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93859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游民问题幻灯片(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9(一),1,第九章 游 民 问 题,2,2008-2009(一),第一节 游民问题,流动人口 指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了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在某一地区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常住地的人口,3,2008-2009(一),流动类型 劳务型流动人口 公务型流动人口 社会型流动人口 游民型流动人口,4,2008-2009(一),游民问题的研究理论 弱势群体理论 农村弱势群体 是与其他地区农村或本地区高收入群体相比较,在社会结构中参与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既包括低收入者,也包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 流浪乞讨人员 社会弱势群体,5,200

2、8-2009(一),判断流浪乞讨人员是否为弱势群体的几个方面 人员构成贫困农民、底层农民工、底层流动人口、离家儿童 综合特征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 生活质量较低; 生活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能力低下,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为问题 社会资源经济利益、生活质量、承受力三个方面的社会资源低,6,2008-2009(一),农民流动失范理论 “失范” 传统与新价值观冲突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称为“失范”(埃米尔.涂尔干) 失范就是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抑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默顿),7,2008-2009(一),失范不同的理论视角

3、社会变迁理论 失范是随着社会流动增加,传统的风俗习惯、公众舆论、信仰、礼仪等控制手段减弱,而导致的“道德全面败坏” 社会心理理论 失范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大众精神低落,颓废情绪蔓延; 表现在个人层面上是个体的生存状态没有依附,有强烈的不幸感和无意义感,形成越轨的心理铺垫 文化结构理论 社会认可的目标 达到目标所运用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 社会文化学视角 个人素质、劳动技能缺乏,在流向城市过程中找不到工作,陷入生活困境,盲目游荡甚至乞讨 城市竞争能力弱,生活质量及其低下,滋生越轨行为,甚至因犯罪而流浪,8,2008-2009(一),边缘化理论 边缘地位 是指人们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权力中心之外

4、,他们不被认真对待,在“被忽视”中生活 边缘人格 过渡人,即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站在传统与现代连续体”人格状态上的人 边缘人,即远离某一文化中心,“处于人类相互理解边缘的人” 边际人,是处在多种文化冲突与矛盾状态中的人 边缘人格,就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变迁中,面临难以适应的环境,屈服于压力而处于一种不够健康、失态但不至于失控的人格状态,如矛盾、焦虑、自卑、攻击、冲突、自尊感低下、道德感低下等人格特征,边缘人格的极端发展就演变出颓废行为、无序行为、无政府行为、极乐主义行为、极端个人主义行为,9,2008-2009(一),剥夺理论 “绝对剥夺” 客观经济的被剥夺状态 “相对剥夺” 是指人们需求

5、的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状态,10,2008-2009(一),越轨理论 违反生活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就是越轨(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概论) 越轨行乞的原因_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社会保障缺乏;综合性因素,11,2008-2009(一),资源理论 吉登斯资源就是使事情能够发生的能力 霍曼斯资源是财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交换 科尔曼资源是那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非物品及事件 总 之资源是那些可以满足人各种需要的东西,既包括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各种非物质性的东西,如舆论等(关系、技能、手段、舆论、人格等),12,2008-2009(一),农村贫困人口外出流动成游民的类型 进城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农

6、民 无劳动能力的一些农村妇女、老年人、儿童、甚至残疾人 有劳动能力,无正当就业需求的人员,13,2008-2009(一),一、农民工中的游民,14,2008-2009(一),进城农民的三个层次 带资金进城的农民 以打工为生的农民 农民工中的边缘人,15,2008-2009(一),城市中的“三无”人员 无合法职业 无正当收入 无固定居所,16,2008-2009(一),“三无”人员的特征 工作极不稳定 小团体活动 长期滞留于城市,不愿意回家乡 流浪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通常具有反社会的心态 没有理性人生观,17,2008-2009(一),二、游民产生的原因,18,2008-2009(一),就业

