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493903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3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 ) 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3 课;语文七下第21 课;苏教九上第三单元诵读欣赏。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炼字: 运用 互文 的修辞手法,侧面 烘托气候的寒冷,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内容: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愁”“惨

2、”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 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愁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为送别营造了一个奇异壮伟、广 漠辽阔的氛围。 内容: 用“胡琴”“琵琶”“羌笛”三种典型的西域乐器渲染 送别场景的悲凉气 氛,委婉地流露出诗人的思乡 之情。 炼字: “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 情。 画面: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 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串长长的马蹄印。 手法: 把视线从室外拉到室内,正面 写漫天大雪造成的酷寒气候。 内容、手法:从视觉角度 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动静结合 。“掣”字描绘出红旗 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3、,运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奇寒。红 旗在风中坚强挺立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 内容: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即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炼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扫荡的巨大之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 狂暴肆虐的情态,分别从正面和侧面 写出了风势之猛。“即”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 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 修辞: 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 以“梨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忽 如”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雪之骤之大和诗人对此的惊奇。 内容: 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友人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 之情跃然纸上。雪大风狂,

4、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 ,又有 隐隐的 担忧 。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十句咏雪,后八句送别。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描绘特殊的 环境背景,衬托出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 A. 该诗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真实的描绘,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 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B. 开头两句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 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感到惊异。 C. 结尾四句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惆怅, 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充满伤感情绪。 D.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 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 3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分 )C 【解析】该诗表现的情感基调是豪放的,诗中虽然写了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但没有伤感 的情绪。 C项中“充满伤感情绪”赏析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