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362494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纺纱机械ppt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新型纺纱机械简介,Chapter 7 Novel Spinning Machines,环锭纺纱机存在的缺陷,主要矛盾:加捻和卷绕合在一起 存在的缺陷: (1) 纱管与锭子一起回转,负载大,限制了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2) 高速后,钢领、钢丝圈摩擦发热严重,磨损快,易飞脱; (3) 高速后,纱线张力大,易断头,且接头操作困难;落纱周期减短,降低设备利用率; (4) 锭子高速后,机器振动大、发热量增加,车间噪声大、机物料消耗增加,飞花增多,恶化工作条件和环境。,新型纺纱方法分类,新型纺纱,自由端纺纱 (断裂纺纱),非自由端纺纱,气流纺 静电纺 摩擦纺磁性纺 液流纺,喷气纺 自捻纺 无捻纺

2、集聚纺 包缠纺 轴向纺,转杯纺 涡流纺 搓捻纺 捏锭纺,新型纺纱的共同特点,加捻和卷绕分开自由端纺纱(Open-end Spinning); 过程:纤维条分离成单纤维凝聚加捻卷绕; 纤维分离采用刺辊分梳,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纤维流,经凝聚后与加捻纱条的尾端(自由端)连接加捻。 加捻时,纱条一端被握持,另一端不断喂入相互不连接的纤维束或纤维流,当与有捻纱段接触时,立即被捻合成纱。,几种常用新型纺纱方法,转杯纺(Rotor Spinning) 喷气纺(Air-jet Spinning) 静电纺(Electristatic Spinning) 摩擦纺(Friction Spinning) 涡流纺(Vol

3、ute Spinning),一、转杯纺纱机(Rotor Spinning Frame)(气流纺纱机Open-end Spinning Frame),发展: 1937年,丹麦人Berthelson提出专利,以后捷克、法国研究者改进; 1965年,捷克VUB棉纺织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台KS200型转杯纺纱机(60头),在捷克Brno国际工程技术博览会上展出,四罗拉牵伸,条并喂入; 随后VUB研究所与Elitex合作,生产BD200,分梳辊开松,条筒喂入; 1967年,日本Toyoda购买捷克专利,仿造39台试用 1969年,日本Toyoda生产BS型,研制HS系列;,意大利引进捷克BD200技术,生

4、产BD200NS型; 1965年,英国Platt、瑞士Rieter、德国Ingolstadt三家公司联合,研制出抽气式; 1971年,在法国巴黎ITMA上展出; 以后: 法国SACM 德国Suessen、Zinzer、Schlafhorst 比利时Woogay 美国Baber-Colman 目前,国际上有10多家著名纺织机械制造厂生产转杯纺纱机,转杯纺纱机发展三阶段,第一代:3.64.5万r/min,无排杂装置,头距小,自动化程度低; 第二代:510万r/min,附有排杂装置,头距增大,自动化程度适当提高(半自动); 第三代:1015万r/min,附有高效排杂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质量自动检测、

5、自动接头、断头自停、自动落筒、自动打底纱、张力控制、参数显示等(全自动)。,国内外主要转杯纺纱机生产商,经纬纺机:F1605 ,49万r/min 四川川江:FA622、FA621BH ,37.5万 浙江泰坦:TQF268抽气式 ,10万 浙江日发:RFRS10抽气式 10万、RFORS20包芯纺 苏拉(苏州):BD-D320抽气式 ,10万 山西福晋:FA608自排风式 ,5.5万 陕西华燕:HY-IFJ自排风式 ,37.5万 德国赐来福:Autocoro312全自动抽气式 ,15万r/min 瑞士立达:BT903半自动 、BT905 全自动10万r/min ;R40全自动抽气式 , 15万r

6、/min; 德国绪森:转杯系统,浙江日发 转杯纺纱机,转杯纺工艺过程,典型转杯纺布置,不同纺杯形状,转杯纱形成过程,搭桥纤维在转杯纱上的形成,在纤维剥取点 1. 纤维进入转杯; 2. 纤维开始包住纱体,而不是捻入纱尾; 3. 纤维继续包缠; 4. 搭桥纤维的最后形态,不同直径转杯所纺纱线对比,Spun with larger rotor,Spun with smaller rotor,环锭纱与转杯纱对比,ACO 288转杯纺纱机(SE-9),转杯纺纱器“spinbox”,转杯腔内气流通道,R1 转杯纺纱机,双盘支承转子轴承,转杯主要元件,刺辊,阻捻盘,转杯纺纱工艺计算(P172),总牵伸倍数