7、歧视 20世纪90后期,一些大城市限制外地人就业政策 部分农民找不到工作,19,2008-2009(一),制度隔离 农民工未有城市居民的待遇 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20,2008-2009(一),无认同感 农民工对市民有不满情绪,心理上有受歧视感 冲突领域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 冲突强度和方式心理上的相互抵触 冲突的规模个人间或小群体间的冲突,21,2008-2009(一),三、对策和建议,22,2008-2009(一),加强政府的就业管理与服务 提供劳动力需求信息,减少盲目流动 完善就业制度,改变就业限制政策 规范劳动力市场,23,2008-2009(一),社会关心 社会各界

8、对农民工给予必要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以减少不良社会后果。如夜校、“外来人口学校”、“妥善解决纠纷”,24,2008-2009(一),组织就业 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合作,对有劳动能力的,引导就业;无劳动能力的,当地政府安置;越轨行为的,按治安条例或法律处理,25,2008-2009(一),第二节 乞丐问题,26,2008-2009(一),27,2008-2009(一),一、当前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主要特征,(一)流浪乞讨人员是边缘弱势群体 1、流浪乞讨人员的边缘性问题 边缘地位“被忽视”、“被遗忘” 边缘人格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格特征并不反社会但也不健康,并伴有诡异、无序迁徙、无视社会规则甚至越

9、轨等行为特点,28,2008-2009(一),2、流浪乞讨人员的弱势性问题 人员构成 经济地位、社会因素 综合特征 社会资源 社会结构,29,2008-2009(一),(二)流浪乞讨行为是无序的迁徙行为 1、边缘地位、边缘人格与无序迁徙行为 流浪乞讨式迁徙违反社会规范 自尊感、自我感、秩序感都比较低下,而攻击行为和冲突行为明显 长期远离社会生活中心,生活在被忽视、被遗忘的边缘化状态,易滋生出病态的人格特征,30,2008-2009(一),2、边缘人格与流浪乞讨者阶层认同 阶层认同是分析社会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影响阶层认同的因素 客观因素职业地位、收入状况和教育水平 主管因素个人对自己和社会分

10、层结够中所处地位的主观看法 与边缘人格存在对应关系的因素 乞讨合理与“家庭判断” “效仿从众”与“对生活变化判断” “矛盾冲突”与“对公平判断” “强求索讨”与“收入水平判断” 边缘人格强化了流浪乞讨的主管阶层认同,31,2008-2009(一),边缘地位、边缘人格与流浪乞讨之间的循环,32,2008-2009(一),(三)部分流浪乞讨生活是越轨的生活方式 第一个层面,偏离社会文明准则的越轨 第二个层面,属于违反社会秩序的越轨(如短斤少两、好吃懒做) 第三个层面,属于违反社会法规的越轨(如偷窃、抢劫),33,2008-2009(一),1、以诈乞为主的行乞手段 以人做道具行乞皖西北阜阳市郊区宫小

11、村 案例一:一安徽籍农民,左小腿缠着血红色、脏兮兮的绷带,左手也捆着绷带。但当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剪开令人作呕的绷带,结果发现:此人用白色牛皮纸裹着小腿,纸上涂了一些用红色墨水浸泡过的东西,牛皮纸里面的小腿什么病也没有;手上的绷带也是用同样的“技巧”装扮的,只有一个不到一厘米长的小伤口。,34,2008-2009(一),以谎言博夺同情获取乞资“急难”、“弱小”和“求学” 案例二:25岁的贵州省农民王丽,2004年6月和丈夫吵架从家里跑了出来,在外乞讨。一个字不识的她,花了20元钱,从别人手里买来一张“我是大学生,无钱念书”的求救信,摆在面前,十元八元地扔给她,每天少说也讨到40元钱。,35,200

