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73530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孙久文 年猛 我国经济近年来靠高投资和贸易顺差拉动的高速增长,明年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投 资、消费、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中,投资面临增速递减,贸易即将进入无顺差时代。因 此, 唯有消费增长是可以期望起到对经济的应有拉动作用。 本文将研究区域层面扩大内需的 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结构演变对扩大内需、启动地区消费的影响。我们按照支出法的国民经 济核算,GDP 分为最终消费和投资,最终消费又分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一、区域经济一、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与与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的途径途径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宗旨是“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并“把

2、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扩大居民对一般性消费品需求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居民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 H Chenery(1975)通过研究各国发展的经验得出,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投资率开始上升,同时消费率开始下降;完成工业化之后,投资率开始下降而消费率逐渐上 升,最终两者关系趋于稳定的状态1。因此,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并不是简单的降低 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 我们要根据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合理的确定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 系,同时,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

3、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进 程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海要根据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阶段确定各个区域的投资与消费之间 的比例,以及区域之间的投资布局、消费分布的合理性。 我们除了要从宏观上关注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 保证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之 外,由于我国是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地区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我们还必须 关注不同地区启动内需的具体的途径。 第一,开拓扩大内需的战略空间,促进发展转型和产业转移。2012 年是内需为主的时 代,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在东部沿海地区巩固内需主体地位的同时,开拓和 拓展中部、西部和东北各大区域的内需,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

4、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各区 域的经济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的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2 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制约因素。我们知道,消费与生产是密切相连的。消费的扩大依托于生 产扩大后的就业的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在区域经济转型的基础上, 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 产业转移向纵深推进, 是在全国各区域重新布局生产力, 也同时会促进不发达区域的内需的 扩大。 第二, 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 途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几年的培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新能源、新

5、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一方面成为出口的重要产品,另 一方面逐步在国内形成消费市场。 从区域上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消费应当以东部沿海为主, 适时促进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增长。 由于房屋的限购政策的影响, 住房消费不大可能成为各区域的消费热点; 汽车经历几年 的消费热之后,平稳型消费会是其重要特点;传统的商贸和餐饮等消费由于本身的特点,不 大可能成为新增长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将会吸引居民的注意力,成为新的增 长点。 特别是中央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之后, 文化消费成为消费热点并 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 构建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6、投资方式、 商业模 式, 大力聚集、 培育强大的文化产品创作队伍、 文化产业运营队伍, 完善文化产业法制环境。 第三,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扩大内需。由于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二、三产业,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于从事农业的农村居民是必然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 增加是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根本前提, 因此增加城镇居民的数量、 减少农村居民的数量是根 本的途径,这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各个地区都要把扩大内需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很大, 在短时间内使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不现实的, 而由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来完善各地区的基

7、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可以做到的。 加大基本公共服 务领域的投入,可以解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进居民的消费热情。 基于上述理由, 我们下面将分析我国区域产业分布和城乡关系的变化, 探讨这种变化对 内需扩大的战略空间的影响。 二二、产业布局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产业布局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我国的产业布局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历了一个从内地向沿海倾斜和沿海支援内地实现协 调发展的变化。30 多年改革开放使沿海产业发展并带来消费的巨大变化,沿海成为我国居 民消费的中心区域。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虽然国家为实现协调发展而加快了产业的向内地 3 的转移,但消费重心变化并不大。 (一一)工业空间布局的新变

8、化工业空间布局的新变化 “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 ,中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扩散的趋势,地理集中 度34也由 2006 年的 0.476 下降到 2010 年的 0.442, 降幅达 7.2%。 在工业活动扩散化趋势的 影响下,中国整体经济活动也从 2006 年开始打破以往经济活动不断集聚的趋势,开始呈现 出空间扩散的特征。 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 “北上西进” 的新趋势 (见图 1) , 即工业开始由东部地区向东北和中西部转移。 由于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 中国整体经济活 动也跟随工业的分布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北部环渤海区域和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转

