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7458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 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 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 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

2、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 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 长江真浩瀚啊! 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听说你们很聪 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 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2 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

3、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望天门山。资料免费更新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二、初读知大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 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

4、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 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品读悟诗情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门,可见 天门山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 是呀, 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 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 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 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

5、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 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 猛烈地撞击 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水:碧 绿、波浪滔天,滚滚东流)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 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 被成为吴江。 3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 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

6、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 样的山呢?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诗人 李白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 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老师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既然大家都画出了这首诗,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画上的景物说一说,谁来啊? (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天门山被长江从中 断开, 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 互对峙,一只小船从

7、太阳的旁边悠轻快驶来。 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 学生质疑:(师预设文题) 生 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 生 B: “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 “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 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 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 A: “出”比“立”好, “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

8、给人感觉活跃。 生 B: “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 C: “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师总结: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4 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5 吟诵背诵古诗,默写并展示自己的画作。 (1) 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 大家会背了,那会写吗?请大家把这首诗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默写在刚画好的图画上, 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好吗? (3) 3、请同学上台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这么精彩

9、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学生点击网络资源学习: (白,眉州(今四川)人,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以豪放著称,现存诗 歌将近 1000首,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 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 给同学们欣赏。 试与同学共同吟诵: 独坐敬亭山 、 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但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长江的诗歌,历史上 好友其他很多诗人也写过歌颂和赞美长江雄奇壮美的诗词,老师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 同我一起分享吗?读有关长江的诗词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

10、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 都描写了长江水波浪滚滚,气势磅礴的雄奇壮美的景象。我们都不由得赞叹:祖国的山水 真美啊! 结语留言: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夺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 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 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水也是 无比壮美, 江山如此多娇,也等着大家去欣赏,去歌颂赞美呢!请在留言板抒发你的感受 和收获吧! 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 动人的西湖 )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

12、是否别有 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 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 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 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 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 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 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

13、诗 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学习诗歌的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 ()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 “晴”)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 “水光潋滟” ) (板书:水光潋滟) ()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 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1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 ) (课件出示) ()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 () 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 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 到哪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 开得正艳的桃花、 欢唱的鸟儿、 鱼儿在水中嬉戏、 人们在湖中荡舟) () 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 班读。) 一个“好”

15、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 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 (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7 ()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 画面?(播放音乐: 雨中西湖 。 )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 “山色空濛” ) (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 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

16、二句。) ()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 ) (课件出示) ()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奇。) (板书:奇) (6) 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 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 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 读三四句。) (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 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 8 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