7、捻度 喂棉罗拉转速 分梳辊速度 转杯速度 产量 ,二、喷气纱纺纱(Air-jet Spinning),继转杯纺、涡流纺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 利用旋转气流来推动须条形成高速旋转的气圈运动,使之加捻成纱; 加捻喷嘴固定不动,无高速回转件; 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的1015倍; 可纺纱支范围:29.27.3tex(2080Ne);,1. 喷气纺的发展,1963年,美国杜邦,喷气加捻包缠纺,单喷嘴加捻,成纱强力不高; 1970年,德国洛伊特林根纺织研究所,双孔喂入单喷嘴,350m/min; 日本东丽AJS-101型、日本丰田TYS型; 日本村田70年代研究,8年成功,1983年米兰ITMA上展出;

8、1987年法国巴黎ITMA,村田No.802MJS; 1989年中国纺机展No.881MTS,双加捻喷嘴; 目前村田No.810涡流喷气纺,纺化纤、混纺、纯棉,纺速400m/min;还可纺包芯纱和花式纱。 我国1978年产学研进行研究,SFA5802A、ZX872样机鉴定。,2. 杜邦包缠纺纱机,三罗拉单皮圈牵伸(中罗拉极细);皮圈套在前下罗拉上,单区牵伸的目的是使纤维在牵伸部分扩展开来,形成边缘纤维,便于喷嘴将纤维缠绕。成纱强力低,蓬松性和弹性较差,未上市。,1-牵伸装置 2-吸嘴 3-喷嘴 4-筒子纱,3. 德国洛伊特林根双孔单喷嘴纺纱装置,两根纤维条同时喂入一个牵伸单元,前罗拉输出两根须

9、条,分别进入叉状双孔喂入管1、2,在管内汇合,双孔管前有一空气涡流喷嘴3,利用高速气流对管1 中的须条施加假捻,进入管道2的须条为边纤维到达汇合点后一起参加芯纤维的假捻,通过喷嘴后须条退捻,边纤维则以退捻方向包缠在纱芯上,形成包缠纺。,4. 日本东丽单喷嘴喷气纺纱机,前罗拉有一对输送皮圈,前方有引纱吸嘴2和假捻喷嘴3,皮圈前端张开310mm,有利于纱条假捻顺利传递到前罗拉钳口线,同时皮圈又能夹带边缘纤维前进。 牵伸装置输出的须条进入上下皮圈组成的楔形空间后,带状纤维条中间部分纤维受到假捻,两旁未受捻的边缘纤维则受皮圈控制随之向前,当边缘纤维脱离皮圈控制后,受到前方吸嘴吸引,即与捻纱条汇合,共同

10、受假捻喷嘴作用,接受假捻,须条离开后退捻时,边缘纤维即包缠在退捻后的纱芯外层,形成包缠纱。,5. 日本东丽AJS101喷气纺纱机,双面下行式,四罗拉双短皮圈摇架加压超大牵伸,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后,进入须条分离器,使纤维分离成头端自由纤维,经涡流加捻喷嘴加捻成纱。,1-前罗拉;2-纤维分离器;3-自由纤维;4-加捻点;5-喷嘴,6. 日本丰田TYS喷气纺纱机,双面上行式,使牵伸装置倒置,棉条由下向上牵伸,加捻器也为双喷嘴结构。,1-后罗拉;2-皮圈;3-前罗拉;4-喷嘴;5-引纱罗拉;6-卷绕机构;7-筒子纱,7. 日本村田MJS喷气纺纱机,单面下行式,三罗拉双短皮圈超大牵伸,双喷嘴。 四个区:喂

11、入区、牵伸区、喷嘴区、卷绕区 棉条塑料导纱器喇叭口三罗拉牵伸区二个喷嘴(N2加入假捻,N1与N2相反的低速气流)纱线从N2输出时假捻释放,使芯纤维沿轴线,外纤维包缠在外,形成纱线。,MJS喷嘴,串联式双喷嘴,MJS四罗拉牵伸区,MJS双喷嘴喷气纺纱原理,前罗拉输出的须条被加捻器负压吸入,受空气涡流加捻。加捻器由N1、N2串联而成,两喷嘴气流方向相反。,第二喷嘴气流旋向决定成纱上包缠纤维的捻向,第一喷嘴气流起包缠纤维作用。,前罗拉与第一喷嘴间须条上的捻回方向与第二喷嘴气流方向相同,即第二喷嘴的加捻可传递到前罗拉。,第二喷嘴加上的是假捻,第一喷嘴使边缘纤维作初始包缠,包缠方向与假捻方向相反,退捻时

