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264213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岭南骑楼的艺术价值及文化研究姓 名:王骁学 号:15407300110班 级:艺学1501专 业:艺术设计学目 录第1章 绪论11.1骑楼的历史渊源及形成11.2 岭南骑楼的产生因素21.2 骑楼的发展现状与融合3第2章 艺术特点52.1 骑楼的地域风味文化52.2 骑楼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7(1)仿哥特式7(2)代表作:文明路骑楼7(3)古罗马券廊式7(4)仿巴洛克式8(5)中国传统式8第三章 骑楼文化93.1 外来文化的影响93.2 中国文化的传续93.3 中西合璧的岭南风格建筑10第1章 绪论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

2、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随后也传入华南地区。骑楼是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1.1 骑楼的历史渊源及形成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曾一度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广州骑楼多在1920后形成,是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半岛传入,主要是在广东民居竹筒屋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外廊式样的模仿而成,在其身上正好体现了近代广州对西方异质文化开放融通的地域品格。

3、广州骑楼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然地理气候,其次在于通商口岸的背景,再次是来源于城市改造运动。骑楼是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在两广、福建、海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骑楼建筑在每栋房屋的底层均留有三面畅通的空间,而面向

4、街道的大门却向里缩进一定的空间,门内就是商家的店铺,而楼上便是商家的住宅,是集经商和住宅为一体的功能性建筑。大门外三面都是走道,而二层以上的楼房均跨过走道,骑在前面的廊柱上,所以这样的建筑如同骑马一般,被称为骑楼。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1.2 岭南骑楼的产生因素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春无沙尘,沿街店铺不需如北方做封闭式门面处理。而当骑楼人行道贯穿商业区时,其优点显而易见:春夏多雨季节,骑楼是行人的雨伞,夏秋阳光酷烈时,又有遮荫的功能,台风猛烈之时,骑楼又可以使行人免受搂层落物的伤害。骑楼对行人的

5、这种全方位的呵护,使其深受粤人喜爱,可以想象,炎炎烈日或者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下躲在骑楼的阴影里尽情闲逛购物,是一种怎样惬意的建筑景观与生活景观。图1 :骑楼基本建筑结构及住宅形态,图片来源: 在区位优势上,广州历史上为由南海、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基地,特殊的通商口岸优势使广州处于接触西方文化的前沿地带,来往各地的富含岭南文化中兼容并包的吸纳精神的华侨,将南洋等各地的西方异质建筑文化带回广东,并结合实际商业需要,使广州成了骑楼建的接受地与传播地。 在城市改造运动方面, 民国初年广州市政府大力推动骑楼建设,制定建设骑楼的章程,规定了骑楼建设的基本章法:柱距4米,进

6、深4米,净高56米。并且统一管理统一退缩道路,规定可建和不可建的路段。当时的西关一带大量拆除旧房开马路,在丰宁路、十甫路、上下九路,龙津路、西华路、西堤、六三三路开始出现商住结合的多层骑楼建筑,总长度近八公里。以广州为建筑模式的市改计划还被推广到其他城市,被西江、东江、北江、韩江、潭江等流域的许多重要城市先后模仿,从而迎来了骑楼建设的黄金时代。1.2 骑楼的发展现状与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末广州骑楼开始出现。广州近代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上任之后大力推进洋务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他非常关注沙面租借的建设,并对当时广州街道的混乱状态颇为不满。于是张之洞提出筑建长堤的计划,这是一项综合发展计划,

7、在现在看来长堤计划改善了城市的物质建设, 也是发展经济同时提高广州的传统业务的现状,对广州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实堤岸的设想就是广州骑楼的原型,这项措施不但对堤岸, 马路还有铺廊等都进行了严格的尺度的控制,广州的整个城市空间由堤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和活力.在国外骑楼形式没有进入中国,慢慢向近代的骑楼演化前,东南亚地区的骑楼是外来形式与当地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近代岭南的骑楼类型包括三种,尤为突出的是混合式骑楼 广州骑楼大部分由传统的“竹筒屋”改造而成,骑楼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兴盛起来。当时的主要的商业街道纷纷采取了骑楼这种宜居宜商,居住与商业结合的建筑方式。在骑

8、楼流行时期,广州西濠口的骑楼群堪称壮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34年建成的爱群大酒店,其一层所采用的骑楼结构是广州骑楼的典型。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骑楼作为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路走来,到现在,已渐渐失去了居住的功能。伴随经济的发展,骑楼难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经济中心也渐渐从老城区转移到新城区。位于老城区仍保留完好的骑楼现在更多地用于商业经营,如现在的北京路步行街,就是在原来传统的骑楼建筑群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如今的北京路,传统的骑楼被粉刷一新,传统气息与现代化气息相互交融。图2:广州骑楼,图片来源:第2章 艺术特点2.1 骑楼的地域风味文化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和澳门,是一座较早接受

