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

上传人:沧海****3 文档编号:148133910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山西标准2020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14/T 21362020 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要求,以及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信息管理 和持续改进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特种设备: a)未取得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或者超出许可范围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 b)国家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已经明确要求实施监督检验,但未进行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 c)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的特种设备; d)已经办理停用手续并告知登记机关的特种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2、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 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4 DB14/

3、T 21362020 2 风险管控 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5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 压力容器 (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3.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以下简称使用单位) 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的自然人, 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 或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 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具体应按照TSG 08-2017的规定进行判定。 3.7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 特种设

4、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实际最高管理者, 对其单位所使用的特种设 备安全、节能负总责。 3.8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10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 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4基本要求 4.1总则 4.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实施指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

5、 系,坚持“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特种设备使用 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 应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实行自评、 自控及差异化、 动态化管理。 DB14/T 21362020 3 4.1.2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包括: a)辨识风险:识别特种设备风险的存在形式,分析事件事故的起因; b)评价划级:定性、定量评价特种设备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 c)制定措施:制定特种设备风险控制措施; d)分级管控:依据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及使用单位管理层级,划分风险管控等级,明确管控责任, 落实管控措施; e)变更评审:特

6、种设备标准规范、设备本体、作业活动、人员、使用条件等发生变更时,应重新 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更新相关信息; f)持续改进:周期性进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评估,纠正体系运行过程的问题,保障 体系持续改进。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 序时,对图1中的程序进行增加或调整。 辨识 风险 评价 划级 制定 措施 分级 管控 变更评审 发生变更持续改进 图 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4.2机构与职责 4.2.1使用单位应成立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明确以下职责: a)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特种设备

7、分级管控工 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b)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在主要负责人的授权下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 c)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岗位职责进行安全风 险评价;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熟知安全风险,落实岗位管控措施。 4.2.2使用单位可聘请、 委托服务机构或技术专家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4.2.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员、作业人员应层层落实特种设备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的分级管控体系。 4.3制度管理 4.3.1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

8、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程序;明确管 控分级、责任划分的要求。 4.3.2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评价与分级管控工 作。编制风险点登记台账、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参见附录 A),确定风险辨识、评价方 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4.3.3使用单位应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纳入单位、岗位综合绩效进行考核。 DB14/T 21362020 4 4.4人员培训 4.4.1使用单位应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 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4.4.2专题培训应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

9、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并能正确、灵活运用; 专题培训还应重点培训全体员工风险管控责任意识,使其掌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4.4.3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应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4.5资料收集 使用单位应依据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主要包括: a)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 b)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验收、检验检测等技术文件; c)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 d)特种设备周边环境、区域位置图; e)特种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f)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应急预案; g)事故案

10、例; h)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5风险辨识 5.1风险点划分与排查 5.1.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参照目录、全面排查、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 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点的划分与排查。 5.1.2按照特种设备目录,可将风险点划分为: a)锅炉,如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b)压力容器,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氧舱; c)压力管道,如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 d)电梯,如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型电梯; e)起重机械,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

11、门座式起重机、升降机、 缆索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f)客运索道,如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 g)大型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飞 机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滑道类、水上游乐设施、无动力游乐设施; h)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如机动工业车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 5.1.3按照特种设备作业活动,可将风险点划分为: a)设备操作:开停车、运行监控、偏差调节、工艺操作等; b)异常状况处理:临时操作(如停电、停水、停气等)、紧急停车、故障处置等; c)配套设施操作:电动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通风系统、输

12、送系统的启动、运行、停止等; d)相关作业:检修作业、维保作业、自行检测、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e)特殊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化学品生产单 位的相关特殊作业安全要求应按照 GB30871 的规定执行。 DB14/T 21362020 5 5.1.4使用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全过程进 行风险点的排查, 建立包括特种设备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的风险点登记台账, 为下一步危险源辨识做好 准备。 5.2危险源辨识 5.2.1辨识方法 5.2.1.1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的

13、要求,根据特种 设备种类、状况和辨识的具体对象来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 5.2.1.2对于特种设备本体及配套设施安全风险,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见附录 B)进行危 险源辨识;对于特种设备作业活动安全风险,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参见附录 C)进行危险 源辨识;也可以采用事件树分析法(ETA)、事故树分析法(FTA)(参见附录 D)或相关规范、标准中 的其他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5.2.1.3使用单位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辨识特种设备危险源,以相互印证。 5.2.2辨识内容 5.2.2.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本单位全部的特种设备和相关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温度、压力、介质、 容积、

14、高度、速度、载荷等不同因素带来的影响。不论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大小,均应把本单位特 种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加以识别。 5.2.2.2特种设备危险源应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因素、管理缺陷等四方面 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具体如下: a)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应包括人的心理、 生理性以及行 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考虑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以及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 制度的行为,比如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误操作等,管理人员指挥错误、监 护失误等; b)物的不安全状态来自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

15、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包括物理性、 化学性以及生物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需考虑设备机械与电气状况、 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 设备附属装置、相关的危险化学品等,比如特种设备本体失效、控制系统失效等故障; c)不良环境因素来自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应包括室内、 室外作业场所的环境不佳, 和恶劣的气候与自然环境,比如安全空间设置不合理、采光照度不足、发生自然灾害等状况; d)管理缺陷来自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应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责 任制未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等。需重点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 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落实情况,

16、比如操作规程不规范、脱检等现象。 (三落实: 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两有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一检验:特种设备检验;一预案: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5.2.2.3使用单位应考虑本单位特种设备实际情况、 使用环境、 事故发生状况等因素开展危险源辨识。 6风险评价 6.1评价方法 6.1.1使用单位可选择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并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DB14/T 21362020 6 6.1.2使用单位可采用风险矩阵法(LS)(参见附录 E)、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 F)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填写评价记录。 6.1.3使用单位可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2风险等级 6.2.1使用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人员、设备和财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 严重程度,结合单位实际,确定适用的风险可能性、危险程度、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应采 取从严从高的原则,并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有关特种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