12、外包纤维越包越紧,形成包缠真捻。,非自由端纺纱,MJS卷绕区,MJS喷气纱结构,MJS三罗拉牵伸系统,村田801、802、802H喷嘴区,MJS机喷嘴组成,MJS机N1、N2喷嘴导纱器截面,MJS802H喷气纺纱机,喷气纺纱的优点,纺纱速度高:纱条加捻转速可达2030万r/min,纺纱速度为环锭纺的1015倍; 占地面积小:条子直接纺纱卷成筒子,卷装34kg,机上设有电子清纱,纱疵少,流程短,占地比环锭少40%; 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无高速件,噪声降低;有吸尘装置,车间清洁;自动接头、处理故障、换条筒,用工少; 品种翻改方便:只需调节牵伸部分工艺及加捻部分气压; 织造效率高:除纱强稍低(1

13、015%),条干好; 织物质量高:布面丰满,尺寸稳定性好。,喷气纺纱的缺点,由于高速纺纱和强控制的牵伸工艺使胶圈和胶辊磨损迅速; 动力消耗比较高,需待解决; 喷气纺纱对原料和半制品要求较高; 喷气纺纱特殊的结构导致纱的毛羽具有方向性而不宜倒筒,织物手感较硬。,三、摩擦纺纱(Fraction Spinning ),摩擦纺纱机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使用原料广,产品结构有特色,品种多样化,经济效益高; 纺纱速度100280m/min,采用摩擦加捻原理,加捻机件不需高速; 纱体沿自身轴向旋转,纺纱张力低,不易断头; 对原料要求低,适用于天然、化纤、或下脚废料; 流程短,成本低,在纺制粗特纱时,可采用高

14、效清梳联合机制成的生条直接喂入加工,省去了二道并条和粗纱工序;纺中细特纱及质量要求高的纱时,仍需两道并条,以加强除杂,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产品风格独特,花式多,用单纤维平铺叠合加捻而成,纱线条干均匀,膨松度好,并具有多组份结构,可纺制多种包芯纱。,DREF-II摩擦纺纱工艺流程,原理:采用带抽吸装置的筛网 来凝聚纤维并进行加捻纺纱; 流程:最多可同时并列喂入6根须条。棉条由喇叭口进入牵伸装置2,经低倍牵伸后进入分梳辊3,纤维被离心力甩出,吹风管4吹出的气流将纤维吹向尘笼6的楔形缝隙入,尘笼同向回转,使须条加捻成纱。,摩擦纺尘笼结构,表面开小孔,尘笼内装内胆,内胆的一端连着抽风机。内胆上开有一

15、条缝,其缝朝两个尘笼相切的加捻区,内胆开口处吸力大,经分梳的纤维被紧紧吸附在加捻区的尘笼表面,两尘笼同向回转,尘笼表面对纱条施加相同方向的加捻力矩,给纱条加上捻回。,尘笼和纱线直径比很大,尘笼一转就可给纱线加许多捻回,故尘笼能实现低速高产。,国内外主要机型,奥地利菲勒的DREF-II、III; 英国泼拉脱萨克洛威的Masterspinner型; 国产FS2型;,DREF III摩擦纺,有两套纤维喂入和牵伸装置,与DREF-II不同,II型为自由端纺纱,生产普通纱,III型为非自由端纺纱,生产包芯纱,属假捻包缠结构纱。 第一喂入区须条经牵伸装置牵伸后喂入尘笼形成芯纱,经第二喂入区喂入的纤维包在芯

16、纱外形成包芯纱。,DREF-III的第一喂入与牵伸区,DREF-III的第二喂入与牵伸区,四、涡流纺纱 Volute Spinning,利用空气涡流对纤维进行凝聚和加捻。 棉条喇叭口给棉罗拉分梳辊输送管涡流管纱线引纱罗拉筒子。 输送管5、输送孔7与涡流管切向配置,纤维切向进入管壁与纺纱器堵头11之间的通道,并以螺旋运动下滑进入涡流场中,涡流管下端接风机抽气,空气从切向进风孔8、切向输送孔7和引纱孔9进入,两切向气流同向旋转汇合于纺纱器下部,形成一稳定涡流场,形成纤维环,生头纱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管壁与纤维环搭接,纱即引出,纱尾形成伞状纱环。,圆环形(伞形)纱环,纱尾环在涡流作用下沿管壁绕中心高速回转而获得捻度,纤维一边搭接在纱尾上,一边加捻成纱,并由纱孔输出,以连续纺纱。,涡流加捻的应用,空气涡流加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纱条在空气涡流场中可获得高达每分钟数十万转的回转速度,涡流加捻的应用: 空气变形丝:利用涡流对长丝进行假捻变形; 包缠纺纱:利用涡流吸引纤维并进行假捻和包缠纤维,纺制各种花式纱和包芯纱; 静电纺中的涡流加捻; 喷气纺纱:利用涡流对纤维假捻解捻包缠; 涡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