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着力部署推动的重要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xx市编制市本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部门共x个(x个市政府工作部门、x个直属特设机构、x个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共有行政权力x项,其中行政审批权力x项。近年来,xx市根据中省统一部署,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 改革推进情况及主要成效(一)改革推进情况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xx市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
2、小组,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大力清理规范了中介服务。公布了第一批清理规范的市政府x个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审批及其他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共计x项,同时,清理了承担中介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x家,撤消了不应由政府提供中介服务、可以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x家,对x家部分具有中介职能事业单位核减了人员编制或剥离了中介服务职能,共核减事业编制x名。三是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强力有效,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大力实施“四推行一压缩”,即: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行审批环节合并,推行在线审批,推行并联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50%。四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展开。依据“合法合理、清楚细化、便民高效”等原
3、则,实施流程再造工程,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x项行政审批项目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前置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要素全面规范;对行政审批流程全面优化;对行政审批全过程实行可视化定制,实现审批机关为各类办事主体提供“无差别服务”。五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施以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进而实现“三证合一”为主要内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x项减少为x类x项,其余x项全部改为后置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成效果十分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推行在线审批。把推行在线审批作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
4、批的重要抓手,积极对接全国和全省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了市本级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此外还建立了市本级电子监察系统。与此同时,各级行政审批部门依托本部门垂直在线审批系统,积极优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在线审批率,“信息跑路越来越多,群众跑腿越来越少”。七是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xx市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单位进驻率达x%,其中实现行政审批权“全进驻”的部门单位x个,占全市所有行政审批权部门单位的x%,便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八是园区审批环境不断优化。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来抓,推动各职能部门落实部分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规定,在园区设立部门分
5、支(派出)机构,建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对园区项目审批建立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健全全程代办制,推动并联审批,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度,园区审批环境不断优化。(二)主要成效1.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一是市场主体迅速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迅速发展。如xx市新登记企业比改革前分别增长x%;企业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比改革前分别累计增长x%和x%。二是民间投资活力有效激发。如xx市新登记私营企业比改革前增长x%;民间投资实现比改革前增长x%。私营企业占全部新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x%,是投资的绝对主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促进了创业就业。改革有力推动了创业者意识上的“
6、松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被有效激发。2.倒逼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一方面,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刚性要求,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方面硬性规定,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纷纷主动开展流程再造,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在线审批,规范审批要素,编制审批目录和操作手册,加强信息公开公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另一方面,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培育的大背景下,在具体操作层面特别是市县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良性开展,倒逼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自我审视和自我革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来势较好。3.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提升了政府
7、工作透明度,改善了政府形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全市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认为“非常好”的有x人,占x%;“比较好”的有x人,占x%,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x%。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亟待提高。一是“管理本位”思维根深蒂固。个别领导干部对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不足,习惯以“管理”取代服务、驾驭市场,迷恋“政府主导”,不能够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部门利益”藩篱难以根除。个别领导干部秉持部门利益至上理念,“权力不能旁落、信息不愿共享、地位不可从属”,不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审视改革。三是“避险求稳
