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874397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5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之默写篇6分的名篇名句默写,属于送分题。本应是伸手取分的题目,可偏偏有部分考生在此栽了跟头,丢了分数。究其原因:一是考场高度紧张,不能准确调动所学输出知识;二是马虎大意、惯性思维导致笔下误。考场上,不会的题目丢分不懊恼,已会的题目丢分太遗憾。为抓牢本是囊中物的6分,二轮复习尤其是考前几天,对名篇名句一定要再过滤一遍,谨防考场卡壳空悲叹!说明:文中标“”的是易写错的字词,应格外留心。1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

2、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1.劝学(荀子)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

3、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

4、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便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智慧自然会得到,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远的办法;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没有用来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一下就放弃,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

5、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一、高考曾经这样考(1)(2018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2017全国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的观点。(3)(2016全国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4)(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5)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6、6)荀子的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7)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8)荀子劝学中的“, ”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9)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0)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11)荀子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12)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13)荀子劝学

7、中以站在高处招手为喻,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升自己道理的名句是“,”。(14)荀子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5)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16)荀子劝学中“,”三句运用类比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17)荀子劝学中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自我校对(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8、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逍 遥 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9、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堂之上,则为之舟,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与学笑之曰:“我起而飞,抢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然;适百里者,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二虫又何知!小不及大知,小

10、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而下,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然笑之。举世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定乎内外之分,

11、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风而行,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天地之正,而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乎待哉?故曰:至人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逍遥游(庄子)北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成鸟后,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种鸟,海动时就将迁移,(借助风力)飞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向南海迁徙的时候,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12、,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汇积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的低洼之处,就只能拿芥草作舟,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着地,这是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力量不够。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负载鹏翼)了,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向南飞。蝉和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落在地上也就罢了,哪里用得着飞到

13、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去呢?”到近郊旅行的人,一日内返回,肚子还是很饱的;到百里之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到千里之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储备干粮。这两个小东西又懂什么!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个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比,(羡慕他),这不是很可悲的吗?商汤询问棘的话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

14、的大海,那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有鱼生长在那里,它的身躯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乘着旋风盘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鴳讥笑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着向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飞翔在飞蓬和蒿子之间,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限度了。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了。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品行能联合一乡的人,道德能使一位国君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再说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整个社会上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至此为止!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虽然这样,(道德上)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驾着风飞行,(步伐)轻快,(姿态)优美,十五天后才回来。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还是有所依靠。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 六气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的人,他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够达到忘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