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5989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20年10月整理).ppt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1,科目: 教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类别 : 上课时间: 考 生 成 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的分析 摘要: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晚上进行回顾与分析,将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49 年1980 年;(二)探索阶段:1981 年2002 年;(三)试点实施阶段:2003 年2013 年;(四)合并阶段:2014 年及以后。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主体、主导 因素、服务对象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能够对于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

2、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过程分析,经验总结 2014 年 2 月 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 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了我国实行多年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的“二元”并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至此,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简称“新农保”,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而有必要对于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养 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晚上的历程进行回顾,以便能为并轨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 建立与晚上提供一定的借鉴。笔者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 段:(一)萌芽阶段:194

3、9 年1980 年;(二)探索阶段:1981 年2002 年;(三) 试点实施阶段:2003 年2013 年;(四)合并阶段:2014 年及以后。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 (一)萌芽阶段:1949 年1980 年 在这一阶段,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只是根据 1954 年的宪法在农村 建立了五保供养和集体养老制度。 1 五保供养制度。依据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 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的规定,我国开始在农村逐步建立 了包括劳动保险、困难补助、生活补贴、社会救济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1。 1956 年 6 月 30 日 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

4、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第 53 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 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 的吃 、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 养死葬都有依靠2。就是在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经济困难的村民的生 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此后的农村五保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 供养对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 16 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 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 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二)供养内容: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

5、和生活 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五保供养对象未满 16 周岁或者已满 16 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所需费用。(三)供养方式:(1)集中供养,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1,1,黄佳豪,2009, 建国 60 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九卷)M,北京:中国民主 法制出版社。,服务。(2)分散供养,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 机构提供有

6、关供养服务。 “文革”期间,五保供养制度被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取代。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在农村又逐步恢复了五保制度。 2 集体养老制度。1962 年的 农业十六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对个 人消费品的分配,采取实物分配和价值分配两种形式 ,其中,社员口粮的分配。 采取基本口粮和按劳分配口粮相结合的办法 ,一般是“ 人七劳三” 或“ 人六 劳四”,即按家庭人口占 70或 60,劳动量(工分)占 30或 40的比例来分 配粮食。农村人民公社长期实行“ 人七劳三”或“ 人六劳四”的口粮分配制度, 农民年老没有劳动能力时也可以通过集体平均分配获得口粮,这种分配上的平均 主义实际上体现了集

7、体保障职能3。在这样的安排下,老年人不仅可以分的比较 轻的活去做,而且还拿同样的工分,直至老人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这样一来,农 村老人就不仅仅依靠家庭供养,还可以通过集体的分配获得所需的物品。这样就 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老人的养老有积极的作用,虽然会造成集体效率的下降。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集体的萎缩, 该制度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就慢慢消失了。 农村实行的五保供养与集体养老制度,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救助,一定程度 上起到了对于农村老人养老的保障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生厂力水平的低下及整 个社会的穷困,只能是维持老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但是也是一种保障农村老人的

8、一种尝试,成为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初的萌芽。 (二)探索阶段:1981 年2002 年 在这一阶段,根据农村出现的老人养老的困难,我国逐步开始进行建立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的尝试。分为四个阶段:1 摸索期(1982 年1990 年);2 试点推 广期(1991 年1997 年);3 停滞整顿期(1997 年2002 年)。 摸索期。1982 年全国有 11 个省市 3457 个生产队实行养老金制度。规 定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10 年以上的,年满 65 周岁的男社员和年满 60 周岁的女 社员,可享受养老金待遇。约有 42 万名农民享受了养老金。一般每人每月可得 到养老金 10 元一 15

9、元不等,最多的可达 20 元以上。养老金由大队、生产队根 据经济状况按比例分担,从队办企业利润和公益金中支付4。这是中国最早建立 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尝试。为了解决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之后出现的老人养老问题,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提出初步建立中国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根据这个计划,民政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要求各地根据本 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到 1989 年,全国 已经有 1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 190 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农村养老保 险方面的探索,800 多个乡镇建立了乡(镇)本位或村本位的养老保障制度,并积 累了一定的资金

10、5。 试点推广期。1991 年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开,3 黄佳豪,2009, 建国 60 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 4 蒋月著,1999, 社会保障法概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5,黄佳豪,2009, 建国 60 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2,展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并在山东等 20 多个省市区推广。1993 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 台,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在全国推广。1995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

11、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分类指 导,规范管理。力争在 2000 年初步建立、2005 年基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1997 年全国建立了农保机构 27797 个形成了有专职农保人员 24163 人、 兼职农保人员 28251 人和数十万人代办员的队伍,基本形成了中央部委、省、地、 县、乡、村多级工作网络和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基本操作程序比较规范,管理 制度也在逐步健全,在农村大部分地区我国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6。 3 停滞整顿期。1998 年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业务部 门由民政部变成新成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由此导致主管部门对于是否应该建 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2、产生了分歧。另外,当时中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受到重创,经济下滑压力加大。此外,自 1996 年,央行不断降低银行利率, 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益远远低于预期。1998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对 农村社会保险实施整顿。自此,农村社会保险进入了停顿期。 我国这一时期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学者称之为”老农保“。老农保是 我国尝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老农保由于存在制度缺陷、收益率太 低、保障水平较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停滞。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建 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 (三)试点实施阶段:2003 年2013 年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

13、方要 “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 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 2003 年开始,各地在总结老农保经验的基础上又 开始进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 按 照 城 乡 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 的投入。 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 的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 告 ”更是明确将“ 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 生活保障”作为“到 2020 年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2007 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 于做好农村社会

14、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以 农村有缴费能力的各类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完善个人缴费、集体(或用人单位) 补助、政府补贴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 方式灵活、账户可随人转移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参保补贴机制。有条 件的地区也可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统筹调剂为辅的养老保险制度。到 2007 年 底,全国已有 31 个省市区的近 2000 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 5000 多万农民参保 ,积累保险基金 300 多亿元, 有 300 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7。 2009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出

15、台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 导意见( 国发 2009 32 号),决定从 2009 年开始在 10的县(市、 区)实行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新农保,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由个人、 6 侯海涛、李 波,1997,最新社会保险工作实务全书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7储宇奇,2013,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第三期。,3,集体、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为解决农村劳动者在因年老丧 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自此国家开 始尝试承担起对于广大农民的养老责任。国发 2009 32 号文件规定: 缴费标 准目

16、前设为每年 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 5 个档次 ,地方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为:个人缴 费+ 集体补助+ 政府补贴。我国 2011 年 7 月起实施 社会保险法,在第 20 条、 21 条中,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做出了的规定,为我国制定有关关于农 民的养老保险法或者养老保险条例奠定了基础。 2011 年 3 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 要在 “ 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201 1 年 6 月,温家宝在全国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农保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要求:在本届 政府任期内(2012 年)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随后新农保试点推进的速度不断加快 ,2009 年覆盖全国 10 的县 (市、 区) ,2010 年 覆盖 23 ,201 1 年覆盖 60。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新农 保参保人数达到 4.6 亿人。到 2013 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