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五六年级教材内容-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092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7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五六年级教材内容-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五六年级教材内容-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五六年级教材内容-新修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六年级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水平三)内容介绍 (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 查通过。 自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实验区进行实验以来, 许多实验学校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了使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工作更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 的精神, 我们综合了各实验区学校对新教材试行中的经验和建议, 对新教材作进一步的介绍 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五、六年级教师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中对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 有所创意。 水平(三) 教师用

2、书全书共有十一章,根据内容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第二方面,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常识学习内容; 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建议。 现将四方面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在水平(三) 教师用书的十二章中占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 八章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是水平(三) 教师用书的主体部分。请见下表: 以上七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和范例 性。为了体现这些特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 和学习方法,教师用书提供

3、的许多图例(包括活动场景图、动作过程示意图、技术原理图) , 也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 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 在各章节教材内容中, 还提供了相关教材内容的 “教 学案例” ,这又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材内容拓宽了思路。这套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 的特点,就是仍然以“田径” 、 “体操” 、 “球类”冠名教材,体现出水平(三) 教师用书 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中,对体育文化属性的一种继承。 下面我们把这七章内容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

4、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 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 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 4 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 : 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

5、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 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 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 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 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 12 节) ,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 4 个 8 拍至 8 个 8 拍) ;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 4 拍 或 8 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 。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 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

6、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 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 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 调性等 ; 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 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 节奏鲜明, 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 向右(左)转走; 向后转走;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行进 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

7、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 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 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 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 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 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

8、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2002 年教 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 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 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进行棍棒操教学时, 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 以取得安全、 有序、 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 , 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 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 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 游戏性、 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 注

9、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 掌握跑、 跳、 投的动作方法, 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 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 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

10、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 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 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 、 “抢占奔跑空间” ,给学生更多 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 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 学内容

11、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 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

12、 掷实心球等)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 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 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 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 达到全面锻炼、 愉悦身心的目的。 如, 在学习 “抢占奔跑空间” 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

13、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 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 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 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 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 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 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

14、、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 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 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 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 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 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 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

15、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 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 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 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

16、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 攀爬。 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 实用性强, 项目较多, 器械的高低、 宽窄变化较大。 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 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 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 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 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 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