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练习密度-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324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练习密度-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练习密度-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练习密度-新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调节与控制 体育课各部分活动时间的分配不能机械的规定出固定的时间比例, 应从这节课的教 材特点进行预设,以学生的练习时间为课的主要成分,作为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减少不必 要的教学环节,力争练习的时间要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密度)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不但 与练习的密度有直接关系, 也与强度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体育教师不能盲目的追求练习密 度,课的练习密度是否合理,以及活动时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安排调节课的密度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认真备好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要对学生 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千万不能为了追求课的密度,而忽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应根

2、据教学的目标和条件,合理的确定安排各项活动时间,如新授课,教师的指导应多一些,练 习的时间少些。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措施和队列调动。场地教材的布置要便于教学,器材做到一物多用。 3、 在教育学生自觉维护课纪律的同时, 又不失对其兴趣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发挥, 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建立在教育目标上的发展, 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 积极培养学生的个 性发展。 4、 体育教学计划性和灵活性,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的目标预设的, 实际的教

3、学过程与原教学方案发生不协调现象时, 教师应灵活调整原教学设计方案, 力求更 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是当前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要严谨充分利用一堂课 45 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 理安排时间,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 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的内容选择都要根据 基本部分的内容、 任务和学生的实际, 使之前后很好地衔接。 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 次序地顺利进行。 二、突出精讲多练精讲要正确,

4、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 给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 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可以有语言启 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 录像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提示,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 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因动

5、作一般比较简单 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 例外),既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循环练习能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了运动量和练习 密度 ; 动作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剂学生生理负担,促使 身体全面发展。 总之,练习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宜。所谓适宜,就是要有利于全面完成体育 课的教学。练习密度过小,学生在课上看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和 学习运动技能 ; 练习密度过大,练习占用的时间过多,又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再者,青 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练习密

6、度过大,缺乏必要的休息和恢复,就会造成学生身心过于 紧张,对健康不利。 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 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 : 教师指导(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 ,学生做练习, 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必要的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交换练习地点的调动队伍)等 项。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 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 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影响运动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 很难

7、确定统一的标准数据。 各地区或不同情况的学校,可研究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为评价运动密度,提供参考。研究体 育课的密度,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通过体育课密度的研究,可检查每节课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课来讲,上述项活动都是必要的。但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看,学生做练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对象 特点和作业条件等。从加强学生做练习这一环节出发,着重安排好课的运动密度,以便使学 生更有效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经验 和教学条件不同,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讲解、提问、示范、演示教具,以及组织措施 和不

8、必要的休息等方面的缺点, 从而产生不合理运用的时间地掌握课中各项教学活动的队形 调动和变换,课中对学生的分组和分组教学要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 度, 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 100 米快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 180 次/分以上,慢跑 1 分钟,心率一般在 130 次/分左右, 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 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 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 在保证一

9、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 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 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 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 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 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 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5 学

10、生的个别 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 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快速跑完 60 米,有的学生心率 达到 180 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 170 次/分。 体育课的密度 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 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包括:教师 指导、 学生做练习、 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这 5 项活动 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学生做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体育 的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其他各项活动都应围绕并有利于学生做练习。研究课 的综合密度,在于最有

11、效地、合理地使用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 体育课的情况复杂,各项活动中什么算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难以判断和掌握。 实 践中一般不去严格区分哪些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 而是客观地把 5 项活动所用的 时间记录下来,求出其比重,供教师改进教学参考。专项密度是指课的某一项或 两项活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 357-01它和课的运 动负荷有密切联系, 通常所说的体育课的密度,就是指课的运动密度。中小学体 育课的运动密度,一般以 2030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高于这一标准更好, 但不要单纯追求运动密度。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

12、括运动量和 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 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 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 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 影响运动强度的 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 100 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 180 次/ 分以上,慢跑 1 分钟,心率一般在 130 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 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13、编辑本段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 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 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 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编辑本段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 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 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编辑本段 教师的教学 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 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 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如教学中分组

14、太少而导 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编辑本段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 往往相同的练习对 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快速跑完 60 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 180 次/分以上,有的 学生仅 170 次/分。 编辑本段 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 总的来说, 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 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

15、荷。 1 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 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 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 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 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 针对不同的教 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 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 100 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 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

16、太多太难。 2 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 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 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 双峰型指一节课 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 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 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 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 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 动静交替。 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 区间确定为 120140 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上, 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 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 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 行、 很轻松、 非常轻松” 时都有不同的心率, 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