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7111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6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节生活中的透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和成像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 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

2、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照相机模型、凸透镜、纸筒、半透明薄膜、投影仪、放大镜、蜡烛、火柴、 光屏、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方案一:多媒体播放幻灯片,观看大屏幕: 问题:屏幕中涉及了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是什么? 点评:放大镜。 它的学名叫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方案二:播放多媒体课件, 观看北京 20

3、08 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的相关 图片,了解圣火采集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体育盛事采集圣火常用的方式有哪 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我国第七届残奥会用凸透镜采集圣火的画面,引入凸透 镜。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生活、 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实例,教师评价后明确 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故事导入 展示故事:谁放的火? 牛顿 49 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 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 牛顿非常沮丧。 那是一个星期天, 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 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的东西。 只有一块 20 厘米长、10 厘米宽的

4、一块普 通玻璃板。 火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牛顿询问仆人,仆人说, 起火时他正在院 里收拾,他保证没有一个人走进这屋子。 两年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牛顿照例要去教堂,事先得去洗脸、换衣服。洗 脸时他正对着镜子看到脸上滴滴水珠时, 突然,脑中浮现出失火那天早晨的情景: 他在洗脸时突然想到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滴都顾不上擦干, 奔到 书桌那边去,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手巾擦干脸,换了件衣服到教堂里去。“啊, 我真笨,怎么一直没有想到!”牛顿终于解开了火灾之谜。 原来,当时牛顿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 水成了 半圆形,这就起到了透镜的作用,阳光通过水滴形成焦点,使下面的书稿

5、起火, 从而引发了火灾。 说明:既引入对上节知识的回顾又为新课打开思路。提出生活中有好多地方 应用到了透镜。 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能调查学生的学情,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 定了基础。 猜谜导入 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 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学生自由猜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引导和评价。 说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先让 学生猜一

6、猜,并以此为引子,便于在课堂中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探究的 欲望。 推进新课 一、照相机 1用多媒体再现圣火采集等照片,教师启发说明:如果没有凸透镜就没有 照相机,包括数码相 机和摄像机;如果没有相机,我们就无法留住这些精彩的 画面! 问题:关于照相机,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 及时引导,给予鼓励。 2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 (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机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3自制照相机 参考器材:长方形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硬纸板。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

7、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 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张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 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 的圆纸筒,使一 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 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 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直径 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 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画面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拿起自制的照相机,对着大屏幕(教师播放画面 ),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 半透明纸的距离,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

8、同学们。 设计意图: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予指导。 (2)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然后评选全班最佳照相机。 (3)以小组评价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有创 意的发现 ) 4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照相机工作原理 结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 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说明:强调关键地方的光线途径、物距、像距和物像的大小、正倒。 拓展: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使用 当照相机靠近景物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像也会变大。可总结为: 物近像大远。 还有一类照相机是可以调节焦距的,不需要改变物距也可以

9、得到清 晰的像。调节焦距时,当焦距变长时,相当于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变短,像 变大,像距也变大。 二、投影仪 教师演示:通过凸透镜让灯丝变大, 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 可以做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投影仪构造,探究 问题:投影仪的构造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强调平面镜和螺纹透镜的作 用) 点评: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投影仪的镜头是 凸透镜,而屏幕相当于光屏。 问题:猜一猜:将投影片“ 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 正倒将会如何? 演示: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 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 (可以让学生 操作),

10、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 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 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机工作的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 距和像距等 )。 点评:底片是反放的。屏幕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 作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影片要倒 立。 扩展:在实际应用投影仪时,一般屏幕位置固定不变,调节凸透镜(镜头)的 位置可使成像清晰; 调节整个投影仪的前后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实像。要想 得到正立的像, 可以把投影片倒着放, 当从投影屏幕观察

11、到物体偏左上时,应向 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屏幕的中央。 (1)投影仪与照相机的相同点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 仪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缩小的像。 (2)投影仪与放大镜的相同点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成倒立 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的虚像。 例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解析:A.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

12、屏幕上,起到改变光 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B.屏幕做的粗糙,这样光可以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 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C.投影仪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说 法错误。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说法 正确。 答案: C 三、放大镜 实验探究: 把玻璃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水滴在玻璃上,观察字迹大小, 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问题: (1)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字是否永远呈放大正立的 像?大体什么时候才会放大? (2)学生描述该像的特点。 (3)要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些,该怎样调节放大镜的位

13、置? 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大镜成像的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反和像 的虚实 )。 点评: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刚开始 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 扩展:放大镜在使用时要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且越靠近焦点物体成的像越 大。 四、实像与虚像 活动一: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光路分析图:凸透镜成的像。 得出结论: 实像:真实光线会聚的像 活动二: 实验演示: 可以用光屏承接到的像 虚像:真实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 实验演示: 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 结论:实像与虚像 1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 2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

14、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 像。 同步训练 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答案: D 2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 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圆形玻璃缸中的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答案: D 3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

15、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答案: C 4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 A 5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 相似,则幻灯 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 )。 解析:使用幻灯机时,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银幕上出现了与A 相似 的放大的实像,这就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银幕位置、镜头位置,使银 幕上的像清晰。 答案: D 6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16、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不过必须在焦点以内。 手持放大镜,伸直胳膊看窗外的景物,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像,所以不是用放大 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C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解析: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 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 A 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镜头 _ 的 较远位置。在相当于 _ 的胶片上得到 _ 的_ 的_ 的像。 答案:凸透前光屏清晰倒立缩小 9幻灯机的幻灯片要 _ 在_ 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 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