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最新版)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519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7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最新版)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最新版)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最新版)新修订(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吴宇宁 吴宇宁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6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上).7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12 第七章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14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5 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下).17 第十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20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例介绍.23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

2、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 (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 和发展 。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 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 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 学技 术 以认识自

3、然为目的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知识(发现) 创造新产品(发明)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学前儿童与科学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 27 岁阶段称为“前 运算阶段” 。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 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 现象和原

4、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 理。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 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 、 “幼稚理论” 、 “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 层次。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 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 ,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 数学、自然科

5、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 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 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的光辉成果: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了墨经和考工记两部代表 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墨经不但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从中看到墨子是如何对弟子 进行教育的。墨子在讲学时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生产知识,他曾经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光学中

6、“ 小孔成像”的原理。墨子对“小孔成像” (又说“针孔成像” )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 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 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 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 中接受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我国儿童自然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1862 年(同治元年) 设立了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中设有 “格致” 这一科目, 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 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19

7、32 年 10 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幼稚园课程标准 ,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 。1935 年,由雷震清副 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 验和发展 。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 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

8、 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 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本章提要: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 标的确定。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

9、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 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 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 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 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 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 两种。 第一种是“时

10、间单元”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 动单元” ,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 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 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 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 以及发展观察力、 思维能力、 创造力、 动手

11、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 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 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我国教育部 于 2001 年 7 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出了“科学” 、 “社会” 、

12、 “语言” 、 “健康” 、 “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归类为三个方面,即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 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 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

13、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 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 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 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 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 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全面性与整体性。 连续性与一致性。 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社会性与时代性。 辩证统一性。 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 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 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