9、移 扩散的新趋势。 中国的整体经济布局正在由过去各种经济要素和工业活动高度向东部沿海地 区集聚的趋势,逐步转变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 图 1 中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截至 2010 年末“十一五”结束,与“十五”期末相比,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全国 比重由 59.7%下降到 52.9%,降幅达到 6.8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只上升了 0.2 个百分点;中西 部地区分别提升了 2.9 和 3.7 个百分点。对于这种产业转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 察。 一方面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

10、,在 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撑下, 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另一方面是由于改 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向珠三角和产三角地区大规模聚集, 导致各种生 产要素成本大幅度提升,土地和能源供应趋于紧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在面临外 4 部需求萎缩、内部要素成本上升以及一些东部沿海省份为了加大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力度, 纷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由此导致一些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并且由于 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全方位支持, 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 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吸引了东部地区一些企业向该地区转移。 (二二)服)服务业的集中

11、化趋势及其影响务业的集中化趋势及其影响 从 1992 年开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服务业开始加速向东部沿海 地区集聚(图 2) 。虽然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 没有改变中国服务业活动整体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2010 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 全国比重为 58.3%,较 1992 年增长 10.2 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 重分别为 16.9%和 17%,较 1992 年分别下降了 1.9 和 4.6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全国比重为 7.8%,则下降了 3.7 个百分点。 图 2 中国四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

12、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可见, 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这也是东部地区产 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必然进程。 由于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是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内容, 也是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 的增长点,而中国整体服务业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为“东部率先发展”的国家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对于扩大内需来讲,由于服务业的布局影响,使工 业布局带动的消费倾向,在空间上大为滞后。 5 三三、内需内需空间空间结构结构变动的变动的新新格局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战略的推

13、动下,中国创造了三十年 GDP 年 均增长 10%的奇迹,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以来,外部需求的大幅 度萎缩导致出口行业步履维艰, 加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无法支撑长期依靠投资的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一)整体内需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 19792010 的 31 年来,虽然中国整体最终消费额绝对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其消 费率确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改革开放初的 64.4%下降到 2010 年的 47.4%,与之相反,中国 投资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 1979 年的 36.1%上升至 2010 年 48.6%, 并在 2010 年投资率首 次超越消费率。由于中国的工

14、业化进程远未结束,投资率的上升和消费率的下降,符合经济 发展的一般规律, 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6。 但是, 由于中国实施的是外部需求导向型经济战略, 其中部分生产投资是直接面向国际需求,如果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则内需结构不合理,将会 导致生产过剩。 表 1 1979-2010 年中国四大区域内需结构变化 单位:% 地区 时间 平均投资率 平均消费率 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 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 1979 27.14 26.61 27.90 42.53 56.16 63.01 63.33 75.56 1980 27.65 23.77 25.64 34.80 57.01 64.63 67.77 78

15、.37 “六五” 31.24 29.53 29.36 35.58 55.49 63.67 67.59 78.71 “七五” 42.67 37.97 35.64 39.85 55.04 59.96 65.05 72.94 “八五” 48.77 38.62 37.13 43.91 50.44 57.16 62.30 69.23 “九五” 47.91 35.70 40.69 44.73 50.31 55.62 58.64 67.17 “十五” 46.10 39.26 42.77 55.48 48.84 53.51 57.07 64.64 2006 47.35 49.90 48.42 61.44 46

16、.74 45.17 53.37 58.01 2007 47.54 56.58 49.81 60.85 46.70 45.84 50.97 58.61 2008 47.35 63.73 51.92 62.01 45.46 43.59 48.65 55.17 2009 51.24 66.67 56.83 68.22 45.40 47.08 47.80 55.05 2010 51.91 65.02 57.79 72.92 45.20 44.90 46.48 52.81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注:这里的平均投资率和平均消费率指的是区域内各地区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平均值,由于这里计算的是区 域平均值,因此所有区域平均投资率和平均消费率并不等于全国投资率和消费率 从四大板块来看, 中国各个区域内需结构变动趋势与全国整体相似, 但又表现出一定的 区域差异性(见表 1) 。 相比较其他区域,东部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