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51409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张补宏 副教授,人员素质测评,2,教学方法,讲授 个人课题研讨 案例分析 小组研修与模拟,人员素质测评,3,参考书目:,现代人员素质测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职业资格考评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人员素质测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人员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人员素质测评,4,测评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新中国素质测评 西方素质测评发展 测评的发展方向,本讲内容,人员素质测评,5,第一节 知识点,中国古代人才评价选拔制度

2、概貌 察举及其测评思想 九品中正及其测评思想 科举及其测评思想,人员素质测评,6,一、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人员素质测评,7,(一)测评思想,1、古代测评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员素质测评是必要的 人员素质测评是可能的 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量化,人员素质测评,8,2、察举及其测评思想,察举: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 察举首重品的测评,特点是察言观行、考行就德; 察举的目的是选择官员 察举的形式:贡举、保举 察举的发展:荐举、选举、试举 察举的优点与局限:以真实言行及长期观察为依据,故素质测评实事求是,确实可信;但受察举者个人情感及经验的影响,有主观片面之嫌,人员素质测评,9,3、九品中正及其测评

3、思想,九品中正就是选择州郡中那些贤能且有识鉴经验的专家,来负责人才选拔的方式(魏文帝时期) 中正六标准:忠格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廉、信义可复、学以为己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为九品; 九品中正:首先要求中正官是专家,公正无私,有识人经验;其次要亲自识察,并作出行状评语;再次要明确定出品级 局限:仍然是人为、主观进行测评,难免偏颇。,人员素质测评,10,4、科举及其测评思想,科举即设科举人。通过课试的方法,测评一个人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魏文帝对儒生试以“经术” ,对文吏试以“文法”,科举由此成为隋唐之后1300年的选才之法 科举

4、设常设科目(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非常设科目(三传、三礼、童子、道举)、特色科目(文、武、吏治、长才、不迁、儒学、贤忠良直)。,人员素质测评,11,人员素质测评,12,第二节 知识点,孔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庄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孟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庄子及吕氏春秋的测评思想,人员素质测评,13,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尧舜先古时代 尧舜时代官员的选拔有一定的标准,其核心是选才以贤,发挥其特长。上博楚竹书(二)容成氏载“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于贤” 。官员的选拔又是根据贤人的特长而授予其职,做到各尽其能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羲和家族精通天文历法,于是尧举羲和等人制定历法;禹家族善于治水,

5、舜任用其为司空主管治水。 官吏考核制度也相应确立。 “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说明三年进行一次小考,九年进行一次大考,根据大考决定任职者的功绩,表现好的、长期累积有善政的得到提升;反之,降职并加以处罚。,人员素质测评,14,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孔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从才智方面将人划分为上智、下愚和中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阳货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

6、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人员素质测评,15,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庄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人员素质测评,16,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孟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莫如贵任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公孙丑上,人员素质测评,17,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则直接从庄子学派的“九徵”发展而来。吕氏春秋

7、论人中这样说道:“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人员素质测评,18,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指专门司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

8、州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人员素质测评,19,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人才学专著,其中对如何鉴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等问题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劭,字孔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曾做到陈留太守,赐爵关内侯。 人物志共三卷,分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人员素质测评,20,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人物志,提出了 “八观” 和“五视” 的观察方法。前者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所短,以知其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后者有: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

9、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1937年,美国人把人物志编译成英文出版,书名为人类能力之研究。,人员素质测评,21,第三节 知识点,科举制:分科取士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周易 、 春秋 简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人员素质测评,22,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人员素质测评,23,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考试内容: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

10、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明经、进士等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法、明书、明算等科;还要考试各科所习专业课程。 考生来源:一是由中央和地方学校经考试合格的生徒,一是由地方选送的未在校学习而自学有成就的乡贡。,科举制度介绍,人员素质测评,24,唐至宋初,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五种。宋以后主要试经义。 帖经是唐代试士的一种重要项目,各科均须帖经。方法是主试者将经书上的字任取一行,上用纸帖盖3字,令考生将被遮盖的字读或写出来。 墨义是主试者从经书中提出若干问题,令考生就书中原文笔答,不加解说。 策问是主试者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

11、意见,作出书面回答。 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直到清末,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 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考试的方式方法:,人员素质测评,25,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考试程序:唐代进士科的考试基本上每年都举行。宋神宗熙宁时仿周朝三年大比之意,定为三年一考。明洪武十七年(1

12、384)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从此至清末成为定制。 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省级考试和中央考试。地方考试称为院试。考生须先参加县试和府试,取录后再参加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即成为所在地县学(州学或府学)的生员,即秀才。秀才由学政每年考试一次,叫做岁考。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学政主持举行科考。科考成绩列为头、二和三等的前三名,准予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人员素质测评,26,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明清科举差别不大,从制度上讲,明清两代的科举制是最

13、为完备、最为典型的 。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得官。而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即在应付科举,此外无实用价值。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等又奏请即停科举以广学校,八月四日,上谕说:“著即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一上谕,宣告了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最后废除。 清朝康熙皇帝提出了“人才至上,德才兼备,纳谏招贤,宽以待人,从实考核”的用人原则。,人员素质测评,27,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也称“制艺”、“时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

14、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人员素质测评,28,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的旧法” 1580年天主教传教土M利玛窦到中国以后,科举制度逐渐传人欧洲。在启蒙学者的鼓吹下,法国资产阶级在1791年参考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了他们的文官考试制度。 日、朝、越三国模仿中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時間长短

15、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人员素质测评,29,第四节 知识点,“资历”人才观 “学历”人才观 “素质能力”人才观,人员素质测评,30,二、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从人才观看人才测评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今50余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才观的发展也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资历”人才观 “学历”人才观 “素质能力”人才观,人员素质测评,31,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资历”人才观时期 (1949.10-1978.12)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出身、年龄、阅历、经验, 即以资历为主论人才。“红又专” “学历”人才观时期( 1978.12-1999.3 ) 从党的十一届三

16、中全会到1999年3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一历史阶段。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学历 “素质”人才观( 1993.3-至今)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素质、能力,人员素质测评,32,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如果以心理测评发展作为人员测评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来说,从1949年至1979年,我国在人才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80年后分为三个阶段: (一)复苏阶段(19801988年) 此阶段的特点是从恢复心理测验开始,首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测验技术和作法。 (二)初步应用阶段(19891992年)此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这使得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繁荣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随着人才测评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新的人才测评手段不断发展,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不断增多。,人员素质测评,33,第五节 知识点,西方人才测评的演变 心理测验,人员素质测评,34,三、西方素质测评发展,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最早是法国医生伊斯奎洛尔和舍加英,用心理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