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84840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1趣味性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

2、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1.1 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所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时,我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件事想麻烦同学们帮我办一办。 ”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手举的更高了。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

3、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我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掉的那个角不知丢哪了,可能被扫到垃圾箱去了,想请大家帮助去找,好再做一块。 ”有些学生想马上去找,但也有几个学生说不必,可以通过这块重画出原来的那个三角形。一时学生议论纷纷,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1.2 用口诀,提高记忆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遗忘是在所难免,所以保持记忆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记忆的东西编成口诀来记,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初二的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把做法编成口口诀来帮助学生便于记忆。即:一提二套

4、三分组,二次三项式试试手。这样学生拿到题目后不会产生盲目感。 1.3 用小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生听完故事后能产生很多联想,并生出很很多多疑问。恰当的使用会对课堂产生易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初一数学课本上的乘方一节,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引用这个事例。即: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 64 格,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 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 ”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

5、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 64 格都放满了就行。 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又如讲解计算题的可鼓励学生多钻研时,我们可用高斯八岁一件事。即:“从 1 加 2 加 3 一直到 100 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 加 2 等于 3,3 加 3 等于 6,6 加 4 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

6、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2.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2.1 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 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 ,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

7、学天地的无限宽广。2.2 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3 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

8、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 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3.成功是学习数学的帮手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它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总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