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574831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树【教材分析】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散文描写了一棵老树,它走过了城市建设风风雨雨的几十年,毫无保留地奉献着它的绿、它的阴凉,却又在一天深夜被无情的电锯宣判了死刑。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令人遐思:树之庇荫人类、护卫大地,乃至于其后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遂将其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但响应到人类社会,却有多重的寓意。比如可以理解为隐喻现代人对老者缺乏尊敬,单视其为累赘的心态。再深入而言,老树的坚固稳定,象征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但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更

2、进一步理解,课文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就连街区百年老树也惨遭灭顶之灾。从这个角度而言,那树是一篇运用小说笔法写就的散文,同时是一个寓言,关于树的寓言。凡此多重指涉,正是课文最值得读者低回深思之处。【教学目标】1品读赏析,感受“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合作探究,创造性解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那树。读解一篇文章,从题目入手是一个很重要很有用的方法。一看到那树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海里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将学生的发言归结为三个问题: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2、那树的命运如何?

3、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二、初读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主问题一:那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那树”形象或特点的句子。例如:古老三句“它就立在那里了”组成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气势。坚固、神奇任你台风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坚固呀,坚固得就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无私奉献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善良老树是

4、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哪?茂盛,旺盛的生命力抓住了树的本质。三、再读课文,把握“那树”的命运。主问题二:那树的命运如何?1中国人是很信“命”的,很多事情都说是命中注定,而命是由上帝决定的。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那树”的命运上帝是怎样定的?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2请再读课文,看看“那树”的一生是否如上帝所言?“那树”的一生确实“绿着生,绿着死”,从生到死,它总是不失它那固有的绿,绿是它的本性,它至死也不失它的本性。文中反复出现对绿的描写“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

5、绿着。”“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的很。”“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早上,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树生的时候绿,死的时候依然绿。然而“死复绿”呢?文章最后一句说:“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3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呢?作者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写“那树”的命运的?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最后三段,咀嚼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梯度引领:点评示范“割下的大头颅”“做陷阱”“切断动脉静脉”,把树当人来写,三个残忍的动词,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迫害之深,迫害之彻底,刻

6、画了一种刽子手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大树命运的悲惨,表达了作者愤恨、悲哀的心情。师总结:冷峻的语言,犀利的笔调,刻画出了残害大树的刽子手形象,描绘了大树多舛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重情感和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四、合作探究,理解“那树”的寓意。主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文章所叙写的不就是因为市政施工而要伐倒一棵树么?为何要写得如此煞有介事,充满悲情?确实,作者想告诉我们的绝不是伐树的故事,请大家想想作者到底为什么要写那树?教师预设一: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教师预设二:人类现代文明畸形发展,从而导致古来文明和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忧思。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

7、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梯度引领:“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别的东西”指什么?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等如果是现代文明的代名词。那么,那棵常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古树又是什么的代名词呢?(提示:既然大树与现代文化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那么现代文明的对应面是什么呢?传统的事物传统文化、传统的思想心理等。)请同学在文章中找出有关能体现传统思想或文化心理的句子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加以说明。比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还有第三段“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摸样。”这些和传统

8、文化的特点不是很像吗?传统文化老态却根深蒂固,有它落后的一面,也有它精神精髓的一面,人们在树干洞里插香祈求平安,不是很好的引证吗?他的精神被人们拿来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比如“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精髓,这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扶弱济困的表现。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充斥,现代社会这样的精神之树不是在逐渐的消失吗?当今社会好人好事不被人理解时有发生和树的遭遇就很相似。比如上海钓鱼执法的事情,南京彭宇案等。学生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印证。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与自然

9、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教社教师用书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病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王鼎钧那树庇荫人类、护卫大地,可其后却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但响应到人类社会,老树的坚固稳定,何尝不是传统文化根深叶茂的表征?奈何时移事迁,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台湾国文教学手册作者的寓意似是:那棵老树象征悲壮的人生,意味着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

10、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就连街区百年老树也惨遭灭顶之灾。李君哲美国华文文学刍议从表面看,作者是表达对大树的痛悼哀怜,往深处想,是表达对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的一种反思之后的忧虑。【板书设计】怎样的树:古老、坚固、神奇、茂盛、善良、奉献命运如何:被屠杀悲惨的命运为什么写:人与自然现代发展与古老传统反思之后的忧虑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那树教学设计B广东实验中学 丁之境一、导语 同学们记得操场上的那棵老榕树吗?它在这个地方生长了一两百年了,虽然树的周围早已铺成了塑胶跑道,但老师和同学都很珍爱这棵古树,保护这棵古树,欣赏这棵古树。它宁静而安详地站在这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里,站出了一道无比靓丽的风景,谱写了一

11、曲人与自然和谐美的赞歌。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读解却是另一棵树那树,那树的命运又如何呢?是一样地令人羡慕呢,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二、速读课文,初识“那树”的命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原句说说上帝为那树作出了怎样的命运安排。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三、再读课文,把握“那树”的命运。再读课文,看看“那树”的一生是否如上帝所言?1那树怎样“绿着生”,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预设: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脖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

12、阳光。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加大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那树被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绿着。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小结:那是一棵生命力旺盛、温文尔雅、有着诗意、为人类奉献的树。2那树怎样“绿着死”,又是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来?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绿着生,我们很好理解,哪一棵树不是绿着生的?那绿着死又怎么理解呢?不是绿着死的树那又是怎么死的?”树的死法只有两种:或自然死亡,

13、枯死;或活生生被砍死。下面,我们来品读那树被屠杀的场面。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品读“于是”,去掉三个“于是”,感觉怎样?品读“咬、嚼、骨粉”,改为“锯、锯末”,再体会一下效果。品读完后,指导学生朗读,要体味作者的情感去读,要读得慢一点,读时要感受其中的文字,读时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要读得深沉一些,要给人回味无穷之感“割下的大头颅”“做陷阱”“切断动脉静脉”,把树当人来写,三个残忍的动词,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迫害之深,迫害之彻底,刻画了一种

14、刽子手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大树命运的悲惨,表达了作者愤恨、悲哀的心情。3然而“死复绿”呢?文章最后一句说:“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呢?为什么树不能“死复绿”?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肆无忌惮地改变了自然,改变了自然固有的规律,这种改变就是破坏。树不能复生,罪魁祸首是人。四、深入探究,理解“那树”的寓意。作者写那树想表现什么?教师预设一: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真的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吗?第六段告诉我们,树原本应该与人的现代生活更好地适应,树还是有用的,有诗意的,

15、但只关注物质生活的人还是对树进行了折枝刨根的屠杀。并且人类所得有限。(9段结尾)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教社教师用书树除了代表大自然,树还能象征什么?教师预设二:人类现代文明畸形发展,从而导致古来文明和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忧思。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梯度引领:“请同学在文章中找出有关能体现传统思想或文化心理的句子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加以说明。比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还有第三段“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摸样。”这些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是很像吗?传统文化老态却根深蒂固,有它落后的一面,也有它精神精髓的一面,人们在树干洞里插香祈求平安,不是很好的引证吗?他的精神被人们拿来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比如“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精髓,这是乐于助人、无私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