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63700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2,4 相平面法及相平面图,它是一种求解二阶微分方程的图解法,设有二阶常微分方程,其解有两种表达式,时间响应过程形式x=F(t)它直接揭示了系统动态过程. 相轨迹形式,即状态变量描述形式 任一动态过程都可用相应的状态变量来描述.状态变量个数等于微分方程阶数,如二阶系统 两个状态变量,实际中可对应于(位移,速度),(压力,压强),(E,E程度变化率),.,一、相平面的基本概念,3,1.相平面:以x和为横轴和纵轴构成的坐标平面.,2.相点:相平面上任一点,3.相轨迹: 对二阶系统来讲,从某一初始状态出发,以时间t为参变量,便可画出一条连续变化的相轨迹。 4.相轨迹特点

2、: 与初始点(状态)密切相关. 可以不直接求出微分方程而获得系统所有运动状态. 5.相轨迹判断系统稳定性,4,二、相平面图绘制方法,1.解析法:适用于微分方程简单(二阶)或可分段线性化.,5,设二阶系统,(*),若令,则,可积,便解出,相轨迹方程,并由此画出相轨迹。,以t为参变量(或消去t)也能画出相轨迹。,例:如无阻尼二阶系统,只考虑暂态解故取常数0。,令 则,,设初始条件为,整理上式并积分,6,其中,当然还可解出,消去t可得,上式表示一族封闭椭圆,说明:=0时的状态为临界稳定,但实际中不存在,将随时间不是发散就是收敛。,7,例: 库仑摩擦二阶随动系统,则上式有解,式中A,B为实常数与初始条

3、件有关相轨迹分别为以,为圆心的椭圆族.,8,由图可见,时,系统运动停止于横轴上,如,若以,为纵轴将变成圆族。,初始点1出发,经2,3点到横轴上4点,与0点有稳态偏差.,9,图解法之一:等斜线法,它多用于解析法中求解微分方程困难的情况。 由(x,y)平面上斜率,其中,这便是相轨迹上等斜线方程,若令,画图原理: 据不同的斜率c可画出等斜线方向场(分布)可证明不同c不相交,则对确定初始点 沿等斜率切线变化规律唯一。这样便可画出相轨迹(近似),10,画图步骤:,ii.作等斜线分布图,iii.从初始点出发,沿相邻等斜线间的,平均斜率依次作短直线便可画得。,说明:等斜线未必都是直线,另外,为保证精度,等斜

4、线分布要有适当密度,密度可不一样。,i.求出等斜线方程,11,例如,令,12,等斜线方程:,等斜线分布图. 相轨迹 A点,直线段交c=1.2线于B.,三、相轨迹之特征,奇点(平衡点):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有一个不为零,系统就未达到平衡状态,将继续运动。 这样的点叫普通点。,结论: 奇点是非线性系统唯一可能的平衡状态。,13,利用系统特征方程根确定奇点位置及特征,如二阶系统,常令,解出x.,i.共轭复根,在s左半平面:稳定焦点,线性系统有唯一奇点零输入条件下就在原点,非线性系统奇点若在原点 不确定,则相轨迹会在该点相交.,14,ii共俄复根在s右半平面,:不稳定焦点,iii.一对负实根,稳

5、定节点,,临界稳定。,iv.一对正实根,不稳定节点,15,V 一对共轭虚根中心点 等幅振荡,Vi一对共轭实根(正反馈)鞍点(不稳定),16,可见,当定出奇点的特征,那么它附近导流的运动也相应确定下来。,特征区:奇点周围相轨迹具有共性的区域,共性是指普通点(描述点)在该区域内不是沿相轨迹趋于奇点(吸引)就是沿相轨迹离开奇点(发散),他们对应的区域分别称为吸引区、发散区。 利用这一特征可判断系统品质。因为在奇点附近某一特征区域内画出一条相轨迹,即可知道其他初始条件下导流运况。这也为画相轨迹提供了理论依据。,例:试绘制由下列方程描述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17,解:确定奇点 令,则原方程为,奇点有

6、两个,分析奇点性质 (0,0) 奇点, 由线性化方程为,有,稳定焦点,(2,0)奇点,坐标变换,令 得,18,在 y=0,=0 线性化得,有s+0.5s2=0,鞍点,不稳定,阴影为稳定区,2.极限环,(1)定义:相平面中孤立,封闭相轨迹(奇线),自持振荡(稳定)。(二阶无阻尼系统就不是)环内环外两个区域内部特征相同,不可穿越。,19,四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1分析思路:,用若干分段线性系统近似原非线性系统,把相平面表示一个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在分区域的边界上,把各段相轨迹衔接起来,就得到所谓的相轨迹,即代表了整个非线性系统的运行规律。 每个分段线性系统都有一个奇点,若它位于本身分区域内称为奇

7、点,否则就是虚奇点。,2分析步骤:,20,设有带饱和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开始处于静态,试用相平面法分析阶跃输入r(t)=R和斜坡输入r(t)=vt作用下的系统响应特性。,例:,a)划分线性区域。 b)确定每个分区域上奇点类型。 c)作出各分区域相轨迹。 d)连接各分区域相轨迹构成“合成相轨迹”。,21,解:1.由饱和非线性特性得:,区域划分,2.奇点类型:,系统动态方程为:,由e=r-y可得误差形式的系统方程:,A. 阶跃输入时 时,则系统方程为:,22,则上面方程变为:,缺项系统不稳定,无平衡点,无奇点,在线性工作区区内,奇点为(0,0)代入T,K,得,为稳定焦点。,在,区内,令斜率,分区划分

8、为:,23,所以,等斜率是平行于E轴的直线。渐近线为,24,B 斜坡输入,线性区内,奇点为,稳定焦点。,非线性区, 内,平行e轴,渐近线,25,(1)vm,奇点(v/k,0)为虚点,1.2/4 0.3e,=0.2,不收敛,(2)vkm,v/k 0.4/4=0.1e,=0.2,奇点为实奇点收敛稳态误差为v/k,当v=0.8 k=4 e,=m,=0.2时,26,(3)v=km,ee有,斜率为-1/T 而e-e时不变A点出发经ABCD终止于D点,稳态误差为,27,例 非线性增益控制系统,设T=1 k=4,k=0.0625,e=0.2 试用相平面法分析该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非线性元件特性 作用:抑制小幅度高频干扰,28,解:动态方程,误差形式:,阶跃输入r(t)=R t0时,则,方程又为,分段线性化,29,相轨迹如下图:,30,结论:相轨迹如下特点 1响应速度快,超调减小。 2小阶跃信号响应为非周期衰减过程, 大阶跃信号响应为衰减振荡。 3无稳态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