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77688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 大数据迷潮下的教育研究及其想象力 “大数据”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是一种时尚。人们还没来得及知道它 “是什么”,就已经置身其中并迷狂不已,更别提仔细思考“为什么”了。所 以,用“迷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产业、金融、物流等各界人士摩拳擦 掌、跃跃欲试,热烈讨论这种新技术和新资源所带来的巨大福利,生怕落下新 时代疾驰而过的“幸福列车”。尚在努力向“小数据”靠拢的教育研究,似乎 也按捺不住转型的冲动,宣称“传统数据研究无法做到的事,传统研究方式苦 苦纠结的许多难点,都在大数据到来的那一刹那遁于无形”。1本文绝不是否 定大数据本身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广阔前景,而是

2、在正视到大数据为教育研究 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针对大数据“迷潮现象”展开反思,并在这个意义上, 呼吁重新审视教育研究想象力的重要性。 一、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研究前景一、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研究前景 对于“大数据”,虽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但是它的四大特征倒 是得到了一致公认,基本可以概括为四个 V:大容量(Volume)、多样性 (Variety)、快速度(Velocity)以及高价值(Value)。这些特征都有广阔的教育 研究前景:“大容量”的特征与教育数据的深度挖掘密不可分;“多样性”特征 可以有效处理各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海量数据的“快速度”处理方式能及时给教 师反馈相关学生的学习信息

3、;而“高价值”则意味着彻底重塑传统教育教学决策 模式。 (一一)“大容量大容量”与教育数据的挖掘与教育数据的挖掘 事实上,由于受制于工业社会的技术与思维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往对于学 生的了解是很少的。学生(产品)只是一个工厂(学校)待完成的原材料,我们只 需知道原材料的基本信息,如材料来源(生源地)、质量(入学成绩)就行了,这 些简单的学生档案抹杀了大量学生的个性化信息,以至于因材施教成为极其奢 侈的想法,结果就是产出的学生大多成为了工厂的标准件。“大数据使得许多 过去不可获取、计量、存储和分析的信息都有了数据化的可能;在互联网、电信 和卫星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迅速普及的 PC、平板电脑、智能

4、手机以及不断涌现 的诸多工具设备正在以数据的形式追踪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 相应的数据库中。”2学者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一些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与分析 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例如,华东师范大学 2013 年正式运行了全国首个“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预警系统”,学校依据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所获“奖、助、勤、 贷”等资助信息、餐饮信息(校园卡)等,通过数据库有效整合,为更全面了解 学生的经济状况提供了可能,因此该预警系统将扫除资助的盲区。通过预警系 统,学校可以更好地“认定”困难生,从而可以调整帮困资源的使用,科学、 公平使用帮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3当然,随着学校信 息化管理水平

5、的逐渐提高,关于学生各种信息的挖掘会越来越深入,利用范围 也会越来越广泛,但数据挖掘的前提肯定要保护好学生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 私。 (二二)“多样性多样性”与教育信息样式的处理与教育信息样式的处理 大数据的多样性(Variety)特征也为教育研究带来诸多便利,由于大数据背后强 大的数据搜集和转化技术,使它能够有效应对诸如文字、音频、视频、图片以 及地理位置等等类型繁杂的信息。学生的年龄阶层跨度比较大,教学内容与科 目繁多,所以教育研究中,学生数据的搜集手段自然会多种多样。比如幼儿园 的儿童和大学生、文科教学科目与理科科目、活动课与讲授课等等的差异,都 要求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但无论是什么样式的

6、教育信息,都可以利用移动互 联网终端产品进行采集,从而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 教育 App 软件,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时进行各种文字、音 频、视频的沟通互动,虽然这些电子平台增强了各教育主体的交流与沟通,对 于传统教学有所助益,但是这些应用软件大多源于应用商店(App Store)的随机 下载,“并非为教育目的定制,只能对某一个教育环节起到辅助作用,这也造 成了有些软件的设计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而学生家长误以为这是教 育者推荐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获取在应用这些软件过程中学生所产生 的数据,使得大量真实、有研究价值的数据流失,所以如何设置个性化的、

7、符 合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软件,重视其中数据采集的工作,并且设计数据收集的 类别与标准,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前景,因为这将是改变课堂最重要的大数 据来源。”4而技术支持下的多样性教育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无疑会对传统教 学产生巨大改变。 (三三)“快速度快速度”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大数据的快速度(Velocity)特征,由于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快速地转化和 生成各项实时数据,甚至通过各项成熟算法,可以实现同步呈现数据分析结 果。因此,在对于微观课堂的观察研究中,很多学生的课堂互动信息可以及时 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则会根据这些实时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方 式以及教学策略,这些在

8、传统教学中是不可想象的。“以往教育领域一直坚持 着由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的方式发展教师队伍,原因在于老教师 头脑中有着新教师所没有的过往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老教师长时间 对教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了被我们称之为教学经验的东西,这些经验的多 少与优劣也决定了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上所处的层次和位置”。5但是,随着大 数据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将可以通过以往教师记录在其中的教学问题以及对 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而当这种记录与分析达到一定数量时(如上百万条 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将会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在遇到类似的教学问题时 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