8、”思想客观存在。由于部门法之间“互相打架”、项目建设求快与行政审批从严之间存在矛盾、行政追责越来越严等情况客观存在,“先上车后补票”“未批先建”等行为增加了审批风险,干部求稳、自保、避险思想渐增,积极性和担当精神受到影响。四是学习宣传亟待跟进。突出表现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普遍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的学习研究不够,相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政策宣传不够,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不高,特别是审批办理人员和企业项目申请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够,直接影响审批制度改革的承接能力和办理效率。(二)改革力度亟需加大。一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大。如xx市具有统筹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职能的共有3个市级领导小组(市行政审批
9、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8个协调议事小组,普遍存在协调会议开得不及时、统筹指导和督促落实力度不大、研究具体改革事项不充分等问题。二是职能职责有待厘清。部门单位之间、部门单位内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如xx市改革牵头部门不明确,分别有编办、发改委(局)、改革办、政府办、政府督查室、政府法制办、监察局、政务中心等等,牵头力量分散,主体责任不清,推动力不强。个别牵头单位和执行部门对改革文件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具体执行和基础数据南辕北辙,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哪些、怎么改”没有一本“明细账”。三是工作开展仍不平衡。商事登记制度改
10、革推进有力,但中介机构清理规范进展欠佳。这其中既有“重清理、轻规范”的问题,如中介服务质量不高、收费随意性大、中介服务缺乏充分监管等;也有清理不彻底的问题,如服务垄断、“红顶中介”隐性化等。(三)信息共享严重滞后。一是在线审批平台信息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审批、监管等网上电子政务平台为数众多,基本上一个部门有一套系统,工商部门甚至有多套系统,而全市性的平台分别有市发改委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市监察局的电子监察系统等,各平台间互不兼容,数据无法对接共享,往往需要二次录入,大大浪费了行政资源,增加了审批成本。二是数据标准难以统一。如国土、规划、房产、林业等部门的土地测绘坐标系不统一、标准不统
11、一、要求不统一,“数据打架”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针对同一个项目同一块土地的测绘、同一个场地的同一项验收,需请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造成换算误差,为将来不可预见的矛盾纠纷埋下隐患。(四)监管机制有待健全。一是事前监管缺位。对大量前置审批事项缺乏统一监管,导致部门间审批“互为前置”的情况十分普遍。如涉及土地的项目立项往往需要规划部门出具规划选址意见、国土部门出具土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出具环境影响审批意见等前置材料,但这3项前置材料又需要先立项才能办理。二是事后监管缺失。如商事登记改革取消了年检年审,改为年报备案后,企业往往不年报,而工商部门对此又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三是内部监管
12、缺少。部分涉及部门众多的行政审批事项,缺乏全流程动态监管,导致一些审批事项何时提交、何时受理、何时出件到具体办理单位、何时办结某一具体流程等情况,往往成为一笔“糊涂账”;部门与部门间、科室与科室间审批流转不畅,缺乏沟通协作,申请人经常来回折腾、无所适从。四是外部监管缺乏。一些部门虽然编印了办事指导手册和工作流程图,但过于简单,前置资料准备、事中往来流程、事后备案审查、收费目录标准等语焉不详,导致申请人“拿着流程指南也不会办”,仍需一个一个部门跑、一个一个科室问,发现问题也投诉举报无门。三、几点建议(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力推动。一是加强督查问责。将该项目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党委书记或行政
13、首长牵头抓,调优配强审改办协调力量,对审改办或继续单设,或纳入各级改革办;明确各级审改牵头部门以及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层级架构。建立协调议事常态长效机制,研究改革事项、拟定过硬举措、解决具体困难。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对推进改革不力的组织和个人严格督查问责。二是深化“争、接、减、放、简”五项工作。其一,做好“争取”工作。加强政策研究,对法律规定明确,基层没有自由裁量空间的;只涉及单个审批部门、单个法人或组织,适合办件“立等可取”的省级审批事项,积极争取务实下放,提高下放权限“含金量”。其二,做好“承接”工作。加大市县两级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保障力度,确保中省市下放审批事项“接得起、批得好”
14、。其三,做好“削减”工作。对保留实施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开展新一轮清理规范,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削减;对有法定依据,但无实施对象,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审批事项,报请暂停实施。其四,做好“下放”工作。打破利益格局,主动“削骨割肉”,实行“点单下放”制度,而由县市区、园区、乡镇(街道)按权限向上级提出下放事项“点单”申请,经市县部门联合初审,报市县党委、政府审定后列出下放事权清单。其五,做好“简化”工作。切实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并联审批,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集中审批制、联合审批制和代理审批制。对进驻市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科(窗口)进行充分授权,避
15、免窗口职能“虚化”、行政审批“两头办理”等现象。三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科学整合国、省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在创新审批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审批中敢于担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切实给予包容。四是理顺职能职责。理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部门与政务中心、市直部门与两区两园之间的职能职责,着力解决推诿扯皮、互设前置条件、授权不充分、流程重复繁杂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五是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和公共宣传。(二)抓住关键环节,强化监管。一是建立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机制。合理划分权限,做到相关部门同步下放审批权限;提升基层的承接能力,使得下放的审批事项能够接的住;重点围绕开工和竣工两个重要环节,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
16、监管。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对仍然存在审批事项的,采用“谁审批谁监管”;对于已经取消审批事项,或审批改备案、改告知承诺的,采用“谁主管谁监管”。三是着力加强中介市场监管。建立中介机构数据库,通过试点“多评合一”中介服务新模式、市场准入备案、业主随机抽签、建立黑名单、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等措施,切实规范中介服务市场。深化行业协会整治,坚决切断各种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严肃查处党政干部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斩断中介市场的寻租空间和利益链条。四是强化信用监管。加快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行项目受理办理办结全程一个代码,探索审批事项向审批关联部门和申请人“双告知”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全过程监管;依法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引入芝麻信用等第三方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信用信息运用。五是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建立全程代办机制,实现审批办件“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建立部门审批事项并联、项目主体单位前期工作并联、审批事项和前期工作并联、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并联的“四并联”审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