12、8-2009(一),强行推行服务索要钱财 案例三:2005年11月25日,杭州都市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红灯一亮扑上来帮你擦车窗,他的热情让人慌兮兮,文章中说:“有个男人看人家车子遇到红灯停下来,就扑上去擦车窗。半小时下来,擦车男人擦了近20辆车,有五六个人给钱。擦车男子说,他是安徽人,前天到杭州,因为没有手艺,就想用这种方法讨钱”,36,2008-2009(一),假借技艺骗取酬赏,37,2008-2009(一),38,2008-2009(一),2、租房与迁徙并行的居住方式 租房乞讨 案例四:2005年5月25日,辽宁晚报网络版发表了职业乞丐装可怜骗同情 住宾馆行乞车接送一文,描述了一群乞丐:“上

13、午8时30分职业乞儿上班了,中午12时许享受定时送餐服务,下午4时许坐上接送班车,当晚6时许发现乞儿长期包房”,39,2008-2009(一),迁徙乞讨 找一块适宜睡觉的地方席地而睡 根据季节变化,找一个适宜晚上露宿的城市和衣而睡,40,2008-2009(一),3、圈内人往来的交往方式 独往独来 案例五:独来独往的乞丐爱喝啤酒爱看书 案例六:当过班主任的老邱每天一个人在街上过得很自在,乞讨博士语录: 我已经离开学校很久了,早就不是博士了。 乞讨对我来说是很轻松的事。 我又不是去偷去抢,没什么难为情的。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 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我过得很快乐,希望大家不要

14、打扰我。”,41,2008-2009(一),与老乡交往 人际交往圈带有明显的地缘关系 对圈外人怀有明显的敌意甚至进行攻击 有群体归属意识 案例七:“一个村的流浪部队”,描述6位流浪乞讨老人。六位老人同租一室,他们来自一个村,其中两位是父子,两位是兄弟。六位老人每天下午都会在一个固定地点集合,这个时侯他们很开心,说一会儿话,讨论一些什么,然后各奔东西;晚上回到租住房,烧一锅白面,放点盐,运气好时会捡一些剩菜,大家一起吃。,42,2008-2009(一),丐帮内交往 松散的合作组织 一位有能力的乞丐将一批零散的乞丐集中起来,大家进行分工协作式乞讨。 严格的生产型组织 一位有能力有权力的丐头 掌握一

15、大批活的产品被控制着的残疾人、流浪儿童、专门的乞丐等 专门的收编人员 专门的训练人员 专门的管理组织,43,2008-2009(一),4、认同并认真地乞讨心理 认同并快乐“城市是天堂,马路是银行”(利益回报VS艰辛和心理压抑) 不允许侮辱2004,北京晚报一新闻,匆忙施舍散钞仍上乞丐脸 乞丐不满欲告施者侵人权 认真捉摸讨技乞讨夫妻、乞讨家庭、同学结伴等,44,2008-2009(一),二、流浪乞讨群体分布状况,45,2008-2009(一),(一)流浪乞讨群体地域分布,杭州市被救助人员前三甲省份(2004年1-7月),46,2008-2009(一),47,2008-2009(一),(二)流浪乞

16、讨群体年龄分布,100名流浪乞讨人员年龄分布,48,2008-2009(一),(三)流浪乞讨群体居住点分布,100名流浪乞讨人员居住点分布,49,2008-2009(一),(四)流浪乞讨群体类型分布,50,2008-2009(一),贫困流浪乞讨者 疾病流浪乞讨者 短期流浪乞讨者 反复流浪乞讨者 越轨流浪乞讨者 违法流浪乞讨者 未成年流浪乞讨者,贫困流浪乞讨,短期流浪乞讨,职业流浪乞讨,未成年流浪乞讨,51,2008-2009(一),贫困流浪乞讨者 指因自然因素或因其他社会因素而造成失去基本生产资料、生产能力低下、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匮乏、经济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甚至连基本生存都无法维持下去而被迫流浪乞讨人员,52,2008-2009(一),2003年全国部分地区城乡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单位:元),53,2008-2009(一),贫困流浪乞讨的构成人群 不愿继续受穷的人 跌破生存底线的无业农民工 无力承担家庭变故的老弱病残 无抚养保障的老人,54,2008-2009(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