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4874444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作业 1一、名词解释:1 、人文科学 - 通常被说成是 “ 人文学 ” ,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2 、社会科学 - 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3 、人文社会科学 - 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二、填空题:1 、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有互相对立的两部分: 以 人为中心的 人类社会 和以自然为中心的 自然界 。由

2、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 人文社会科 学 和 自然科学 ;2 、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 人 为中心的科学,同是 人类 的自我认识。3 、 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协同研究。4 、 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 孕育奠基 阶段,二是 生成发展 阶段,三是 拓展反思 阶段。5 、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 研究对象 的时代性, 研究主体 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6 人文社会科学在、 阶级社会 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7 、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

3、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 社会管理功能 和 社会决策功能 和 咨询功能8 、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 物质文明 和 精神文明 。 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 起 构成了 精神文明建设 的两项基本内容 。9 、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各种思想 、 意识 、 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个层次内容的 物质载体 ; 第三个层次是指 各种制度、风俗 。10 、现代咨询以 周密调查 和 严格的科学分析 为依据的 。11 、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包括:理 性 批判与 情感激发, 定性研究与

4、定量研究、 直觉领悟与 技术分析 。12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 复杂性 与 模糊性 , 所以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定性研究的失当,往往会导致 定量分析 的失效。13 理性的直觉有三个特性,一是 非逻辑性 二是 综合性 三是 自觉性 。14 、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是 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 , 系统抽样方法 , 多级抽样方法15 、实地方法包括以下研究方法 观察法 、 无结构访谈法 、 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 、 要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2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A 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3 、事实上,各种人文

5、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社会学)4 、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经济学)5 、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语言学、考古学)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是( D 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7 、 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最大的特征是( B 以理服人)8 、据 90 年代初专家预测,到 2002 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20 门一级学科中排列将是( A 管理学 )9 、 计算机 + 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日本)10 、在以下各

6、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定性研究)。四、简答题:1 、 1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 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 1 )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 2 )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3 )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 4 )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2 、 20 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 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 1 )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 )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3 )具有时代性。3 、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

7、要下列特殊的条件:( 1 )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 3 )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五、论述题:1 、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种 “ 一般方法 ”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 “ 一般方法 ” 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 )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

8、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 4 )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

9、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2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1 )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

10、。( 2 )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

11、,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当量变最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作业 2一、名词解释:1 、时代主题 - 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2 、全球问题 - 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3 、语言学 - 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二、填空题:1 、 20 世纪世界格局的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

12、题是 战争与革命 ,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对抗与对话 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 、 20 世纪自然科学的综合化有三种表现:一是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综合,二是自然科学 各学科之间 、技 术各领域之间 的综合,三是自然科学与 技术 的综合 。3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 传统文化 与 现代文化 之间、 社会革命 与 学术建设之间 的 复杂联接和冲突,以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与撞击,是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 20 世纪 人文 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4 、 20 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个日益清晰的聚焦点, 人、

13、 人的解放和发展。5 、 20 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 科学主义思潮 , 或者叫做时政主义思潮,二是 人本主义思潮 , 或者叫做非理性主义思潮。6 、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应和阐释 ,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这三大基本概念是: 全面 、 真实 、 必然 。7 、在文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 性质 、 原理和批评标准 等, 文艺史探索文艺的 演变发展, 文艺批评则是对 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8 、瑞士语言家 索绪尔 创立了结构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 。 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做 “ 能指 ” ,语言的表意性叫做 “ 所指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

14、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9 、美国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 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 “ 语言行为 ” 和 “ 语言能力 ” 的区分,前者研究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10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 马氏文通 ,他的作者是 马建忠。三、选择题:1 、在完整的意义上, “ 世界格局 ” 指的是( A 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2 、成为 20 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 “ 起飞 ” 的主要信号是( C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3 、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 “ 科学无国界 ” 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4 、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于全球问题( D 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15、)5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贝塔朗菲)6 、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 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7 、 20 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海德格尔,萨特)8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克罗齐 )9 、 19 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C 浪漫主义)10 、语言学一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 C 结构语言学)四、简答题:1 、 20 世纪推动和制约世界人文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答: 20 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1 )不

16、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2 )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3 )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2 、 20 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哪些变革? 答: 20 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 1 ) “ 欧洲中心论 ” 或 “ 欧美中心论 ” 失去其统治地位;( 2 )传统的 “ 政治史 ” 模式被打破;( 3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 、 20 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 20 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 1 )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 )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 )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