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58428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个体差异与群体差1jj(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教学目的:1、掌握智力差异的表现,理解几种典型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明确创造力的概念及其培养;2、明确性别差异的表现;3、了解民族文化和语言差异、智力差异、价值观差异以及行为模式差异的关系;4、了解社会经济差异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情绪、同伴关系、智力发展的关系;5、明确学生差异的多样性,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学重点:1、智力差异的表现,不同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2、创造力的概念及其培养教学难点:1、民族文化对个体心理差异的影响2、社会经济差异与学生心理的关系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内容:认知差异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 认知差异一、智力差异(一)智力差异的表现1、智力

2、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儿童之间智力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2、智力类型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擅长于语言文字,有的学生很喜欢数学符号,还有的学生对艺术或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智力类型的差异。3、智力成熟时间的差异就个体而言,其智力发展的速度并不相同,主要体现在智力成熟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人的智力成熟较早,年幼时就显露卓越的才华。这叫“才华早发”。有些人儿童智力发育较迟,他们在年幼甚至年轻时并未表现出出众的才华,而是到了中年以后才渐露头角,表现出来惊人的才智。这叫“大器晚成”。智力早熟与智力晚熟的人在人类社会中较为少见,大多数人的智力在青年、中

3、年达到成熟。(二)智力差异与学校教育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与教育(1)采用能力分组法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2)对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均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建议跳级。(3)对于多门功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可采用留级的办法。(4)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举办相关学科能力的培训班或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来满足其学习需求。(5)建立班级学习互助活动小组,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对子。2、智力类型差异与教育(1)重塑智力观,对智力的组成有一个更加宽泛的理解。(2)重塑学生观,认识到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

4、题。(3)教学中应当强调那些尚未表现出来的智力。3、智力成熟时间差异与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智力成熟的速度均衡,发展正常,提示我们应该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大多数正常儿童身上,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我们要积极关注并着力培养那些智力早熟者,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再次,我们不能轻视那些智力平凡的儿童,要避免对他们进行消极评价,以免损伤其自尊心,更不要给他们贴负性标签。二、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一)认知风格与教育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常见的认知方式有三对: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深层型表层型。1、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的

5、一对认知方式。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的划分依据是个体进行心理活动时主要依靠的是内在参照还是外在参照。场独立型者倾向于以内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对抽象的理论和原则感兴趣,而不注重别人所提供的社会线索;场依存型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对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比较敏感,表现出擅长与人交往的技能,而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不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的措施有:(1)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设计教学活动策略。(2)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3)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确定好教育的侧重点。2、沉思型冲动型这是心理学家卡根提出的一对认知方式。沉思型的人倾向于在做

6、出决定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其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注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冲动型的人则倾向于不经过仔细思考就迅速给出答案,其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冲动型的人往往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答案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研究发现,冲动型沉思型认知方式差异的形成与教养方式有关系,表明冲动型-沉思型认知方式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这对学校教育特别有意义。下面是一些可供教师选择的训练策略:(1)课堂提问时,可以采用轮流回答问题的办法,适度抑制冲动型学生过快的回答,帮助他们学会仔细思考。(2)在单独作业中,鼓励冲动型的

7、学生在做作业时心里自言自语,提醒自己认真阅读题意,避免做出不成熟的回答。(3)教导学生如何检查数学和自然科学作业,在给作业或测验打分时,给那些进行了自我检查的学生适当加分。(4)指导冲动型儿童观察沉思型儿童的行为,然后模仿其行为。另外,当冲动型学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时,要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肯定,并且赞扬他们的进步。3、深层型-表层型这是根据处理学习材料时所达到的不同程度来划分的,由马顿等人提出。深层型学习者选择的处理方式有助于他们理解材料的意义,表层型学习者选择的处理方式是简单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帮助表层型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1)和学生讨论除死记硬背材料之外

8、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将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2)将深度加工知识信息的学生树立为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探讨他们是如何把相关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去的。(3)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要避免脱口而出就能回答,应有适当的难度,要求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后才能顺利完成。(4)布置的作业同样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加工后才能答对。(二)学习风格与教育学习风格又称学习偏好,指学生对不同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可能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环境,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努力提供适合于学生学习风格的教育:(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2)根据

