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8112857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_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_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的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各种生物种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全部,体表,彼此有利,想一想: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群落的基本特征有:物种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知识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指群落中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垂直结构 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 影响植物分

2、层的主要因素是_,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植被东西分布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 影响森林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和_,各个生物种群,分层,阳光,温度,水,食物,栖息空间,3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_、地形、_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_,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分布,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种群,镶嵌,知识点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 _: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2)_:在

3、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另一个群落,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繁殖体,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议一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 答案: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答案:bdac,判一判 1池塘中全部的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说来,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3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

4、关系()。 4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5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6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7冰川泥地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答案:1.2.3.4.5.6.7.,提示1.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4.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5.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7.冰川泥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高考地位:5年11考,(2012全国卷,福建卷、广东卷,2011山东基本能力,2010广东卷),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2.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提醒(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

5、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高考对本考点考查着重于群落的内涵、外延。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实例,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优势种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典例1】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 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 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 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 存在竞争关系,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

6、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破题关键,解析根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可知,图示不能说明甲、乙、丙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项错。据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没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可能会在生存空间或其他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B项错。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C项正确。图示捕食状况是三个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但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不断改变,故捕食特点也会不断变化,D项错。 答案C,【训练1】 (2012河南三市

7、调研)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在410 d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 16 d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 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始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

8、最后达到稳定,但没有单独培养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2)由图2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二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实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出现象发生。,答案(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共存垂直(3)出生率和死亡

9、率,群落的结构及演替,高考地位:5年16考,(2012全国卷、海南卷,2011全国卷、江苏卷、安徽卷、海南卷),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 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

10、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二、群落的演替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2.群落演替的原因 (1)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2)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3群落演替的方向 (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

11、是完全地取而代之。 群落演替存在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典例2】 (2012海南单科,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

12、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 答案B,【训练2】 (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

13、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所以A选项错误;各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B选项错误;蝶类由于食物的原因分布是与植被类型有关的,所以C选项错误。 答案D,规避2个易错点,易错点1种间关系,错综复杂,稍不慎则易错失分,易错点2几种种间关系曲线容易混淆 点拨(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

14、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纠错演练 1(2012潍坊模拟)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解析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该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故A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故B错误、D正确。捕食属于种间关系,大鱼

15、吃同种小鱼为种内斗争,故C错误。 答案D,2(经典题)下图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B._;C._;D._。 (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 (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1)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和(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后趋于稳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高考地位:5年8考,(2012福建卷、广东卷,20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