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3007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解析: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量 不足 10% ,腌制时间过短,盐水入坛前不煮沸冷却等,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 A 2下列有关乳酸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乳酸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 C乳酸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 H2O D乳酸菌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相同 解

2、析: 乳酸菌有核糖体,乳酸菌的代谢终产物是乳酸,无CO2,乳酸菌的细胞壁主要是 肽聚糖,而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故只有B正确。 答案: B 3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 盐酸盐反应生成的物质呈( ) A玫瑰红色B蓝色 C砖红色D橘红色 解析: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的染料。 答案: A 4在选泡菜坛时,应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其目的 是( ) A美观 B可防止内部液体渗出 C耐用 D密封好,保证坛内外气体不交换 解析: 泡菜的制作离不

3、开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厌氧生物,无O2时方可进行乳酸发酵产 生乳酸。 2 答案: D 5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 (2) 为 保 证 既 无 杂 菌 , 又 能 使 乳 酸 菌 发 挥 正 常 作 用 , 应 如 何 处 理 所 用 盐 水 ? _ 。 (3) 为测定泡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某同学用比色法进行了实验,他在制备标准显色液 时做了如下操作: 用刻度移液管量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 比色管中; 在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紧接着再分别加入1.0 mL N 1

4、萘 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观察各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的失误之处: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对 盐水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菌,冷却后使用是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测定亚硝 酸盐的含量可利用比色法,粗略地检测其含量,注意实验中显色剂的配制和相关对比操作。 答案: (1) 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 先将盐水煮沸杀灭杂菌,然后冷却至室温时再使用 ( 3)中还应再添加一支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步骤中在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0 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后应静置3 5 分钟,再分别加入1.0 mL 的 N1萘基乙

5、二胺盐 酸盐溶液,添加蒸馏水使各比色管的溶液的体积达到50 mL。 A级基础巩固 1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原理。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 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马上密封,保持温度3040 B一直通风,保持温度3040 C先通风后密封,保持温度3040 D马上密封,保持温度60 以上 3 解析: 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 B、C错误;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40 ,在60 时乳酸菌已经被杀死,D错误。 答案: A 2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 A食盐用量过多B细菌大量繁殖 C腌制

6、时间过长D加水过少 解析: 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从而使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 答案: B 3要使泡菜制作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 ) A缺氧环境B有氧环境 C加盐D加香辛料 答案: A 4下列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班氏试剂 解析: 酸性条件下:NO 2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玫瑰红色染料, 可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可用来提取泡菜中的亚 硝酸盐。班氏试剂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试剂。 答案: D 5果酒变酸、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腐乳

7、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 物分别是 (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B 醋酸菌、霉菌、毛霉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 D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答案: A 6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答案: C B级能力训练 7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4 (1) 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蔬菜的原因是_。 (2) 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 使用,原因是 _ 。 试说明盐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_。 (3) 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_的加入。 (4) 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

8、,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 。 (5) 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 _ 。 解析: 制作泡菜一般选用含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新鲜的蔬菜;清水与盐的比例一般为 41,一般要进行加热煮沸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杀灭杂菌等微生物,但要等到冷却后使用是 为了使乳酸菌的生命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制作泡菜时, 若泡菜坛子密封不严、取食工具不 卫生或盐的比例过小,都会引起杂菌滋生、泡菜变质。 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时期都可能发生 变化,所以需要通过检测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比 色法。 答案:(1) 亚硝酸盐的含量低(2)4 1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 了保证乳

9、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盐有灭菌、 析出蔬菜中过多的水以及调味的作 用(3) 调味料(4) 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菜工具不卫生或盐的比例过小,都会引起杂菌滋 生、泡菜变质(5) 亚硝酸盐的含量在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8(2015广东卷 )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 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 制作泡菜时, 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 产物有 _。 (2) 据题图, 与第 3 天相比,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 _; 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 5 (3) 该小

10、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 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 倍),拟参 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 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 实验结论。 答案: (1) 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丙酮酸、 H 、ATP (2) 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增多 (3) 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单位: mg/kg) 发酵时间 /d 用普通乳酸菌时的不同食盐浓度 用“优选”乳酸菌时的不同食盐 浓度 4% 5% 10% 4% 5% 10% 1 2 3 1

11、0 推测实验结论: 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 亚硝酸盐含量低。 9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隔3 4 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量,结果如下表( 腌制 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kg) 请回答下列问题。 腌制天数1 号坛2 号坛3 号坛 封坛前5 5 5 3 15 10 7 6 25 12 13 9 30 15 17 13 18 9 11 17 7 4 5 (1) 该实验小组是用_的方法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提取泡菜 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剂的方法是50 g_ 和 50 g_ 溶解于 1 000 mL 蒸馏水中,用盐 酸调节 pH值至 _。 (2)

12、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_。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6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 进行比色时,加完试剂要静止15 min 后才能观察样品的颜色并比较,静止15 min 的原因是 _ _ 。 (4) 发酵过程中,1、2、3 号坛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上升的原 因是 _ _ 。 (5)1 、2、3 号坛封坛前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5 mg/kg ,但发酵过程中上升幅度有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 _ 。 答案: (1) 目测对比法 ( 比色法 ) 氯化钡氯化镉1 (2)C (3) 反应时间过短,显色不充分,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充分显色, 确保比色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 开始坛内条件有利于某些杂菌( 硝酸还原菌 ) 的生存繁殖,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5) 杂菌污染程度与用盐量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