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77163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286 大小:1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6页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6页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6页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6页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USHAN)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ppt课件(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学研究内容:,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 意志 心理现象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 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三)本章的框架结构及学习任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产前期(6个月),新生儿,我的百天照,真好吃啊,婴儿期(03岁),我三岁了,我上幼儿园了,幼儿期(3

2、6岁),童年期 6、712、13岁,青春期(11、12岁15、16岁),青年期(1835岁),中年期(3560岁),老年期(60岁以后),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从肉体上了解自己,最好的研究是从解剖尸体开始的;为从精神上了解自己,其最好的研究是从刚出生的人,即从对儿童的研究开始。 -蒙台梭利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第一单

3、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心理的种系发展( 比较心理学):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 广义 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 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个体人类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两层意思:,(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发生:从无到有,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心理发展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协调统一上。 心理发展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二)心理发展的性质,脑的机

4、能和智力、情绪机能发展的关系,(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作和活动:外部动作与内化活动 内化过程: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共同性)和特殊性(差异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阶段低级到高级)和顺序性(从出生到衰老)。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 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 ,青春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 童年期为平衡期 成年期

5、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1、本书将个体心理发分为7个年龄阶段 2、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 3、“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普遍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心理发展的动因问题:遗传、环境与教育 心理发展过程问题:连续性与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动力:内外因 “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

6、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什么时间),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什么原因);对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揭示并描述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与发展情况; 2、解释,对心理发展现象、特点、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3、预测,以研究得出的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推论,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以研究的科学理论为根据,创设并操纵教育环境和条件,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

7、改变或发展。,(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发展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过程性与动态性: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复杂多样不同年龄研究方法的针对性 新生儿:无言语,无动作 婴 儿:言语相当有限,动作 幼 儿:言语表达较差,行为;多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敏感性、封闭性以及社会赞许效应等的影响 中老年人:,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一)横向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它是最

8、常用的设计方式。 举例1:了解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随年级增长的变化,时 间,3岁组,6岁组,9岁组,12岁组,15岁组,1、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适用性+时效性 2、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 (1)人为的联结性: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2)组群效应:将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的增长而引起的发展变化。,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了解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随年级增长的变化,(二)纵向研究设计,1、纵向研究的优点 (1)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2)能够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纵向研究的缺点 (1)

9、时效性差(耗费时间及人力和物力) (2)被试容易流失样本 (3)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可能会导致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这种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了解),(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1、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识记),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六、

10、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论观点 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3、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高尔顿,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单因素论,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单因素论,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 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了解),主要观点 1、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

11、同决定心理的发展; 2、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把两者看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 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德国):合并原则,二者的关系是相加 吴伟士(美国):相乘说,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学习理论(识记),班都拉(1925-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这一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1、主要观点 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3

12、、替代性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处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4、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主要观点: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维果茨基,(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感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和高级心理机能(观察、随意

13、注意、抽象思维、意志、高级情感等)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它是人与动物都有的;后者受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是人类所特有的。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四个指标: (1)随意化,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 (2)概括-抽象化,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 (3)整体化,各种心理机能的重新组合 (4)个性化,个体差异。,(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 的源泉 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交往)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先是外部

14、的活动,然后才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距就是通过教学所得到的潜能开发,是潜力的开发。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才能促进发展。教学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可以决定智力的发展。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形成又尚未发展成熟之时,也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1)以儿童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15、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六、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主要观点(识记),(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式是指认知结构,是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心理组织。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

16、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的数量变化(量变)。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图式得到质的改变(质变)。 平衡是主体的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使主体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皮亚杰认为: 平衡(适应)是内部图式与外部环 境斗争的结果 。 这体现了环境的威力,也体现了图式的能动作用。,主体对个体 的刺激,图式的作用,反应 (从而适应了环境),例:秋天早晨穿单衣到室外 图式作用 感觉冷 加衣服 适应外面温度,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