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60129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潘》PPT幻灯片(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全行为理论,2,1、在工业生产中人为事故的比例,日本劳动省通过对50万起工伤事故调查发现,只有4%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 我国“十五”期间的五年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近六十万人,分析及调查显示,死亡原因中的80%左右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即由于“三违” 造成的。 首钢建厂以来的40年里共发生了233起事故,对其分析发现,因“三违”造成的事故达198起,占事故总数的84.98%;在对某厂76起冲床事故的分析中发现,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占77.64%。,3,2、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开始形成。但在当时通 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内容的一个 章节。 第二阶段:九十

2、年代初,安全行为的理论 体系出现,着重研究安全心理学 。 第三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安全行 为科学逐步地引起了重视,发展 成为九十年代中的一个独立学科。,4,3、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 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活动。,5,一、安全心理学概述,6,1、人的安全行为特点,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 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 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3、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7,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而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以及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8,2、安全心理学,在各种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全行为方式主要是由人的安全心理所决定的(如,过马路时判断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等)

4、。,人的心理系统可分为两种 个体心理系统 群体心理系统,9,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把个体心理显现看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10,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一个人希望得到团体的承认,并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11,心

5、理动力的成分分析,(1)需要:是人类的各种动机的基础,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某种失衡状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3)世界观:则对人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态度。,12,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这三个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关系。,13,心理过程分析,(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

6、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凡是符合个体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14,心理过程分析,(3)意志过程: 心理学把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它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它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体现在对行为的发动和制止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非彼此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15,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在不同的时间

7、内和不同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定,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16,心理状态分析,感知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 在情绪活动中,可能会产生某种心境、激情或应激的状态; 在意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犹豫或果敢的状态等。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17,心理状态分析,(1)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激活程度极低,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做梦)意识不到,至少是不能清晰地意识到。 (2)觉醒状态:从睡

8、眠状态觉醒后,人才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觉醒状态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觉醒状态也有不同的性质和水平,如: (a)振奋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有效; (b)疲惫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低下;,18,心理状态分析,(c)分心状态:使人对某种特定的刺激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 (d)应激状态:意料之中(如高考)或意料之外 (如地震)的事件,未发生、发生 后的心理状态,应激状态使人对 突发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 (3)注意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处于很高的水平。,19,4)心理特征,人在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

9、表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20,心理特征分析,(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如,有人观察敏锐精确(反之,粗枝大叶);有人记忆力特别强(或差);有人善于思考(如林彪),有人思维呆板等等。 (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方面的特征。,21,心理特征分析,(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人格:气质与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 必须指出,在分析个体心理现象时,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个体心理分

10、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分析。事实上,它们是彼此密切联系的。,22,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前面我们讲到的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 人是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国家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球迷关系、老乡关系等等。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23,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着群体需要、群体价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目标等心理特

11、征。 一个群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群体。,2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如,意大利人的性格中体现的“脏”、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与呆板”、中国人“横穿马路”(危险性)等等。,25,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5个方面: 性格 能力 动机 情绪 意志,26,二、安全与心理特征,1、人体生物节律 上世纪初,

12、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而曼斯瓦波达在长期的临床试验与观察中,发现病人的病症、情绪及行为的起伏变化,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规律。,27,约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奇尔教授,在研究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时,发现人的智力波动周期是33天。后来一些学者经过反复试验,提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结束,都存在着以23天、28天和33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按正弦函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即生理节奏曲线。,28,认为正半周期为高潮期,这时,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反之,容易疲劳。

13、健忘,工作效率低下。 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 单临界点:三个临界点互不重叠时的每点; 双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 三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29,人体生物节律图,30,1、人体生物节律,计算通式: X=365AB+C A 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差; B 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日 用“”,已过生日则用“+” C 从出生以来到计算日的总闰年数,即 C=A/4所得的整数; X从出生到计算日生活的总天数。,31,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 侥幸心理 逆反心理 好奇心理 凑兴心理 群体心理 注意与不注意,32,3、性格与安全,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

14、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如有的人胸怀坦白、有的人诡计多端;有的人克已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 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上。性格较稳定,不能用一时的或偶然的冲动来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据。但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 。,33,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 配行为,该类型人能够保 持良好的安全行为。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 受情绪影响大。 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 安全责任心强。,34,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

15、律性或散漫性。 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 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懦弱等。,35,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事故: 攻击型性格,表现为喜欢冒险,喜欢挑衅,争强好胜,不接纳别人意见,骄傲自满,这类人一般技术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发生大事故。 内向型性格,表现为性情孤僻,心胸狭窄,对人冷漠,源于人际关系不好。,36,易冲动型,表现为容易受情绪感染支配,长时间内不易平静,容易受情绪感染而忽视安全。 心境忧郁、浮躁不安型,表现为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精神不振。 马

16、虎、粗心、敷衍,这种性格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性格,37,优柔寡断与卤莽型,表现为紧急情况下不知所措和卤莽行事 反应迟钝型 懦弱、胆怯、没有 主见型,表现为一味的遵守,没有主见,38,4、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纪守法,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 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39,1)有关气质的学说,体液说(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 神经说(创立人:巴甫洛夫) 血型说(以日本学者为多,主要分为A、B、O及AB型人的气质特点) 激素说(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 阴阳五行说(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 ,40,2)从体液假说看人的安全行为,体液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