缺少纳米产品标识;并没有出台用以识别纳米防晒化妆品的方法标准,阻碍了纳米防晒品的市场监管。 后果 纳米防晒剂识别技术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政府监管机构对纳米化妆品市场的科学指导,使产业制造商和研究人员缺少了必要的执行标准,纳米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国内纳米防晒化妆品的监督管理,37,含纳米TiO2的防晒化妆品的检测及评价方法,市售化妆品中纳米二氧化钛的定性鉴别,选取

16、实验对象,38,样品01,物相鉴定,红外显微光谱图,样品02,样品03,39,含量测定,40,无机成分鉴定,红外光谱,41,XRD谱图,金红石晶相的二氧化钛材料(PDF卡编号01-070-7347),无机成分鉴定,42,三种样品中的非纳米结构物质中TiO2的含量分别为0.35%、0和6.37 %,相应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9.30%、6.87%和2.42%。,样品01,样品02,样品03,无机成分鉴定,SEM及EDS表征,43,样品01:颗粒状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为5 nm, 产出率为90% ; 样品02:针柱状纳米二氧化钛,宽度为15 nm,长度为50 nm, 产出率为95% ; 样品03:棒状纳米二氧化钛,宽度为10 nm,长度为50 nm, 产出率为80% 。,无机成分鉴定,TEM表征,44,比表面积,测试方法:GB/T19591-2004纳米二氧化钛 比表面积:64.50 m2/g,86.23 m2/g,66.64m2/g 孔隙率:没有孔径均匀分布的堆积孔结构,无机成分鉴定,45,样品02提纯粉末的HRTEM照片,三种样品中的纳米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