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973043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中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B C D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 B和 C D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45题。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4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

2、量的数据是( )A B C D5表中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资源是其首要影响因素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右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椐此完成6-7题。6.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历史条件 B.教育水平 C. 经济水平 D.自然条件ABCD右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后回答8-9题98某医科大学毕业生想开一私

3、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应选择在( )AA BB CC DD 9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A该地卫生所集中,成行成市利于经营B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D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下面的“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10-12题。10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Dab=c11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1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河流附近,

4、取水方便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图3是某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3-14题。13形成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交通、河流 B地形、河流 C河流、气候 D资源、河流14若该地的工业与城区的分布合理,则该地的河流流向和最小风频的风向最可能是( )A自西向东流,东风 B自西向东流,北风 C自东向西流,南风 D自东向西流,西风图示是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读图回答15-16题。15蔬菜大棚实质上是改善了农业生产中的(

5、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C、降水条件 D、热量条件16春节期间,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发现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a处土壤条件好 b处水分条件好 a处热量条件好 b处温差大 b处温度高A B C D一个国家可因经济发展而致富,但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下图显示的是富裕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据此完成17-19题=。17图中AD所显示的问题分别是( )A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B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C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D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18关于问题C起因

6、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排放量过多B人类向环境直接排放废物的量已远远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C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可再生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废弃物排放量剧增19下列解决问题B的措施,正确的是:( )随手关灯 减少空调使用时间 减少计算机等电器的待机时间 对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采取限制措施A B C D右图是“我国一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部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20-21题。20图中杂货部的市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市场 C交通D便民2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B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关C从商业网点

7、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比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D交通线的变化对集市的兴衰没有影响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22.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 ) A.甲 B.乙 C.丙 D.丁 23.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读图表,回答24-26题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花卉蔬菜稻米甘薯市场价格(元千克)3020126生产成本(元千克)151262运费(元千克千米)3.02.00.50.2单位面积产量(千克)2015410当地粮食作物农事安排月份123456789101

8、112水稻生产休耕育秧插秧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休耕田间管理收割24、 根据上表资料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 亚洲季风区 B.美国中央大平原 C .西欧 D. 潘帕斯草原 25、从经济效益考虑,该地区最适合经营的农作物是( )A. 花卉、甘薯 B. 花卉、蔬菜 C.花卉、水稻 D. 蔬菜、水稻 26. 该地发展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雨热同期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人口稠密A. B. C. D.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图”,完成27-28题。27.下列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C欧

9、洲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趋势与甲国相似D目前老年人口的比率乙国高于甲国28.关于目前两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B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C乙国人口增长快,原因是国家经济迅速发展D乙国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读图,完成29-30题29甲乙丙分别所代表的工厂最可能是( )A家具厂、高级时装厂、炼铝厂 B高级时装厂、家具厂、飞机制造C水产品加工厂、高级时装厂、制鞋厂 D制糖厂、高级时装厂、飞机制造30目前丙类工业分布转移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

10、区转移 第卷(共40分)二、综合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3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32.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图1 图2(1) 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粮食产区 花卉蔬菜园艺区 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B为_,C为_,D为_。(2)说出布局的理由是什么?(3)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

11、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33、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甲地可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部门是 工业,其属于 指向型工业。(2) 下列工厂中不适合建在图中乙地是(双选)( )(2分)A食品厂 B钢铁厂 C服装厂 D石化厂(3)该城市计划在丙地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区,根据图中所提供信息,分析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是有哪些?(4分)34.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在我国上海正式开园。阅读以下有关上海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材料一:随着上海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上海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市区范围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先后兴建了一批卫星城,如甲图。不少的市区工业企业都纷纷迁往卫星城,各卫星城形成多个国家级或市级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同时,根据调查,近年来,上海城市人口的分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市中心区人口开始下降,郊区人口反而上升,如1990一1997年,城市中心区人口下降了1270%,而近郊区人口增长了2530%。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