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66027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歌鉴赏 之 如何读懂一首诗学案编写人:高一语文组 审核人:贾世文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一.看题目。1、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 冬至” 表时间 ,“邯郸” 表地点,且与“ 冬至” 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 “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2、看题目明确诗歌类别。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钱塘湖春行金陵怀古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看作者。 (

2、知人论世)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 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

3、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1、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 ,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2、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杳杳寒山道寒山2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

4、一百多岁。问题: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 “岁岁不知春 ”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 远离尘 世,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断全 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四.看意象。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 、 “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柳丝(

5、思) ”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松是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人牛峤感恩多 ) 【例】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3谷山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问题:试简析“ 幽竹”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 谁知?注:宋神宗元丰

7、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弟 罢归,赋 画堂春。“无奈”“恨”直接表达感情, “憔悴”“独”“ 无语”亦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可知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温馨提示】1要有一定的文言意识,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及每句诗的大意表述出来,进而把诗歌的字面意思搞明白,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理解诗意。2阅读理解诗歌时,不孤立地用一种方法,要综合多种方法,多角度去思考,从而深入且准确理解诗歌。 【练习】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抒发羁旅

8、思乡之情。作者选取孤舟、雁、鸟、 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4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问题: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上片惜春,下片送春,词人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干脆爽朗地端持酒杯 为春送行。可惜的是“春天 ”不解人意,竟无语而离去。凝聚着诗人慨叹青春易逝及惜春之情。【小结:读懂诗歌,把握情感】1、看题目;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注释和诗前小

9、序;4、看诗歌意象;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 -878),唐代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 见春草,只 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感慨昔盛今

10、衰、国势衰微。岁 暮 唐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 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问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请对此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

11、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 泪尽”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 遗;第四句一个 “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 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反馈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 分)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

12、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 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6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4.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 分)山行即事 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

13、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新年作 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

14、沙傅,从今又几年。(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7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6 分)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 分) 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3 分)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春

15、 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 分)(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 “月” “泉” “鸟”的作用。(2)作者写“泉响” “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8反馈练习参考答案1. 答:(1)以景写“幽” (“湖山胜处” “槐柳阴” “野径斜” “水满” “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 (“下鹭” )以声衬“幽” (“鸣蛙” )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1 分)尾联“叹息” ,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