9、,教学问 题解决不再依赖于停留在每位教师头脑中的模糊的经验,而是基于对海量的教 学问题的描述以及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4因此,大数据的“快速度” 特征除了带来的实时反馈优势之外,它还可以弥补教学时间所带来的经验缺 陷,帮助教学新手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这将极大地改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 课堂教学方式带来革新。 (四四)“高价值高价值”与教育教学决策方式的转变与教育教学决策方式的转变 大数据可以给教育带来诸多改变,但无论是教育数据的挖掘,还是教育信息的 处理,都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尤其是教育教学决策会受到巨大冲击,当然也 将会带来高额回报。教育决策虽然有宏观(国家社会层面)、中观(学区、学校层

10、面)和微观(课堂教学层面)之分,但是有限理性下,无论哪个层面最佳的教育决 策所需要的教育数据都是极其庞大的,仅仅凭借传统方式获得的片面教育信 息,显然容易导致经验自负以及“拍脑门”的教育决策方式。“教育大数据有 对整个教育活动运行情况监测的功能,有助于教育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从而更好地对教育系统进行调控,修改和制定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可 以通过对不同阶段数据的分析,寻找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以便对未来可能发 展的趋势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将教育现象 量化,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呈现教育结果,方便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系统 的特征,评估教育发展的进程,以此对

11、教育发展做出更有价值、科学的决 策”。2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处于深水期,再加上庞大的教育规模,传统的粗放 式管理与经验型决策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大数据在科学决 策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这个背景之下,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精神和要求,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决 策支持服务系统的战略设想。“该系统以国家教育重大决策问题、任务和需求 为导向,在数据信息集成基础上,发挥数据的多维度比较分析、发展目标预测 与规划、监测与评价功能,为科学决策、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服务于提升政府 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6因此,大数据对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深

12、远的意义。 二、转向大数据迷潮的背后二、转向大数据迷潮的背后 美好的前景总是趋之若鹜的最好理由,但是笃信大数据是解决传统教育困局的 灵丹妙药的观点却是不可取的。任何事物,在没有应用普及之前却已经风靡人 心,这是有原因的,它肯定是迎合了人性深处的某种渴望。美国有一句谚语,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我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反映了美国 人惯有的实用主义思维。事实上,它折射出了藏于人类内心的一种普遍欲望。 正是这种潜在的欲望促使人类逐步从数字走向数据,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为 此,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转向“大数据迷潮”的背后,探究其内在原因。 (一一)我们为何痴迷大数据我们为何痴迷大数据? 杜威

13、在确定性寻求中认为,人生活在一个危险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因而必然会去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有两个途径:一种是试图与他周围决定他 的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一种是发明技艺,并借助技能来控制自然的力量, 以建立一个秩序、正义和美的王国。7显然,无论是数字、字符,还是数据, “如常言说的一切皆有定数、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西方早期的占星术、 毕达哥拉斯一切皆数的本体论主张以及牛顿整个宇宙就是一口精确时 钟的机械论信念等等,”8都是人类利用理性控制自然、对付各种不确定性 以便获得安全感的利器。利用数据,人类掌握了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近 乎获得了控制自然的力量。但是人类的安全感似乎并没有增加多少,

14、而且随着 周围世界的“人造”因素逐渐增多,不确定性反而进一步加剧。目前,我们不 仅仍要对抗自然的种种不可抗力,还要面对由数字生成的知识、技术和社会系 统带来的未知挑战。这是一个悖论:利用数字或数据来寻求确定性的结果是要 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曾几何时,条件限制下的“随机采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现代社会、现代 测量领域的主心骨,但这只是一条捷径,是在不可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的情况 下的选择,它本身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934 人们依然认为,之所以出现 困境,是因为记录、储存和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而在少量数据下得出的结 论自然漏洞百出,随着人类拥有了能够收集和处理更大规模数据的能力以及大 数据时

15、代的到来,自然会逐渐抛弃小数据时代随机采样和抽样调查等老古董, 转而寻求大数据带来的种种神奇。但是经过后现代、后结构以及后实证主义的 抨击,即使是大数据也逐渐放弃了其赖以生存的“精确性”,无奈地承认: “大数据不仅让我们不再期待精确性,也让我们无法实现精确性这是一个 亟须我们去处理的现实问题,并且有可能长期存在。”956 但是,明明知道 大数据所具有的模糊性与混杂性,却依然奉为圭臬,甚至顶礼膜拜,这就和自 古以来的占卜和巫术几无差别了。原因无非是人们希望有一种超出自身的神奇 力量,以便让自己掌控自身的卑微命运,哪怕这一切都是幻觉也行。当然,不 能否认无论是小数据,还是大数据都确实给人的生产、生

16、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所以人类愿意逐渐让渡出自己思考的权利,让“数据说话”。可以回溯历史, 为了自身的确定性寻求,为了安全感的满足,我们曾经让“神说话”,让“君 主说话”,让“专家说话”,但是现在大数据时代自负地宣称了“神”“君 主”“专家的消亡”,数据才是新的“神”,新的“君主”,新的“专家”, 能带领我们进入“秩序、正义和美的王国”。 (二二)“大数据迷潮大数据迷潮”的实质的实质 虽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后结构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思潮的荡涤下,即 使再严格和规范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估计都不再敢于自信满满地视数据分析 为洞穿事物本质、反映世界规律以及获得确定性客观知识的利器。”8但是, 人类对于确定性寻求的欲望绝对不会磨灭,因此可以说,这场“大数据迷潮” 的实质是实证主义的极端化,是现代主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绝地反击。但是, 实证主义的这场反击是带有妥协性的。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技术限制,实证主 义只能用最少的数据得到最多的信息,所以分类、分层等抽样检测尽可能要做 到准确。因为本来就是挂一漏万的方法,自然小心翼翼,小的错误会因为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