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19776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0.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与方剂上课版ppt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与方剂,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内容(15年6分,单选4个,多选及综合利用各1个,今年预计5-8分),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1分) 中药的性能(2分)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症(1分) 中药的配伍(2分) 方剂与治法(2分),3,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v最早的本草著作是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把医和药融为一体,对药物性质初步归纳: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服药方法、剂型选择,为中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v全书共三卷, 动、植、矿三类(365种):至今仍有20余种沿用不衰; 茶叶、甘草、牛膝、天麻 上品-养命 中品-养性 下品-治病,南北朝,对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梁陶弘景著成本草经集注,增

2、加药物365种,每药之下有性味、功能与主治、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 特点: 开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自然来源分类, 对采药季节,贮藏、保管、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制药规范及用药方法等,做出说明。 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至此,中药理论体系雏形已定,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长孙无忌、苏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唐慎微

3、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每药按照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逐一介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之一,创

4、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在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本草学,是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大总结。,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成书于1999年,几乎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载药8980种(收集药物最多),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v中药性能又称药性。 v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有毒无毒,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四气四性:寒热温凉 v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阴阳)程度上的区分 v四气的确定: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

5、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四气,作用与适应证(p4),寒凉药(阴),温热药(阳),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有伤阳助寒的副作用,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作用:温里散寒、温经通络、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但有伤阴助火的副作用,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四气,v最初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黄连、黄柏之苦(能降泄燥湿的多具苦味) 甘草、枸杞之甘(能补虚缓急的多具甘味) 桂枝、川芎之辛(功能发表行散的多具辛味) 乌梅、木瓜之酸(能敛肺涩肠的多具酸味) 芒硝、食盐之咸(能软坚

6、散结的多具咸味) v后来采用以药效推定其味。,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五 味,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五 味,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p5),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滋燥,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酸能生津、安蛔,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慎用,山茱萸,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苦 味,能 泄,能 燥,能 坚,通泄泻下积滞(大黄) 清泄清热泻火(黄连) 降泄降逆气止呕(苦杏

7、仁、代赭石),寒湿苦温燥湿(苍术) 湿热苦寒燥湿(黄柏),泻火存阴、坚厚肠胃(黄连),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伤津、伐胃,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能 软,咸 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能 下,渗湿利尿,伤津,涩附于酸,酸涩并称,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淡 味,涩 味,芳 香,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3、性同味异,作用不同,麻黄 辛温、发散风寒,淫羊藿 甘温、补肾壮阳,乌梅 酸温、敛肺涩肠,厚朴 苦温、燥湿,治寒湿证,性 味 组 合 p6,1、性味相同,作用相近,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2、性味不同,作用不同,苦寒、清热。 甘温、补阳,4、味同性异,作用不同,薄荷

8、辛凉、发散风热,石膏 辛大寒、清热泻火,砂仁 辛温、温中行气,附子 辛热、补火助阳,性 味 组 合,升降浮沉p6,含义,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确定依据:药物质地轻重、药物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温升、凉降、热浮、寒沉,辛甘淡主升浮、寒苦咸主沉降)、药物的效用(临床疗效,主要依据),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所示效用p7: 升浮类: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作用; 沉降类: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升 向上,浮 向表,

9、发表,祛风,散寒,升阳,涌吐,开窍,头风痛、表证,内脏下垂、 窍闭神昏,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降 向下,沉 向里,清热,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里热证,呕吐,喘咳,阳亢,自汗,盗汗,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临床应用: 顺其病位选择:病位在上在表,选用升浮之性之药(风寒表征,荆芥、紫苏、防风),病位在下在里,宜用沉降之性之药(脚气肿痛,黄柏、苍术、牛膝); 逆其病势选择:病势下陷,选用升浮之性之药(升麻、柴胡),病势上逆肝阳上亢,宜用药性沉降之药(夏枯草、磁石、熟地黄)。,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归 经,含义,指

10、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意义,1. 便于临床辩证用药。,2.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3. 同时还要依据脏腹经络理论,恰当选择用药。,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归 经,依据,1. 药物特性: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甘入脾,2. 疗效。,3. 表述方式。,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二、应用,1. 按经选药,咳嗽、气喘肺经病选入肺经药,胁肋胀痛、乳胀疝痛肝经病选入肝经药,杏仁、苏子,柴胡、香附,2. 引经药,某些药物可引导其他药物作用于某一脏腑。,桔梗、牛膝,有毒无毒p9,古代毒性的概念,是药物的总称,又指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毒药

11、 剧毒药 副作用 过敏反应,现代毒性的概念,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有毒无毒,确定依据,是否含有毒害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辩证不准;个体差异;离经侼法,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原因,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又称中药功能,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学关于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的特殊表达形式。,功效分类p13,治疗功效,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对因: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对症:缓解消除症状,对病证:某些中药对疟疾、黄疸等病症,具有明显优于它药的疗

12、效。,对现代病症: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不能用传统术语表达。,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按照用药法度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应用中药的主要形式。,含 义,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目 的,1照顾全面,适应疾病的复杂性。,2加强药物作用,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3. 相互制约减少毒性和副作用。,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p15,配伍关系(考定义和例子),最早提出“七情”的当推神农本草经。 药物七情指单味药物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 七情合和,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1. 单行:不经配伍,用单味药物治病。如清金散、至圣丹、独参汤。,鸦胆子,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2.相须:

13、性能功用相类似的药物合用,能明显增强其原有疗效。“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 石膏加知母:增强清热祛火效果。,石 膏 配 知 母,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效果。,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畏者,受彼之制也”。半夏畏生姜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生姜杀半夏,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14、。,人参补气,莱菔子降气,恶,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也”。,恶,生姜温肺,黄芩清肺,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7.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反者,两者不合也”。如十八反药物。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1相须、相使协同增效,充分利用 2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用毒剧药时考虑; 3相恶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加以注意; 4相反增加毒性或副作用,属配伍禁忌,避免应用。,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p17,治法的概念即治病的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

15、之后,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法则。,多层次,两大特点,多体系,常用治法八法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提出: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治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八法的制定是以八纲为依据,寒,热,虚,温,清,补,实,泻,汗,吐,下,消,表,病在上部,病在下部,有形之 邪结聚,此七法为 单一治法,和,脏腑阴阳 表里失和,复合治法,八 法,概念: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疮疡初起,有寒热表证,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汗 法,适应症:外感

16、表证,风寒辛温,风热辛凉,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分类p18),概念: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痰涎、宿食、毒物从口中吐出,易损胃气,适应症:痰涎壅阻于咽喉、胸膈 宿食留滞胃脘,吐 法,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概念:通过荡涤肠胃、泻下通便,使停留 肠胃的有形实邪从大便排出,宿食不消 疳积虫积,瘀血内停 顽痰停饮,下 法,适应症:热结、寒积、燥结便秘 寒下、温下、润下,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概念: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使邪在半表半 里、脏腑、阴阳、表里失和得以解除,肠寒胃热 表里同病,适应症:邪在少阳之半表半里证 肝脾不和,和 法,特点: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无 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概念:通过温里祛寒、回阳通脉作用,使 寒去阳复,治疗里寒证,血虚寒凝经脉,适应症:中焦虚寒 阳衰阴盛之亡阳证,温 法,里寒成因,寒从中生,外寒直中,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概念: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