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61172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制度试验方案》PPT幻灯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实施方案,2,提 纲,一、试验作物的选择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 四、需要重要研究的几项内容 五、试验结果的汇总整编,3,一、试验作物的选择,各省(市、区)中心试验站和重点试验站应根据本省(市、区)主要农作物布局与种植情况,选择灌溉面积大、灌溉用水量比较多的几种农作物作为主要灌溉试验作物,同时还应选择一些推广前景广阔、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开展灌溉试验,以作为技术储备供将来大面积推广后指导田间灌溉实践。,4,二、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各地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在近35年内全国灌溉试验协作工作应当包括以下一些试验研究内容,5,二、主要研究内容,1、

2、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主要研究作物耗水规律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分析给出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日需水强度、阶段最小需水量和全生育需水量等数据。同时对作物各生育阶段适宜的株高、叶面积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探索。 为了便于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情况,试验过程中应当观测棵间土壤蒸发(或水面蒸发)和深层渗漏,分析确定棵间蒸发(或水面蒸发)和深层渗漏在作物总耗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探索减少棵间蒸发(或水面蒸发)和深层渗漏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6,二、主要研究内容,2、灌水次数、灌溉时间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 按灌溉试验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1)固定灌水次数和每次灌水的时间,设置不

3、同的灌水定额; (2)固定每次灌水时间及定额,设置不同的灌水次数; (3)固定灌水次数和每次的灌水定额,设置不同的灌水时间。,7,二、主要研究内容,3、节水灌溉条件下主要农作物的耗水量与产量关系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作物各生育阶段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分析确定主要农作物的需水主、次关键时期和灌水关键期,建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8,二、主要研究内容,4、节水灌溉条件下主要农作物灌溉的适宜控制 指标 结合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和最终产量的观测结果,分析确定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控制指标和适宜计划湿润层深度,提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节水灌水定额指标。,9,二、主要研究内容,5、其它方面的一些

4、研究内容 根据各地的生产需要,可以安排如下一些试验内容: (1)水肥生产函数试验; (2)作物耐渍、耐盐特性试验; (3)劣质水利用试验对产量,对环境、作物品质 影响; (4)不同灌溉方式之间的差异性;,10,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1、试验场地要求 研究工作可选择在两种条件下进行: 一、有防雨设施,能够很好地控制降雨的影响,从而完全体现不同程度的供水对作物需水过程及产量的影响; 二、在自然条件的大田中进行,充分反映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作物的需水过程及不同供水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试验场地应符合灌溉试验规范的有关要求。,11,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2、试验处理设置 在灌溉试验方案设计时,试验因素

5、和水平设置均较少的试验,可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法设计与布置试验处理。试验因素和设置水平较多时,有可能造成试验处理过多而在田间无法安排,这时可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以减少试验处理数。 试验设计时要设置一定的重复数,以便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排除环境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干扰。重复数一般不得少于3次,条件许可时可增加至4-5次。如果可能,田间试验小区最好按照随机区组法进行安排。,12,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3、试验观测内容与方法 (1)试验场地基础数据 试验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拨高度; 土壤类型; 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全N,全P,全K 有效N,有效P含量,在播种前测定 试验之前还应测定土壤的容重,饱和含

6、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土壤盐分含量,灌溉水质等基本数据。,13,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试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如下内容: 种植的作物及使用的品种; 施肥时间、种类、数量; 灌溉日期及灌水定额; 降雨时间及降水量; 病虫害防治时间及方法; 田间中耕时间及方法; 试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其他与试验有关的内容;,14,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2)气象数据观测 气象数据的观测是分析气象对产量影响及计算Kc的基础。对于自行观测气象数据的灌溉试验站,气象观测站的设置,观测方法与标准要与县级气象站的标准相同。 无论是采用当地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还是自行观测,都要求以旬为单元,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进

7、行系统的整理: 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 风速; 日照时数; 降雨量; 蒸发量; 太阳辐射强度,15,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最好采用定点测定(TRIME或中子水分仪)。每个测坑或小区中的测定样点数应不少于两点,采用平均值确定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深度以不同作物而定,宜从地表起至主要根系 活动层止。测定时可以每1020cm为一个测定段,最后用累计法计算整个土体的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应每隔510天测定一次,且在灌水前后,降水前后和生育阶段转变时加测。,16,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4)棵间土壤(水面)蒸发量测定 棵间土壤蒸发量用埋设在作物行间的特制小型蒸发器,采

8、用换土称重法测定。每隔23天观测一次,灌水或降雨后的15天内,每天8时称重,然后换取原状土称重后再将蒸发器置于作物行间的固定部位;棵间土壤蒸发量可由蒸发器内土壤重量的变化确定。 棵间水面蒸发量可用不漏水的容器盛水后放入行间,定期称重测定。棵间水面蒸发量根据蒸发器中水量(或水面高度)的变化确定。,17,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5)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调查 主要在作物每一生育阶段的起始、中期和结束期应对作物的地上形态指标(包括密度、株高、叶片数与叶面积、茎节数与茎节长度等)、地下根系发育情况(包括根系长度、根系活性表面积、根干重等)和作物生理指标(如光合、蒸腾、气孔导度、叶水势、冠层温度等)进行观测

9、,其中生理指标宜选择晴朗天气观测其日变化情况。,18,三、试验布设与数据采集,(6)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调查 1)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地上部分的总收获量,包括秸秆和籽粒。 2)经济产量;经济学产量是指目标收获物的产量,大多数作物为籽粒产量,少部分作物为块根块茎,也有以纤维,花,叶,甚至整个生特体为目标收获物的,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率称为经济系数。 4)产量构成因子;,19,四、需要重要研究的内容,1、主要作物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 逐日、逐旬需水量 各生育时期需水量 Kc= ETa / ET0 求各旬、各月、各生育阶段的Kc值。,20,四、需要

10、重要研究的内容,2、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溉总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依据特殊设计的,研究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溉总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研究不同的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组合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构成因子及最终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溉总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制定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依据。,21,四、需要重要研究的内容,3、作物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关系 对获得的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作物实际耗水量与经济产量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作物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种关系即是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包括两大类。一是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二是分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之

11、间的关系。这些定量描述作物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是进行水资源优化调配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22,四、需要重要研究的内容,4、主要作物适宜的灌溉控制指标 通过对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含量、作物生理生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最终经济产量等方面观测结果的系统整理与分析,分析确定主要农作物的适宜灌溉指标。,23,四、需要重要研究的内容,5、主要作物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综合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的作物布局、气象条件、水资源状况、灌溉工程状况及灌溉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资料,研究确定当地主要农作物适宜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提出适宜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做好准备。,24,六、试验结果的汇总整编,各试验站要按照灌溉试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获得的灌溉试验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分析,每种作物试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汇总,制作相应的文档文件与电子文件。每年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站要按照灌溉试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取得的灌溉试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汇总与分析,按照有关要求填写相应的表格,制作文本文档与电子文档,并归档保存。,25,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