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67881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沧海(cng hi) 碣石(ji sh ) 绿水( l shu)B竦峙(sng ch) 灿烂(cn l n) 浅草( qin co)C潮平(zh o png) 归雁(gu yn) 鸣蝉( mng chn)D茅店(m o din) 沙堤(sh d) 忽见( h xin)二、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行不足( ) A脚 B够 C充分2没马蹄( ) A没过 B没有 C淹没3昏鸦( ) A黑色 B昏迷 C黄昏4星汉灿烂( ) A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5次北固山下( ) A一次 B停泊 C游三、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

2、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四、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_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五、默写原文。1_,风正一帆悬。_,江春入旧年。2_,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_。3明月别枝惊鹊,_。4夕阳西下,_。六、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西江月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天净沙 秋思 王湾 稼轩长短句 五律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次北固山下 辛弃疾 全唐诗七、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

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B 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D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八、阅读。(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4、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体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写景诗。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4本诗以_字统领全篇,先写_景,然后写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二)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景色,后两句为第二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景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个“_”字,逼真地写出东西两山从江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写_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暗切题中的“_”字。2选出下面内容中理

5、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流往此处因天门山的阻挡被迫改变了流向,折而向东。B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显得色彩缤纷,最能表现色彩的词语有“碧水”中的“碧” , “青山”中的“青” ,另外“日”和“帆”虽不直接表现色彩,但也隐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D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从其呈现出来的山水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豪迈奔放的情感。参考答案一、D 二、1B 2A 3 C 4 A 5 B 三、D 四、1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

6、,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2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为农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五、略。六、七、C 八、 (一)1乐府 四言 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4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二)1雄奇 秀丽 出动 孤帆 望 2 A古代诗歌五首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填空。(1)按原文填空。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_;_。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西江月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2)文学常识填

7、空。观沧海的作者是_,字_,_末年_家、_家、_人。西江月这首词的作者是_,字_,号_,_代济南人,是著名的_词人。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_“秋思”是_。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钱塘湖春行选自_,作者是_代著名诗人_(姓名),字_,号_。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路转溪头忽见()_(2)水何澹澹()_(3)山岛竦峙()_(4)浅草才能没马蹄()_3朗读下列诗句并用“/”划分节奏。(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阅读理解4体会诗意,回答下列问题。(1)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写的都是实景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钱塘湖春

8、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心情?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2)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来烘托丰年。()(3)第五、六句描写骤雨即至的景象。()(4)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迷惑。()6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作者在这首词中描写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景物,都令人心旷神怡,请各写出一个句子。(1)看到的:(2)听到的

9、:(3)嗅到的:(4)触到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8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一首写景诗,诗中写雨来临的季节是_季,时间是_,突出了雨_的特点。(用原诗回答)9诗中使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是_,_。10诗中“_,_”,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思想工作做得细致。11下面是宋代朱熹写的一首写景诗,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春日胜曰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参考答案一、1(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孤山寺北贾亭西 绿杨阴里白沙堤 断肠人在天涯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海日生

10、残夜江春入旧年(2)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诗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宋 爱国词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白氏长庆集 唐 白居易 乐天香山居士 2(1)xi4n 出现(2)d4n 水波动荡的样子(3)sh%ng zh 耸立(4)m 淹没,埋没 3(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2)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二、4(1)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诗中洋溢着饱满的激情。(2)描写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赞美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

11、花、写草都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5(1)(2)(3)(4) 6江南乡村盛夏月夜图。7(1)七八个星天外(2)听取蛙声一片(3)稻花香里说丰年(4)两三点雨山前 8春 夜晚 润物细无声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给人以自然、明快、清新之感。古代诗歌五首评估测试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竦 shng 峙 萧瑟 s 白沙堤 dB忽见 jin 啄 zhu 春泥 惊鹊 quC沧 cng 海 茅檐 yn 碣 ji 石D澹澹 zhn 鸣蝉 chn 枯藤 tng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湾 观沧海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弃疾 次北固山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曹操 钱塘湖春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马致远 西江月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白居易 天净沙 秋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