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85297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7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 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 路,羁危 万里身。乱山残雪 夜,孤烛 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 新。 【注释】 除夜:除夕。 迢( ti 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 称。后亦多泛指四川。 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 苦。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 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 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

2、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 三巴路 ” 言路途遥远,“ 万里身 ” 表地域艰险。 B. 颔联中, “ 夜” 点明了时间为除夕,“ 乱山 ”“残雪 ” 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 亲近的无奈现实。 D. 尾联中 “ 明日 ” 二字紧扣题中的“ 除夜 ”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 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核心是一个“ 悲 ” 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 绪。 B.

3、 颔联写山用一“ 乱” 字,写雪用一“ 残” 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 冷的心境。 C.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 僮仆 ” 之亲,暗指 “ 骨肉 ” 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 活的拮据困窘。 D. 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A 错误,应是:“ 三巴路 ” 表地域艰险; “ 万里身 ” 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 “ 情亲 ” 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故答案为: A;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

4、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 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 意,理解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 柳 ” 在春日的样子,“ 逐东风 ”“拂舞筵 ” ,好似与宴会上的舞 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 清秋 ”“斜

5、阳 ”“秋蝉 ” ,点染了环 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 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解析】 【分析】对比手法: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 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 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 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 秋”“斜阳 ”“秋蝉 ” 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 是繁华

6、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 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 柳 ” 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 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 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 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 怀有 “ 欲回天地入扁舟” 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 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

7、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 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故答案为:首句中,诗人追想了“ 柳 ” 在春日的样子,“ 逐东风 ”“拂舞筵 ” ,好似与宴会上的 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 清秋 ”“斜阳 ”“秋蝉 ” ,点染了 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 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 的画面,看这

8、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3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 月” 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 月” 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许 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 (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 【分析】(1)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 面,低低的洒在窗

10、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 ” 和“ 低” 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 ” 是泛指那些和 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 多么遗憾的事啊! (2) AD 与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 时” 与“ 千里共婵娟 ” 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B 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 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 月” 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

11、 生表述合理即可。如“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等。 故答案为: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AD; 月上柳梢头 /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点评】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 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 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这首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美好祝愿愿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 安健康,即便

12、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结合诗句内容即可做出解答;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答题时注意注意筛选与月亮这一意象有关的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4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 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 黄金台 ” 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_的决心。 (3)“ 云” 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 云” 形象的赏析不正

13、确 的一项是() A. “ 荡胸生曾云” 作者以 “ 云 ” 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 荡,无比开阔胸襟。 B. “ 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者以 “ 云 ” 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 黑云压城城欲摧” 作者以 “ 云 ” 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 落的心情。 D. “ 白云千载空悠悠” 作者以 “ 云” 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答案】(1)示例: “ 燕脂 ” 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 凝夜紫 ” 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

14、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3)C 【解析】 【分析】( 1)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如首句于“ 云” 上着 “ 黑” 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而这“ 黑云 ” 又“ 压城 ” 以至压得 “ 城欲摧 ” ,明显有象征意义。 “ 云” 上特加 “ 黑” 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 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 ,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 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 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

15、败敌 兵。 “ 塞上燕脂凝夜紫” 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 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 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 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 烈、更加动人。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 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 2)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 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

16、,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 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 黄金台 ” 。“ 玉龙 ” ,唐人用以称剑。黄 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 龙” ,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 黄金台 ” , 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 玉龙 ” 和“ 黄金台 ” 造型设色,创造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玉龙为君死 ” 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据此理解作答。 (3)C 项赏析错误。 “ 黑云压城城欲摧” 作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 重。 故答案为: 示例: “ 燕脂 ” 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 夜紫 ” 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C。 【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文,把握句意,体会运用的写作方法或修辞 手法,把握写出的内容,体会抒发的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