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368352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夫? 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 等词语。 2.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

2、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 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 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 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 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 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

3、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 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 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 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 年在维也纳 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 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 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 面

4、。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 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象 棋的故事 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 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 2月 22 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 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 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 理解词语含义。 (投影) (1)注音 髭(z)髯

5、( r n)鬈( qu n) 黝黑( y u)滞留( zh)禁锢() 颔(h n)首低眉锃( z n)亮犀利(x) 广袤( m o)无垠尴尬( n)炽热( ch) (2)释义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

6、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 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 8 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 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 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1)如: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 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留给人

7、的总印象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托 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 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 (2)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 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 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 子。 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敏锐、犀利。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

8、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 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 求神肖;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 貌特征。 “形” “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3)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 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 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 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 批判的深度和

9、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联系背景材料,深层感悟思想内涵 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69 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 语句的含意。 (多媒体显示)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教师明确: (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 道

10、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 斯泰是和巴尔托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 各个层面。文中有句话可以为此作出注释: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 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 袤无垠的宇宙。”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 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 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 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 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

11、斯泰的笔 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 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 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 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2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 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 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 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 盾?你怎样

12、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 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3)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 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 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 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 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 他的同时代

13、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 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 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 且可即 。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 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 (2)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 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 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 如果他既

14、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 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 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 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 而客死于途中。 (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 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 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

15、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 破,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 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 “神”作了独到细 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 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 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 象。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 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

16、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 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 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 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 以及他本身的思想的矛盾统一的, 列宁曾说过: “托 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 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 五、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 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 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 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 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我想,那 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 灵。 六、课堂练习(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马德的最美的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