9、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做到因“风”施教。(3)采用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渠道输入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兼顾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4)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而有特色的学习风格。三、创造力创造力代表一种能激发新奇想法和产生具有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创造性时,标准有两个:创造的产品有新颖独特性,同时有一定的价值。 。(一)创造力的个体差异心理学家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力的高低。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10、除发散思维外,辐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1、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教学氛围。2、重视对学生进行内在激励。3、巧妙设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4、鼓励学生冒一些合理的风险。5、鼓励学生坚持不懈。6、鼓励学生对假设提出质疑。7、给学生创造性思考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8、给学生树立创造力的楷模。第二节 性别差异一、性别差异的表现(一)运动表现的性别差异从整体上看,男孩在跑步、投掷和跳高方面的运动技能要超过女孩。在小学阶段这种差异还不是很大,进入中学后这种差异就变得很明显了。活动水平是男女生在运动领域中存在的另一个客观

11、差异。(二)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在认知能力的一些特定领域存在差异。1、语言能力 女性的语言能力整体上比男性要强。2、感知能力 在感知能力方面,男性的视觉能力特别是空间视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与空间能力密切相关的领域。3、记忆能力 在记忆能力方面,男性的理解记忆与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4、学业成就 在学习动机上,女生比较看重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分数,学习起来更加努力;而且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阅读、文学、艺术等通常被认为是女性占优势的方面。男生则在通常认为男性占优势的领域(如数学、科学、操作技能)下功夫。在成败归因上,男孩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个人能力(如智力与天赋

12、) ,把失败归结为努力不够。相反,女孩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努力,而把失败归结为缺乏能力。此外,男孩往往认为自己具有更多的天赋,这使得他们对自己将来成功的机会持乐观态度。在学习成绩方面,小学阶段的女生整体上优于男生,并以小学中年级最为突出。(三)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女两性行为在攻击性、支配性、合作性、亲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四)兴趣的性别差异从兴趣上看,男性注意多指向物,喜欢摆弄实物,拆装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奥秘,主动进行科学实验,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即所谓“物体定向” 。女性则表现出“人物定向” ,她们的注意多指向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较为敏感,喜欢探索人生,爱听感情色彩

13、浓厚的人生故事。(五)人际关系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通常通过讲故事、说笑话和作演讲这些语言活动建立起自己在人群中的中心地位,而女性更多的是进行私底下的交流和以人际关系定向为内容的交谈。二、儿童的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一)消除性别偏见,对男女生一视同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消除偏见:(1)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的语言。(2)警惕教科书和读物中的性别偏见。(3)确保班级活动中没有性别偏见。(二)避免课堂教学中依据性别进行的不良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减少教学中因“性”而实施的不良互动:(1)树立性别平等意识。(2)推选某些学生对你的提问方式和奖励模式进行跟踪观察。(三)正视性

14、别差异,因“性”利导,扬长补短(四)创造条件,促进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第三节 民族与文化差异一、民族文化与语言差异我国拥有 56 个民族共有 61 种语言、39 种文字。每一种语言、文字都记录中国不同民族的辉煌历史,是活的化石。同时,语言的丰富和差异对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民族文化与智力差异文化对人的智力的影响是显著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差异是造成智力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智力发展差异与其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有关三、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差异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并在宗教

15、信仰中体现出来。四、民族文化与行为模式差异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适应环境以及把学来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能力。由于各民族长期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时刻影响着各民族人们的行为、道德和劳动生产力,从而使各民族人们形成了与本民族的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模式。五、多元文化在课堂中的应用(一)开发多元化教育课程资源(二)努力实践双语化教学(三)营造多元文化的课堂环境1、形成民主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2、打破民族的刻板印象,更加强调人的个别差异。3、在课程中融入多种文化的价值、信念和传统。(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课外活动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其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潜移

16、默化的功能。2、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互动交流。第四节 社会经济差异一、社会经济差异与学生的发展(一)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学业成就1、家庭的收入与学生学业成就学生来自家庭收入高低不同的家庭,这种家庭收入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着一定的影响。2、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父母受教育程度高,意味着父母在学生学业方面更有能力给予帮助,更有可能在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较好地挖掘他们的潜能;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意味着父母在学生学业方面很难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甚至无力辅导;有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因为要拼命干活来养家,没有太多时间来监督学生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二)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情绪处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三)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同伴关系(四)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智力发展1、家长的职业与学生的智力发展家长的职业类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家长职业在类别上的不同,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