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359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修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利用,重要的是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 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 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看到了它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长处, 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例如限制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增加了教师制作课件的 压力等。因此,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已成为我国 21 世 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

2、学中的优势: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增大了信息量,有效地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 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 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素质,并使学科教学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和“空”界限,使人们原本 不能在此时此地听到看到的知识信息不仅听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传递的范围 广了, 速度更快了, 地域更远了, 人的各种感官都得到延伸, 教学视野不断扩展, 教学时间相对缩短。 2、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模式更为灵活。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能够

3、营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视听环境,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 化、形象化,从而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 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的特点: 1、交互性 学科教学很重视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交流,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教师主 动教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扮演成一个组织者、启发者、 引导者、 评论者的角色, 学生则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 可以主动提问、 回答、 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课 堂教学自主而不拘束,活泼而无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 能力。 2、网络资源的无限性

4、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教师可 以把有用的信息挑选出来,进行加工整理,如用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 等软件制成课件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避免传统教学 中信息量不大、方法单一的弊病,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提高 学习效率。 3、应用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场景,模拟人物及事件的发展和演进,可 以模拟面对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反映,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角色的转换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这绝不意味着降低了

5、教师 的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 一堂成功的多媒体学科教学课应该是一场内容丰富的大 演出,表演者是学生,教师是策划、舞台设计者及主持人、导演。信息技术的应 用,使教材思想性、艺术性充分结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为学科教学提 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可大大提高形象视觉和传递信息的比率。 三、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1、是信息内容满堂灌错误。教师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 者学术报告,老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 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 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 在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6、的新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坚 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信息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教学工具,课堂 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不应让机器唱主角,不应喧宾夺主,应注意教学手段 运用的适度和简捷。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 所学知识的余地。不应变“人灌”为“机灌” ,甚至“人机共灌” ,把学生当作接 受信息的容器。这样只是传统课程模式的换汤不换药,达不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是信息技术呈现单一化错误。教师从头到尾都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图片、 声音、视频等信息,不敢合理使用传统有效的手段例如直接讲授法,无论什么内 容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展示,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

7、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 上,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把多媒体变成了“一媒体” 。 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一概否定,应该取长补短有效融合。对学生而言简明易 懂的内容, 教师采用直接传授效果可能会更好, 或者稍加用粉笔临时补充绘画等, 都比制作信息技术媒体课件要省时间和精力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 学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 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 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 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 “和平共处” ,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四、把握好信

8、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原则 1、该用则用,决不滥用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机要适宜,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和一些抽象化,难以表述的东西。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反而会导致多媒 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2、防止学生兴趣迁移 教师必须对多媒体展示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 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了缺点。 3、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对于不 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讲授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尽可能用多媒体展 示出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9、 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 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正成为当前我国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小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一切有 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 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 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 形式的深刻变革, 它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是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关键和 核心。 因此,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 学过程而服务的,我们应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融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 景氛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新课程教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