9、外来文化、跨入近代化进程的城市,在很多方面都都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得十分鲜明。比如说骑楼。鸦片战争后,欧式骑楼传入广州,与广州传统的飘檐式建筑相结合,演变成为轻巧通透的骑楼。骑楼堪称是广州人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传统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既取法“欧风美雨”,又“中西合璧”的建筑。在广州,骑楼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楼顶、楼身、楼底。下段楼底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楼身为楼层、上段楼顶为檐口或山花。骑楼的楼顶形态各异,有塔形的,也有的在正面挑出拱形雨棚,骑楼楼顶的造型非常丰富。 楼身的装饰也是各有不同, 浮雕图案、阳台铸铁栏杆、也有窗洞形式等,丰富多彩的

10、形式使得骑楼楼身的墙面非常漂亮。有的墙面装饰了西方巴洛克或洛可可的建筑风格,有的是带有岭南特色的水果和吉祥寓意的纹饰,还有一些是中国古典卷草的图案,有的把满洲时期的窗运用在骑楼上。骑楼的墙体装饰面往往是不拘一格的,中西文化建筑的相融合,形成了岭南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在骑楼中最重要的面是沿街的立面,沿街立面可以分为三段:从下到上依次是骑楼列柱、楼层和山花檐口。沿街的立面经常在每一层的窗台以下的窗楣或檐口等处加上一些丰富的装饰用浅浮雕或纹样,立面上的装饰纹样整体变得丰富,都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了。 骑楼的第一层是自由漫步的长廊,其中的店铺,戏院,旅馆,茶楼相连,楼上是作为居住。这种公共步廊的设计方

11、法和新加坡的骑楼建筑的最初形式有点相像,而外廊的形式和很有可能由英国殖民者建造的,所以,也就有了“骑楼的最早形式是英印殖民地的外廊形式”这一说。这样的组合可谓是商业与住宅的完美结合,自由长廊既给人们在酷热的盛夏和多雨的季节有了驻足停留的空间,同时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骑楼的建筑结构,因为店面不在街道旁边,所以为了支撑建筑的整体平衡,建筑走廊伸出两条柱子来,我们称其为廊柱。一般廊柱之间相距4m,有4m的进深,还有就是净高是有5m或6m。 从结构形式来看,早期的骑楼建筑结构主要由砖木为主,石灰砂浆面做装饰处的处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骑楼的建筑材料逐步由混合材料取代了,所以现代的骑楼多为

12、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所代替。但是不同时代的骑楼都还保持着砖木结构。一方面可以看出广东的骑楼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有着相同之处,另外一方面还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即建筑形式是人们长期的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3:爱群大厦夜景,图片来源:骑楼立面的处理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骑楼建筑立面在处理上是较为成熟的。在骑楼中外交融的风格的楼街巷口,一般设有典型的岭南风格的牌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骑楼顶部女儿墙和中部的楼层以及首层的廊在设计方面,都极具欧陆风格。与此同时也有受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古气息影响的风格,有的还受当地的影响,形成混合形式风格。广东骑楼从里面上来看,中式的建筑语言和西式的建筑语言相互穿插,相互渗透。

13、两种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骑楼将这两种文化表现的非常完美,这也就是广东的建筑的特色所在。它将代表中国古典建筑宫廷式为代表的花窗和砖雕牌坊与西方有突出的圆形拱窗和罗马柱有机结合。骑楼有两个流派分别是东山骑楼和西关骑楼,这两者在风格上也有点差别。西关骑楼应该说是早期的骑楼的代表,在里面的装饰上有明显的照搬巴洛克风格的痕迹,楼身、山花大多数则采用了古罗马的装饰符号,如卷曲花纹和罗马柱等。但西关骑楼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很多的元素。东山骑楼形成的时间则较西关骑楼晚,但在审美方面,东山骑楼从具体走向抽象了,一步步抛弃了那些较为复杂的符号装饰,更加趋向现代化同时也更加简洁了。2.2 骑楼各具特色的建筑风

14、格(1)仿哥特式代表作:爱群大厦这种形式在其他城市也较为少见。北京路新华书店和长堤爱群大厦是其代表作。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拉长的拱形窗表现了明显的哥特装饰意味。爱群大厦则将哥特风格加以灵活运用和改良,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以仿哥特式窗,底层骑楼柱廊也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觉到浓厚的哥特风格。南洋式图4:长堤新华大酒店,(2)代表作:文明路骑楼这是一种在南洋地区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即在女儿墙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其原本是为了预防南洋一带强烈的台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的技术处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在文明路、海珠路上都可以找到。(3)古罗马券

15、廊式代表作:长堤新华大酒店这种形式骑楼在其它城市较少出现,在广州却能找到不少实例。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底层骑楼为券柱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丰富。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式,使其罗马风格更为浓郁。(4)仿巴洛克式 万福路骑楼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在广州的骑楼中,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在下九路、龙津西路、万福路等都可以找到。(5)中国传统式 德政南路骑楼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这种骑楼仅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等还有零星保存。第3章 骑楼文化3.1 外来文化的影响广州骑楼是深受“欧风美雨”影响的产物,所以,在整体建筑的装饰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