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613064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2020年10月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重点知识重点知识 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1)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2)能量条件-紫外线、闪电、高温;紫外线、闪电、高温;(3)场所 -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2 2、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 物质到独立体系,独立体系到原始生命。物质到独立体系,独立体系到原始生命。 3 3、米勒实验:(1 1)向装置中充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向装置中充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2 2)火花放电模

2、拟闪电;()火花放电模拟闪电;(3 3)冷凝模拟降雨;()冷凝模拟降雨;(4 4) 装置下面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装置下面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米勒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可能的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4、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1)越早地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地层 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越复杂、越高等;(2)越早地层中,不能挖掘高等生物高等生物的化石,但在越晚地层中,可 2 2 以挖掘出低等的生物低等的生物化石。 5、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

3、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的。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而逐渐形成的。 6、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营养方式的不同, 一部分产生叶绿体, 逐渐演变为原始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 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 另 一部分没有叶绿体,逐渐演变为原始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再进化成为形态各异的一部分进化成植物,一部分进化成 动物。 6、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一部分蕨类植物蕨类植物进化为进化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 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3 3 8、自然选择的内容:

4、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1 1)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而是不定向的,而选择、进化选择、进化是定向的是定向的 (2 2)变异变异本身就是存在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本身就是存在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原始材料。 (3)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 9、有些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灭绝,是由于它们缺少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它们缺少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而有些生物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一 直保留到今天,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它们生存的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 10、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森林古猿古猿,人类学

5、家将是否直立行走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早期的人类发 展到现代的人,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立人和智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直立人。 1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生产者;必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4 4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物 质循环质循环。 12、某地居民爱吃蛇肉的习惯,结果导致当地田鼠泛滥,原因是:蛇捕食田鼠蛇捕食田鼠,蛇的数量减少,田鼠失去了天蛇的数量减少,田鼠失去了天 敌控制大量繁殖

6、敌控制大量繁殖。 131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都是通过食物食物 链和食物网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 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该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类最有益的部分。 5 5 15、在市场上,肉类的价格一般比粮食的价格贵,试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能量在沿食物

7、链传能量在沿食物链传 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越多。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营养级别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越多。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营养级别 比植物高,能量消耗较多,因而肉一般比粮食贵。比植物高,能量消耗较多,因而肉一般比粮食贵。 16、虎、豹等肉食动物数量少的原因是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处的营养级比较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处的营养级比较 高,获得的能量少。高,获得的能量少。 1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决定生态系统的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雨量温度和降雨量

8、。影响化开放的主要因 素是光照和温度光照和温度。 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原因是生物种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生物种类数量少,营养结构 简单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弱。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湿地、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原因是生物种生物种 6 6 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 19、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生物生物物种物种的多样性的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20、栖息的破坏或丧失栖息的

9、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滥采乱伐和滥捕乱杀滥采乱伐和滥捕乱杀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受到威胁。 2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种类、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就地保护(保护就地保护(保护 栖息地或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栖息地或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区。 222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三大作用是天然储存库天然储存库、天然实验室天然实验室和和活的博物馆活的博物馆。 2323、乳酸菌在、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下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乳酸乳酸。 24、白酒的酿

10、造过程是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过程;糖化的目的是霉菌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霉菌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酒曲中的 7 7 菌种是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 25、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的原因是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将面团放在温暖 的地方发酵是因为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蒸熟的发糕暄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二氧 化碳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有些酒味,原因是酵酵 母菌在

11、无氧条件下产生了酒精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了酒精。 26、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食品储存的原理是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主要主要 措施是措施是控制环境温度和调节食品中的含水量。控制环境温度和调节食品中的含水量。 27、高温灭菌是杀死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杀死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采用(低温、干制、真空包装等)的贮存方法,其中的原 理是抑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抑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8 8 28、转基因技术:(1)原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 2)转移的是基因;()转移的是基因;(3 3)转移到受精卵中;()转移到受精卵中;(4 4)是分)是分 子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子水平上的遗传操作;(5 5)能够创造生物新品种)能够创造生物新品种。 29、克隆技术:(1)原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 2)转移的是细胞核;()转移的是细胞核;(3 3)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4 4)是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是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5 5)不能创造生物新品种。)不能创造生物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