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8270196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三模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B. 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该

2、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用Mg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热水器的金属得到了保护,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D.碳纤维是C元素的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可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2.异丙烯苯和异丙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者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B. 异丙烯苯和乙苯是同系物C. 异丙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所得产物的一氯代物有6种D. 0.05mol异丙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13.44L【答案】C【解析】【详解】A.异丙烯基与苯环靠着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

3、转,因而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A错误;B.异丙烯苯分子式为C9H10,乙苯分子式为C8H10,两者分子式相差一个“C”,不符合同系物之间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B错误;C.异丙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生成,根据等效氢原则可知该产物有6种氢原子,因而其一氯代物有6种,C正确;D.异丙苯分子式C9H12,该燃烧方程式为C9H12+12O29CO2+6H2O,0.05mol异丙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6mol,但氧气所处状态未知(例如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需注意在标准状况下,用物质的体积来换算所含的微粒个数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只有1 mol 气体

4、的体积才约是22.4 L。而某些物质在标况下为液体或固体是高考中换算微粒常设的障碍。如: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3NA。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体,22.4 L CHCl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所以该说法不正确。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NH4+个数为0.5NA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3NAC. 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中含有4NA极性共价键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5、4溶液,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A【解析】【详解】A. 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n(NH4+)= n(Cl-),所以NH4+个数为0.5NA,故A正确;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氧化碘离子,没有FeI2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 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22.4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阴极先生成铜单质再生成氢气,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NA

6、,故D错误。答案选A。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一定浓度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H2S酸性比H2SO4强B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向1 mL 浓度均为0.1 molL1 的Mg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0.1 molL1 NaOH溶液,先产生蓝色沉淀KspCu(OH)2KspMg(OH)2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CuS不溶于硫酸,则向一

7、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会生成CuS黑色沉淀,不能根据该反应判断H2S、H2SO4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B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者都可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先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碳,故B错误;C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硫酸钡,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D向1 mL浓度均为0.1mol/L的Mg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0.1 mol/L NaOH溶液,先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铜的溶度积较小,易生成沉淀,故D正确;答案选D。5.主族元素X、Y、Z、W、R、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其中X-的电子层结构

8、与氦相同,R和Y同族,Y元素的某种单质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Z3+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T、W、Y三种元素组成盐T2WY3的溶液通入过量CO2后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TRWZB. T和R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 化合物TX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与水反应D. T、R、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能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主族元素X、Y、Z、W、R、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其中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X为H元素;R和Y同族,Y元素的某种单质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为O3,则Y为O元素;R为S元素;Z3+和Y2-具有相同的电

9、子层结构Z在Y的下一周期,Z为铝元素;T、W、Y三种元素组成盐T2WY3的溶液通入过量CO2后产生白色沉淀,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铝而小于硫,故T2WY3为K2SiO3,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硅酸,据此分析。【详解】主族元素X、Y、Z、W、R、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其中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X为H元素;R和Y同族,Y元素的某种单质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为O3,则Y为O元素;R为S元素;Z3+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在Y的下一周期,Z为铝元素;T、W、Y三种元素组成盐T2WY3的溶液通入过量CO2后产生白色沉淀,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铝而小于硫,故T2WY3为K2SiO3,生成的白色

10、沉淀为硅酸。A. 同周期元素从左而右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T(K) Z(Al) W(Si) R(S),选项A不正确;B. T和R形成化合物K2S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选项B正确;C. 化合物TX为KH,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选项C正确;D. T、R、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钾、硫酸、氢氧化铝两两能发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判断:Y元素的某种单质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结合Y元素原子序数较小,可知为O3,从而进一步求解。6.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

11、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此时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输出电能时,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硫酸铅电极流向钙电极B. 放电时电解质LiClKCl中的Li向钙电极区迁移C. 电池总反应为CaPbSO42LiClPbLi2SO4CaCl2D. 每转移0.2 mol电子,理论上消耗42.5 g LiCl【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则硫酸铅电极的反应为:PbSO4+2e-+2Li+=Pb+Li2SO4,则硫酸铅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钙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由此分析解答。【详解】A. 输出电能时,电子由

12、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钙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酸铅电极,A项错误;B. Li+带正电,放电时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铅电极迁移,B项错误;C. 负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SO4+2e+2Li+=Pb+Li2SO4,则总反应方程式为:PbSO4+Ca+2LiCl=Pb+CaCl2+Li2SO4,C项正确;D.钙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根据正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可知2e2LiCl,每转移0.2 mol电子,消耗0.2 mol LiCl,即消耗85g的LiCl,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是解题的关键,掌

13、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础,D项有关电化学的计算明确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7.常温下,向50 mL溶有0.1molCl2的氯水中滴加2mol/L的NaOH溶液,得到溶液pH随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点pH=4,且c(Cl-)=mc(ClO-),则Ka(HClO)=B. 若x=100,b点对应溶液中:c(OH)c(H),可用pH试纸测定其pHC. bc段,随NaOH溶液的滴入,逐渐增大D 若y=200,c点对应溶液中:c(OH)-c(H)=2c(Cl-)+c(HClO)【答案】D【解析】【详解】A.若a点pH=4,(H+)=10-

14、4mol/L,溶液呈酸性,根据方程式知c(HClO)=c(Cl-)-c(ClO-),c(Cl-)=mc(ClO-),则c(HClO)=(m-1)c(ClO-),Ka(HClO)=,A错误;B.若x=100,Cl2恰好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aCl、NaClO,NaClO水解生成次氯酸,溶液呈碱性,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应选pH计测量,B错误;C.bc段,随NaOH溶液的滴入,溶液的pH不断增大,溶液中c(H+)减小,温度不变则Ka(HClO)=不变,所以减小,C错误;D.若y=200,c点对应溶液中存在0.1molNaCl、0.1molNaClO、0.2molNaOH,

15、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c(OH-),物料守恒得:c(Cl-)= c(ClO-) +c(HClO),2c(Cl-)+2c(ClO-)+2c(HClO)=c(Na+),由+得:c(OH-)=2c(Cl-)+c(HClO)+c(H+),D正确;故答案是D。8.某工厂酸性废液中含有Fe3+、Al3+、Fe2+、SO42-,以该废液为原料制备Fe2O3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会分解。常温下,溶液中不同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0.1molL-l)Fe3+Fe2+Al3+开始沉淀时的pH2.47.63.4完全沉淀时的pH3.79.64.8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还原”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试剂X可选用_(任写一种,填化学式),“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3)加入碳酸氢铵后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